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小羊一生的旅程(下)


2005-08-20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郭秀娟】  
 群羊走在死蔭幽谷的光景,很像基督徒遭遇各種危險患難─舉凡敵對、寂寞、沮喪、誘惑、的網羅和死亡等,是人生必須面對的處境。在人生最黑暗的一刻,即使「耶和華」似乎不見了,但神同在的引導與保護依舊存在,這是羊兒最大的安慰和保障。

小小羊兒要回家
 第5節繼續發展供應和保護的題旨。弱小的羊群天生有許多仇敵,在巴勒斯坦放牧,常常先得清除有毒的植物,將它們連根拔除之後,才放心讓羊群吃草。因此「敵人」可以解釋為毒草或是野獸,這讓我們想起主禱文所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羊群一天的旅程,從安舒的青草地溪水邊,行經危險的死蔭幽谷,再逐步攀爬到高地上擺設的筵席,好像信徒一步步登高的靈程,神所量給我們的仇敵處境,必然也是我們能夠勝過的試煉,神同在的保守,能夠將我們安全地帶返家門。

 5節下半描述的正是羊群回到家中的畫面。油和杯是牧人不可缺少的配備,在疲憊的旅程結束之時,牧羊人會在羊圈門口,一一檢查羊隻,見有瘀青傷口,會塗抹橄欖油。羊若生病發燒,牧人會讓羊的鼻子,浸在裝滿水的大桶杯裡降溫,當然也會讓乾渴的羊群暢飲。這樣的描述,很自然可以應用在神對信徒在身體、情感和靈魂各方面的供應和醫治。

 第6節在原文以「必」字開始,並且使用戰場上被敵人追趕的動詞,這是大衛早年遭患難的經歷,他將這個負面的動詞轉化,生動地描繪他一生都有神的美善和慈愛「追」著他。

 著名的舊約學者William LaSor指出:最後一節應譯為動詞「歸回」(「shoob」),而不是所有譯本採行的分詞「住」(見〈What Kind of Version Is the New International?〉, Christianity Today, Oct. 20, 1978, p.19)。

 這樣的譯法讓這首詩更完美地呈現羊群一天的旅程。最後一節,雖然明顯使用人的角度和措詞,詩人卻沒有完全脫離牧羊的意象。因著牧人全備的照管,羊群當然每天都要歸回羊圈。想像群羊在夜晚安歇,仰望著滿天星斗,何等滿足!信徒也要過教會生活,與眾聖徒同享神的美善和慈愛。

 這首短短的小詩,以美麗的田園背景,呈現天路客一生的旅程,難怪有人在葬禮讀它,也有人在婚禮朗頌。更寶貴的是這首詩夾在有名的彌賽亞詩篇之間。

 詩篇廿二篇,說到主釘十字架的痛苦,其中出現「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等十架預言。

 而詩篇廿四篇則說到得勝的基督,將要進城:「眾城門啊,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把頭抬起來,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
 在彌賽亞的受苦與得勝之間,於是,我們才有這一首寶貴的詩中之詩。神應許今生寶貴的同在,神的美善和慈愛,在所有的日子裡要臨到我們,只因為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成就了神從亙古到永遠要與人同住的旨意。(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參考資料:
1. Ryken, Leland, Realms of Gold - The Classics in Christian Perspective (Wheaton, Illinois: Harold Shaw Publishers, 1991).
2. Ryken, Leland, Words of Delight - A Literary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Company, 1992).
3. 金京來,〈詩篇23:3翻譯的再思〉,《宣神院訊》第57期,2004年9月,頁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