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契樂訊第62期2010年3-4月 , 第63期2010年5-6月
一. 孟德爾頌生平
在西方作曲家中,很少有作曲家像孟德爾頌一樣得天獨厚,然而他的一生卻像曇花一現 一般,開花時如此的絢麗,光彩奪目,卻是短暫,留給後世無限的嘆息。他出生於 1809 年二 月三日,祖父-摩西.孟德爾頌-是當時非常著名的哲學家,父親-亞伯拉罕.孟德爾頌-是銀行 家。家族是猶太人血統,不過在他七歲的時候全家接受基督教的洗禮而成為猶太裔的基督徒 。孟德爾頌家庭非常喜愛藝術,音樂與美術的活動是這個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家四個 小孩都有音樂方面的天份,其中姊姊芬妮(Fanny)與他(菲利克斯Felix)最具天份,除了音 樂方面,孟德爾頌在繪畫方面的表現也是十分傑出,這種對於繪畫方面的薰陶在他身上表現 出來的,就是對於色彩、線條的敏感,而這些也反映在日後的作曲上面。
孟德爾頌有一位親戚,名叫撒拉.利未(Sara Levy 1763-1854),曾經是 W.F. 巴哈的學生, 並且與C.P.E.巴哈熟識,經由她的介紹,孟德爾頌成為當時著名的作曲家,也是柏林歌唱學院 的院長-徹爾特(C.F. Zelter 1758-1832)- 的學生,撒拉藏有非常多巴哈與巴哈家族作品的樂 譜,徹爾特亦熱中於教導推廣巴哈的音樂, 1821 年,在徹爾特的陪伴之下,孟德爾頌拜訪了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年僅十二歲的孟德爾頌從此與七十多歲的文 學大師開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這些老師、長輩與老友對於孟德爾頌一生的作曲影響十分的 深遠。
1823年聖誕節,孟德爾頌收到一份來自祖母的禮物,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這份禮物就 是巴哈的馬太受難曲的樂譜,孟德爾頌收到這份禮物十分興奮,興起了演出這首曲子的念頭 ,終於在 1829年 三月一日,在徹爾特的協助之下指揮柏林歌唱學院演出這首曲子,這部曠世 名作在沉寂了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終於重見天日;日後,孟德爾頌告訴另一位協助演出的演員 Devrient說:「想想看,一名演員以及一個猶太人將最偉大的基督教音樂交還給全人類。」這 場演出不但是音樂史上很重要的一頁,更是孟德爾頌個人藝術生命的里程碑,促成他日後寫 出一部部大型合唱與管弦樂團的宗教音樂。 1836 年,他完成了第一部神劇「聖保羅Paulus, op. 36」, 1840 年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感恩讚美詩Lobgesang, op.52」,1846年完成了第二部神劇 「以利亞Elias, op.70」,另外還有一部未完成的神劇「基督Christus, op.38」,在這些大型作品 之外,孟德爾頌還譜寫了許多小型的宗教合唱作品,包括了詩篇、經文歌等等,這些曲子中 都可以看到巴哈音樂的影響。
在孟德爾頌的最後幾年,因為忙碌的指揮演奏行程,孟德爾頌的精神與體力開始顯出耗 盡的警訊,以利亞的創作與演出更加重了他的負擔,1847年五月,與他極為親近的姊姊芬妮 的突然去世,對他而言是致命的打擊,最後因為中風,在同一年十一月去世,在年僅三十八 歲的時候。
孟德爾頌的作品在他去世之後曾經在歐洲音樂舞台上消失了很長一段 時間,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猶太人的背景,以及當時華格納音樂 當道的關係,一直到今日,仍然只有少數的曲子被固定的在舞臺上演 出,但隨著越來越多曲子被演奏以及錄音出版,我們也更能感受到孟 德爾頌的曲子是如何的振動人心。
二. 以利亞的寫作與演出
1836 年,孟德爾頌完成了他的第一部神劇-聖保羅,並且在當年五月首演,當如雷的掌 聲還在腦中盤旋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思考第二部神劇了,當時的計畫是由他的一位好友 Karl Klingemann編寫歌詞,主題的第一選擇為以利亞,另一個可能為聖 彼得,但是經過與Klingemann多次的討論以及信件來往,Klingemann 退出了寫作的計畫,孟德爾頌於是轉向另一位朋友求助。Julius Schubring是孟德爾頌家族的好友,他是牧師,也是神學家,聖保羅 的劇本就是由他編篡的,在兩人之間的書信中可以看到,兩人之 間原本的歧見還不小,Schubring希望較嚴肅,內省的內容,孟德爾 頌卻希望較戲劇性,因此,以利亞的寫作計畫就延遲了一段時間 ,甚至幾乎要放棄整個計畫,一直到 1845 年,他接受邀請,希望 在 1846 年的伯明罕音樂節演出一齣新的神劇,他才重新回到以利 亞的創作,在再度與Schubring的溝通之後,孟德爾頌終於完成了這 部作品,並且在 1846 年的八月廿六日在英國的伯明罕音樂節演出 。這場演出可說是空前的成功,孟德爾頌在寫給家人的信中提到 在他的作品中沒有一部在初次演出時就受到如此熱烈的歡迎與尊 敬,他陷在熱情的演奏者與觀眾之間,「安可」了至少四首合唱 與四首詠嘆調。當地的報紙也報導到音樂會之後觀眾是如何瘋狂的鼓掌喝采。但是孟德爾頌 似乎並沒有因為首演的空前勝利而滿足,回到萊比錫之後他立刻展開修改的工作,以至於他 的一位好友很驚訝的問他「什麼!你要試圖使這個美麗的作品更美麗?」並且由於在英國的 演出是以英文來演唱,孟德爾頌一直沒有放棄在德國以德文演出以利亞的機會,1847 年四月 ,他再度到英國,在倫敦指揮演出以利亞,並且受到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夫婿的熱烈歡迎,女 王在日記中稱讚「這是一部光輝壯麗的曲子,孟德爾頌是個天才,理所當然的會在此地受到 熱愛。」五月,孟德爾頌離開英國,抵達法蘭克福之後收到姊姊芬妮去世的消息,這個訊息 是個致命的打擊,並且無法從這個打擊中復元,十一月,他因中風而離世,留下許多遺憾。
「以利亞」被稱為繼「創世記」之後另一部足以媲比的神劇,並且與「彌賽亞」並稱為 三大神劇,但是在歷史上很弔詭的與彌賽亞遭遇同樣的命運,彌賽亞雖然在都柏林受到空前 的熱愛,回到倫敦的演出卻慘遭失敗,以利亞在英國受到歡迎,但是回到孟德爾頌生前居住 的萊比錫,第一次演出時卻是場面冷清,觀眾沒有多少回應。
三. 以利亞的內容
以利亞的內容出自於舊約聖經列王記上十七到十九章,有關先知以利亞的記載,劇本由 Julius Schubring編輯,歌詞幾乎出自舊約聖經,只有一句出自新約的福音書,以路得版的聖經 為依據,在英國演出時則是英文的版本,英文的翻譯則是出於William Bartholomew之手,以英王欽定本聖經為依據。
全曲分為兩個部份,第一部分由以利亞預言以色列地將有三年旱災開始,緊接著的管絃樂序 曲道出了以色列地三年旱災的恐慌,並且不間斷的合唱代表以色列民的飢渴,呼求上帝的幫助。 接下來的第一個場景是以利亞與寡婦的對手戲。在旱災中上帝要以利亞躲藏到基立溪旁避難,吩 咐烏鴉刁食物供應以利亞,於是以利亞吃烏鴉刁來的肉與餅,喝溪裡的水解渴,當溪水乾涸之後 ,上帝吩咐以利亞到西頓的撒勒法投靠一名寡婦,並且將寡婦已死的兒子救活。
三年的災荒期之後,上帝要以利亞去面見以色列國的亞哈王,當面指責他的錯誤,於是展開 了第一部分的第二個主要場景,就是與拜巴力的先知在迦密山上的對決。第一部分的結束則是以 利亞的勝利,巴力先知全被殺,以利亞向上帝禱告,於是天降大雨,旱相解除,以色列人民讚美 上帝。第二部份開始於女高音的詠嘆調,呼籲以色列人要聽上帝的話,之後場景馬上轉到耶洗別 王后的震怒,並且宣誓要殺以利亞好報巴力先知被殺之仇,結果以利亞嚇的逃到別是巴曠野的樹 下,在那裡向上帝訴苦,並且求死。但是上帝卻把他帶到何烈山,在狂風、地震、大火之後以微 小的聲音對他講話,並且向他吩咐接下來的任務,最後一景就是以利亞的昇天,並且預視將來必 在上帝大而可畏的日子再來,終曲則是眾人同唱「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詩篇第八篇)」
四. 以利亞的主要角色與重要音樂
神劇以利亞中的主角是先知以利亞,由男低音擔任(或男中音),這使我們想到巴哈的馬太 受難曲裡面,耶穌的角色也是男低音,似乎可以看到孟德爾頌受到巴哈的影響。而另一個有趣 的角色選擇是俄巴底,他是亞哈底下的大臣,代表的是一個惡王底下的敬畏之人,常常呼籲百 姓要敬畏事奉上帝,是男高音,這又可以對照馬太受難曲中的傳道者,也是男高音,在受難曲 中常常隨著劇情時而高亢時而悲傷。除此之外,以利亞中的其他角色包括了:寡婦,女高音; 天使,女中音;亞哈王,男高音;耶洗別王后,女中音。並有擔任重唱的歌者數名,負責報信 的男孩可以是小男孩,也有可能是女高音。合唱則代表群眾,這與馬太受難曲中合唱的角色類 似。以利亞裡面好聽的曲子很多,在這裡只介紹最具代表性的曲子。
【前奏、序曲與第一首】
全曲的最開頭是四個 D 小調的和弦,由中低音的管樂器奏出,這幾個和弦,我稱之為「先知的 動機」,在後面當先知在亞哈王面言出現的時候又會奏出。和弦之後就是以利亞的宣告,之後 ,管弦樂的序曲就奏出,是個賦格的形式,由低音弦樂器開始帶入旋律,再依次在其他樂器重 複出現,由單獨進入複雜,在樂曲的最高潮直接進入合唱,似乎是表明百姓的苦難在堆積到最 高點的時候終於承受不住發出吶喊,唱出「救命啊!上主!」,之後很快的,合唱團此起彼落 的唱出耶利米書八章19到20節的經文「麥秋已過,夏令已完,我們還未得救!耶和華不在錫安 嗎?錫安的王不在其中嗎?」在合唱團反覆的唱著這句經文的同時,樂團配合上激動的節奏, 描繪出百姓懇求幫助的心情。在這一段合唱的結尾是宣敘調,配合著樂團的長音和弦,合唱的 每個聲部輪流無力的哀嘆出他們的景況:「溪水就乾了,因為雨沒有下在地上。(列王記上17 章七節);吃奶孩子的舌頭因乾渴貼住上膛;孩童求餅,無人擘給他們。(耶利米哀歌四章四 節)」。
【第二首】二重唱與合唱
第一首到第二首中間是不間斷的,合唱團唱出「上主,側耳聽我們的祈求。」與女高音二重唱 所唱的「錫安舉手,無人安慰。(耶利米哀歌一章十七節)」交叉出現,代表出百姓的絕望。
【第四首】詠嘆調
俄巴底(男高音)唱的詠嘆調「你若盡心盡性尋求耶和華,就必尋見。(申命記 4章29節); 惟願我能知道在那裡可以尋見神,能到他的臺前(約伯記廿三章 3 節)」百姓因為饑渴而呼求 上帝的時候,亞哈的大臣呼籲百姓要盡心盡意尋求神,並且必會尋見,這是一首極優美的詠嘆 調。時常有男高音喜歡單獨演唱這首詠嘆調。
【第五首】合唱
雖然俄巴底苦苦相勸,百姓似乎還是在憤怒、掙扎中,在弦樂器強烈的震音中,他們唱出「主 豈是沒看到嗎!祂在嘲笑我們(詩篇第二篇)祂的咒詛臨到我們,祂的災難追趕我們,直到祂毀滅我們(申命記廿八章)」但是之後情緒開始轉變,合唱唱起聖詠風格的音樂:「因為我耶 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 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出埃及記廿章五,六節)」其中情緒的轉折很大,結尾 的神聖莊嚴令人心生敬畏。
【第七首】雙四重唱
這是由女生四重唱與男生四重唱互相對應所唱的雙四重唱,天使吩咐以利亞到基立溪旁,上帝 要親自供應他的時候,這八位獨唱唱出這首曲子,歌詞出自詩篇91篇11到12節「因他要為你吩 咐他的使者,在你行的一切道路上保護你。他們要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第十首】宣敘調加合唱
先知的動機再度出現,以利亞宣告三年的旱災將要期滿,他要面見亞哈王,上帝要降雨。於是 開始一大段以利亞、亞哈以及人民的精彩對話,樂團短促的節奏加強了戲劇的張力,之後進入 迦密山比賽的場景。
【第十一到十三首】
這是以利亞神劇中最具戲劇性的部份,以利亞與巴力先知在迦密山上的比賽,看誰拜的是真神 。以利亞每次都重複同樣的字句與音樂「叫大聲一點!」巴力先知的求火舞則是一次比一次激 烈,第一次是四拍子接三拍子舞曲,四拍子部分是管樂配合唱,第二次開始急了,管樂聲部噴 出一連串急切的八分音符,第三次更是慌亂,但是都沒有用,狂喊之後只留下兩小節的靜止。 最後以利亞要大家靠近他這邊。
【第十四首】詠嘆調
以利亞向上帝禱告,祈求上帝讓這些百姓知道祂是真神,希望百姓能回歸真神:「亞伯拉罕、 以撒、以色列的神,耶和華啊,求你今日使人知道你是以色列的神,也知道我是你的僕人,又 是奉你的命行這一切事。耶和華啊,求你應允我,應允我!使這民知道你耶和華是神,又知道 是你叫這民的心回轉。」這是一段安靜甜美的詠嘆調,沒有任何的激情,是許多低音域的演唱 家喜愛的曲子。
【第十五首】四重唱
出自於詩篇五十五篇 22節:「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他永不叫義人動搖。 」詩篇十六篇 8節:「因他在我右邊,我便不至搖動。」108篇第四節:「你的慈愛大過諸天。 」廿五篇 3 節:「凡等候你的必不羞愧。」在這裡可以看到編詞人的用心,以利亞禱告後唯一 能做的就是等候,他要把重擔交給神。這首四重唱是以聖詠的形式寫成,再度看到巴哈音樂的 影響。
【第廿首】合唱
雨水降臨,大地得到滋潤之後百姓的歡喜頌讚,「感謝上帝,祂滋潤了乾渴的大地,大水揚起 ,大水發聲,波浪澎湃。耶和華在高處大有能力,勝過諸水的響聲,洋海的大浪。(詩篇九十 三篇3.4節)」這首雄壯的大合唱結束了第一部份。
【第廿一首】女高音詠嘆調
第二部份的第一首曲子,可以對照到彌賽亞第三部份的第一首,也是 女高音的詠嘆調。歌詞出自申命記以及以賽亞書:「以色列啊,你要 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要聽耶何華的話。」
【第廿二首】合唱
緊接著女高音詠嘆調的是這首合唱,百姓要唱出對上帝的信靠。歌詞 首先是以賽亞書41章十節:「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神。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接著是詩篇91篇七 節:「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萬人仆倒在你右邊,這災卻不得臨近你。」以賦格的形式唱出。
【第廿六首】詠嘆調
當耶洗別知道拜巴力的先知都被殺後十分生氣,宣誓要追殺以利亞,以利亞被嚇的逃到曠野並且求死 ,唱起了這首詠嘆調,跟上帝說「夠了吧!」樂曲分三個段落,首先是慢板,弦樂伴奏,以固定的節 奏模式表現出以利亞的孤單與無助,大提琴首先帶出旋律,這個旋律的前面四個音由上往下行,搭配 著歌詞「夠了吧」,有一種心情沉到谷底的感覺。中間轉到急板,先知向上帝抱怨他是如何的為神熱 心,以色列子民是如何的破壞與神立的約,甚至要殺他,說到這哩,他再度說「罷了吧!夠了吧!我 不勝於列祖。」速度回到開頭的慢板,固定的節奏又出現。
【第廿八、廿九首】三重唱與合唱
以利亞向上帝抱怨求死之後沉沉的睡了,天使前來保護他,並且唱了這首三重唱,歌詞出自詩篇 121 篇第一到三節:「我要向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他必不叫你 的腳搖動;保護你的必不打盹!」三位天使以無伴奏的方式唱出這首感人的詩篇,緊接著合唱與樂團 繼續唱第四節:「保護以色列的,也不打盹也不睡覺。」以及 138 篇的第七節:「我雖行在患難中, 你必將我救活。」這兩首是整首神劇中最感人的地方,以利亞雖然在前面有偉大的功績,現在卻陷入 人生的最低潮,一種「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感慨讓他連生命都想要放棄,但是這首詩篇卻代表著上帝 的安慰。這兩首曲子是這首神劇中最有名的合唱曲,時常被拿出來單獨演唱。
【第卅四首】合唱
這一段合唱出自列王記上十九章十一十二節,在那裡以利亞躲到一個山洞裡面,上帝卻呼叫他,要跟 他見面,結果以利亞經歷了烈風大作,崩山碎石,風後有地震,地震後有火,上帝卻沒有在其中,直 到火後的微小的聲音,上帝才與他說話。孟德爾頌在這裡以強烈的聲響描述了狂風、山崩、碎石、地 震以及火,但是每次聲響之後都說「上主沒有在其中」,一直到音樂轉成非常的柔和安靜,上帝才在 其中。
【第卅五,卅六首】
這是另一個非常震撼的段落,歌詞出自以賽亞書第六章第二,三節,原本是 敘述先知以賽亞在聖殿中看到異像裡面天使歌唱的情境,神劇的編詞者引用 到這裡來描述以利亞面對上帝的畫面。首先是一位提到「其上有撒拉弗侍立 ,彼此呼喊說」,然後有女聲四重唱與合唱以交叉對應的方式唱出:「聖哉 !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這段天使的頌歌之後 就立刻進入上帝的話語,這段上帝的話語是以男生齊唱為主,女生到最後一 句再加入,樂團以中低音的銅管配合,突顯出上帝話語的震撼,最後以利亞 回應了上帝的吩咐。
【第卅七首】詠嘆調
以利亞的歌頌,指出上帝的慈愛沒有離開她,歌詞出自以賽亞書五十四篇十節:「大山可以挪開,小 山可以遷移;但我的慈愛必不離開你;我平安的約也不遷移。這是憐恤你的耶和華說的。」由雙簧管 開始帶出旋律。
【第四十二首】
終曲大合唱,分行板與快板,行板部分出自以賽亞書五十八章第八節:「這樣,你的光就必發現如早 晨的光;你所得的醫治要速速發明。你的公義必在你前面行;耶和華的榮光必作你的後盾。」快板部 分則是詩篇第八篇一節:「耶和華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將你的榮耀彰顯於天。」以 賦格方式演唱,最後是阿們結束。
五. 三大神劇的比較
以利亞被稱為「十九世紀最重要的神劇」,與韓德爾的「彌賽亞」,海頓的「創世紀」並稱為三大神 劇,一方面,在合唱的應用以及聖詠的寫作上師承巴哈的受難曲寫作,另一方面對於獨唱的寫作以及 情境的描述可說是韓德爾與海頓的繼承人了。從劇本來看,三位編詞者都與作曲家有多次合作的經驗 ,但是在這三首神劇的寫作參與程度上各有不同,彌賽亞的詹寧斯(Charles Jennens)沒能在韓德爾 的寫作中有太多意見,創世紀的斯威頓爵士(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卻是 時常與海頓溝通給意見,而孟德爾頌與 Schubring之間的歧見很多,因此有很多的 討論,最後孟德爾頌還自己修改了部份的劇本。彌賽亞之中沒有特定的腳色安排, 無論是宣敘調、詠嘆調或是合唱,都是按著時間的順序走下去,整個彌賽亞像是一 篇論文一般,鉅細靡遺的敘述彌賽亞神學。到了創世紀,各個獨唱的角色是固定的 ,合唱的角色也是固定的,而其中獨唱所扮演的天使,像是早期神劇或是受難劇裡 面的旁白者,或是福音史家一般。但是到了孟德爾頌的以利亞,孟德爾頌雖然沒有 很著名的歌劇留下來,但是這齣神劇卻像是歌劇一般,獨唱、合唱的角色、人物是 固定的,樂曲中有對話,有劇情,戲劇性十分明顯,突顯出這齣神劇的特殊與創新,並且從孟德爾頌 的寫作來看,馬太受難曲如同一個基礎,在這個基礎之上,聖保羅是第一個果子,並且這個果子很像 巴哈,而以利亞這個果子則是更成熟,已經發展出作曲家自己的音樂語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