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契樂訊第15期2003年5月
本文取自唐崇榮牧師1999年10月28日在吉隆坡主講的專題,由校園福音團契整理。感謝唐崇榮國際佈道團准予本刊使用。嚴禁轉載。
一張好的圖畫,你百看不厭,你千年都不會放棄它。一張不好的圖畫,你看兩秒鐘就開始討厭它了。一直掛在那邊就開始摧殘,就開始逼害你的心靈,所以你一看,再看,每次看它,就想發脾氣一次,因為好的圖畫和壞的圖畫是不一樣的。我如果稍微作一個例子的話,那你就慢慢思想,這個其實裡面是有道理的。你們有沒有看過一張圖畫叫作「蒙娜麗莎」呢?蒙娜麗莎斜斜的,眼睛向前。笑的時候,微笑,沒有露出牙齒來,到底她在笑什麼?蒙娜麗莎笑的時候,兩個手是放在前面,一個疊在另外一個的前面,而你看「就是這樣嘛!」當我小的時候,看我媽媽比她漂亮得多,但是當我越來年紀越大的時候,我想,「有沒有可能有任何一個人的臉孔,表達出來比她更有深度的心靈的盼望、喜樂和那個對前途無限的把握?」那種微笑為什麼比哈哈大笑更吸引人呢?因為裡面有一些奧秘,一些智慧,一些很深的心裡面的狀況,是沒有告訴我們的,所以她就耐人尋味,百看不厭,千看再看,萬看再萬看,千千萬萬的人想去看這張圖畫。不但如此,如果你把歷史上從她一直到現在,從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 1475-1564)、甚至把他以前的包提柴里 (Sandro Botticelli, 1445-1501)、韋羅齊奧(Andrea del Verrocchio, 1435-1488)、利皮 (Filippo Lippi,1406-1469),所有最大的圖畫家,包括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 還有喬托 (Giotto, 1267-1337),一直到近代的大師畢卡索 (Pablo Picasso, 1882-1973),達利 (Salvador Dali,1904-1989) 所畫過的人的手一比的話, 你看兩者相比之下,那兩隻手太美了,其他的手不大好看,再看自己的手,難看死了。所以真正偉大的藝術,不怕你看的,不怕你批判的,不怕淘汰,不怕你用各樣的言論來詆毀它,因為它本身的價值是從偉大的心靈表達出來的。
如果圖畫是這樣,音樂也是如此,那今天我應當說,「懂真正好音樂的人,是比懂真正好美術的人還更少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音樂的境界和美術的境界是不同的。音樂的境界是在「能見界」裡面欣賞不可看見的境界,而美術的境界是在「能見界」裡面欣賞能見的境界。所以,這樣,音樂就有超脫物質的另外一種境界帶來給人的享受是其他的藝術所不能相比的。如果你研究過德國黑格爾(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的藝術哲學的話,你就知道他有一種對所有文化定位,然後用很大的架構把它編排起來的一種思想。在他的觀念中間,藝術有「有形」的藝術,有「無形」的藝術,有在三個層面中間立體的藝術, 有的只有在兩個層面,二度空間 (two dimension) 的藝術,還有一些是根本不在三和二的層面裡面的藝術,那就是音樂的藝術。那,這樣看起來,在空間裡面的藝術,黑格爾就把它分成有一些是包容空間,還有一些是排除空間的。
比如說,一座很漂亮的建築物,它外體有形狀,但是這個建築裡面的空間就是人所要的,這個叫作「包容空間的藝術」 (including the space)。好像這個禮拜堂有旁邊的牆壁,左右向上發展,到最高的地方的時候就弧型的彎,到中間的時候就一根樑在那裡。那麼這個圓形又不能太過正圓,如果太過正圓回音就打來打去,結果呢,就把我們所要聽的都弄亂了,我們就聽不清楚了,所以上面這個弧度是相當美的。不過,這個禮拜堂的建築師注重上面,卻忽略了前面有兩片平行的牆壁使聲音打來打去的時候,產生很大的回音。所以經過了幾十年以後,有一些人到底發現了應當這裡加上木頭就加對了,那後面加上木條又再加對了,如果我再提,背後再加上木板的話就更對了。那麼,這些「對」都是相對界的「對」,還不是絕對的「對」。但是比起「不對」更「對」。
那當你把這些中間突出來的柱子,這個就可以減低回音,這個建築就變成有藝術的美在裡面,有柔的圓,有直和高的雄壯,有裡面儘量沒有柱子的空間,使我們可以不妨礙視線來看講員,除了這兩個麥克風以外,所以現在就可以把它放下來了。兩個麥克風放下來,這樣就更好了。
凡是沒有柱子的禮堂,就可以使人更享受空間裡面有限中間的無限感。在有限中間有無限感,在有限中間沒有被限制的感覺,那個空間的享受就變成產生一種心裡面的快樂。這個是「包容空間」的一個藝術。所以當你進到一個建築物裡面的時候,你要的是空間裡面的利用,你不是要外形的美觀,只有當你拍照的時候,你才注意外形,當你使用空間的時候,你是進到裡面,對不對?(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