音契樂訊第48期2007年11-12月
什麼是恩賜?
恩賜是上帝賞賜給人的恩典,使人白白得到。天份也是一種恩賜。音樂是一種必須經過訓練並加以挑旺的恩賜。
恩賜是上帝賞賜給人的恩典,使人白白得到。天份也是一種恩賜。音樂是一種必須經過訓練並加以挑旺的恩賜。
恩賜的作用
是為了榮耀上帝、造就人。魯益師說:「造就人的一定榮耀上帝,但榮耀上帝的未必立刻造就人」可惜華人教會較少聽到恩賜純粹用作榮耀上帝,單單作在基督身上;竭盡所能獻上最高恩賜者通常被譏為「曲高和寡」、「不食人間煙火」。馬利亞打碎香膏塗抹在耶穌的腳上,眾人的反應如何?為她的奉獻感謝讚美上帝嗎?不,門徒猶大說了酸溜溜的話:「不如把香膏拿去兌換銀子賙濟窮人。」(約翰福音12:1-8)有位牧師說,不要再浪費時間訓練詩班了,練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有一點點效果,不如全部用流行短歌,大家可以一起唱的詩歌不知道多了多少,多有效率!---這種想法實在可惜。我們經常為了量而犧牲品質,為了博得掌聲而忽略上帝的看法。到底如何分辨我們的事奉是炫耀自己,或者榮耀上帝?從音樂事奉者的態度與他所重視的,可以看得出來。
是為了榮耀上帝、造就人。魯益師說:「造就人的一定榮耀上帝,但榮耀上帝的未必立刻造就人」可惜華人教會較少聽到恩賜純粹用作榮耀上帝,單單作在基督身上;竭盡所能獻上最高恩賜者通常被譏為「曲高和寡」、「不食人間煙火」。馬利亞打碎香膏塗抹在耶穌的腳上,眾人的反應如何?為她的奉獻感謝讚美上帝嗎?不,門徒猶大說了酸溜溜的話:「不如把香膏拿去兌換銀子賙濟窮人。」(約翰福音12:1-8)有位牧師說,不要再浪費時間訓練詩班了,練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有一點點效果,不如全部用流行短歌,大家可以一起唱的詩歌不知道多了多少,多有效率!---這種想法實在可惜。我們經常為了量而犧牲品質,為了博得掌聲而忽略上帝的看法。到底如何分辨我們的事奉是炫耀自己,或者榮耀上帝?從音樂事奉者的態度與他所重視的,可以看得出來。
自然恩賜、特殊恩賜
一切美善的事物都出自上帝。基於普遍恩典論,我們要明白,很多非基督徒的能力、天份、成就、表現,比基督徒要來得強。有人就問:上帝不是應該比較偏愛自己的兒女嗎?怎麼會給非基督徒比較大的恩典?請注意,基督徒不要想得到特權,上帝要鍛鍊祂的兒女吃苦、付出學習的代價,以挑旺恩賜。很多基督徒抱著不勞而獲的心態,拼命參加聚會事奉,卻不盡本分好好讀書、工作,以為這樣考試就可以拿高分、工作順利。如果不努力,還是會被當掉;更沒辦法領導非基督徒。
一切美善的事物都出自上帝。基於普遍恩典論,我們要明白,很多非基督徒的能力、天份、成就、表現,比基督徒要來得強。有人就問:上帝不是應該比較偏愛自己的兒女嗎?怎麼會給非基督徒比較大的恩典?請注意,基督徒不要想得到特權,上帝要鍛鍊祂的兒女吃苦、付出學習的代價,以挑旺恩賜。很多基督徒抱著不勞而獲的心態,拼命參加聚會事奉,卻不盡本分好好讀書、工作,以為這樣考試就可以拿高分、工作順利。如果不努力,還是會被當掉;更沒辦法領導非基督徒。
聖樂工作者常常需要處理自我的問題
自我的問題,經常反應在聽力上。與人溝通對話,如果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聽不進去別人提出的建言。上個月我參加一個婚禮,一位男高音獨唱獻詩,為了展現歌喉,練習時他把最後一個音提高八度唱,但唱得不好,在場其他弟兄姊妹都力勸他不要提高,他不願意接受,說道:「我以前唱得很好!」正式獻詩時,那顆高音比練習時唱得更難聽,令人為他捏把冷汗。
自我的問題,經常反應在聽力上。與人溝通對話,如果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就聽不進去別人提出的建言。上個月我參加一個婚禮,一位男高音獨唱獻詩,為了展現歌喉,練習時他把最後一個音提高八度唱,但唱得不好,在場其他弟兄姊妹都力勸他不要提高,他不願意接受,說道:「我以前唱得很好!」正式獻詩時,那顆高音比練習時唱得更難聽,令人為他捏把冷汗。
不思長進
一位牧師娘告訴我,教會外面的人都不懂音樂,所以在教會內唱簡單的流行歌,才不會傷害他們。這是看低別人,這位牧師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現在很多高中合唱團專唱基督教聖樂作品,他們對西方音樂的寶藏---基督教聖樂景仰不已,奮力學習,但基督徒(更糟的是傳道人)認為這些東西已經過時,不應該再唱,莫怪有些非基督徒看不起基督徒。
一位牧師娘告訴我,教會外面的人都不懂音樂,所以在教會內唱簡單的流行歌,才不會傷害他們。這是看低別人,這位牧師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現在很多高中合唱團專唱基督教聖樂作品,他們對西方音樂的寶藏---基督教聖樂景仰不已,奮力學習,但基督徒(更糟的是傳道人)認為這些東西已經過時,不應該再唱,莫怪有些非基督徒看不起基督徒。
羅炳良博士提到的音樂恩賜,最重要是音樂感,再來是演奏演唱能力、創作能力、面對觀眾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他人能力、團隊能力與研究能力。我要談的是音樂感受能力,也就是鑑賞能力,除非聽力有障礙,否則人人都能培養出來。有個簡單的方法:找兩張CD,曲子相同,但演奏者不同,一句一句比較,很容易可以找出不同之處。日積月累,鑑賞能力就能培養出來。
缺乏恩賜---過去二十幾年因為流行音樂入主教會,成為主流音樂,多數教會解散詩班,只用敬拜團。然而美國教會這幾年開始反思,有些教會回到傳統敬拜方式。拆毀容易建設難,台灣有些教會也有此覺醒,想重新組詩班,卻發現沒有指揮、司琴人才,這是過去二十年的訓練斷層所導致;牧者有心,但無能力訓練,只能從頭開始。教會領導人缺乏恩賜,更令音樂事奉者深感痛苦,我所知有好幾位牧師下逐客令,請聖樂同工走人。請問,若你遇到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就直接了當離開教會,或留下來面對?
最後我們該檢討自己教會的聖樂恩賜用在什麼地方,是不是讓教會榮耀上帝?若是用於造就人,那麼教會所用的音樂是使人更成熟還是更幼稚?若教會缺乏音樂恩賜,求上帝賜下智慧,積極鼓勵有音樂恩賜的弟兄姊妹進入音樂系好好受訓練,日後成為教會聖樂的支柱,將最好的音樂獻給上帝。
身同感受 但心存謙卑 接納 認同 敬拜團的崇拜方式 願上帝的靈同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