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美哉善哉合一裡─詩篇一三三篇的信息


2002-07-30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申語】   
詩篇一三三篇短短三節,卻字字珠磯,並且用鮮活的比喻來描述弟兄和睦同居之福。如果「合而為一」是耶穌在地﹑最後在父前傾心吐意禱告的重點,則詩篇一三三篇所啟示的真理,值得深入熱切探討,來進入這段經文的真義,挖掘裡面蘊藏的合一真理。

渴慕在神家和睦同居
 詩篇一三三篇是一首上行之詩,正如其他詩篇一二○到一三四篇,是朝聖者結伴從各處上行到耶路撒冷途中頌唱的詩歌。

 希伯來人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禮拜朝聖,包括無酵節﹑七七節和住棚節(參申命記十六章16節),上行詩是特別在沿途吟唱。而詩篇一三三篇又是唯一算是預見群聚時之美善與祝福的詩歌。

 和另一篇常被稱為錫安頌歌的詩篇一二二篇類似,兩篇均指出錫安在神心目中的特別地位﹔在錫安不但有神設立審判的寶座,更有祂命令的福。

 詩篇一三三篇不僅在舊約時代,激起朝聖者欣慕到神家和睦同居之美善與祝福,更在新約時代,更對在基督身體必蒙福的應許,提供一幅異象。因為,希伯來書詳記大祭司亞倫,只是真正大祭司耶穌的預表,耶穌不但是施膏者,更是受膏者,在祂以外別無拯救,別無恩典。

 詩篇一三三篇更承載榮耀的盼望,祂提供天上「你們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千萬的天使﹑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希伯來書十二章22-23節)的預表畫面,更激勵我們「尋求那將來的城」(參希伯來書十三章14節)。

 本詩篇的結構使用希伯來文綜合平行,將合一的福充分表達出來。本詩篇主要結構包括﹕
a.祝福(v.1)
b.好比膏油(v.2a)
c.亞倫的服事(v.2b)
b'好比甘露
a'祝福(v.3b)
來自同一位父
 逐節細究默想如下﹕
V.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本句開頭語可能源自當時智言,特別勉勵婚後的兄弟仍與父母同居。依照舊約律法,兄弟同居,甚至連為早逝兄弟傳宗接代的大事都互相成全(參申命記廿五章5節)。此節更重要的弟兄和睦同居,是因來自相同一位父親,有相同血緣,這為和睦深立理所當然的根。中國歷史上曹植不也是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來勸哥哥嗎﹖
 當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牧人和羅得牧人相爭時,怎能以老讓少,乃因他信心確據骨肉一體事實在心,他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弟兄。」(創世記十三章7-8節)
 大衛是一位愛子心切的父親,親身感受弟兄不和睦,為父的錐心之痛。他家門內兒子押沙龍殺兒子暗嫩時,他痛不欲生,撕裂衣服,躺在地上,放聲慟哭(參撒母耳記下十三章31節)。以傷父之心嚴重程度,弟兄不和睦可名列第一。所以,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
敬畏父神的態度
 詩篇一三三篇1節的「善」,與詩篇卅四篇14節的「善」同字,更顯出此善不是可有可無,乃是敬畏父神必有的態度。詩篇卅四篇明示敬畏耶和華享美福之道,除「不出惡言,不說詭詐的話」外,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參詩篇卅四篇11-14節)。被同桌吃飯的弟兄得罪﹑出賣,是敬畏神的人最大的試驗。但因為看到天父的眼神,體會祂的心腸,於是不只是饒恕七次,乃是七十七個七次﹔不只是表面和睦,乃是真心相憐。

 弟兄和睦同居的善,會散發出美,使神和人賞心悅目的美。尤其在自我中心的世界中,國與國相爭,甚至家人反目中,有這樣一群人和睦同居,「…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十三章35節)
 弟兄不只是聚會時碰頭,不只是一週打招呼幾次,而是生命與共,同哭同樂,和睦同居,更有呼求蒙垂聽之福(參詩篇卅四篇15節)。耶穌也告訴我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十八章19節)
作君尊的祭司
 為了進一步描述弟兄和睦同居的善﹑美和福氣,詩人用了兩個比喻﹕
 V.2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
 第一個比喻是從大祭司頭上澆下來的膏油,其意義包括﹕
 首先,弟兄相愛是何等神聖─竟以只能在大祭司膏立大典才能用的貴重膏油(參出埃及記卅章22-33節)堪比擬。

 其次,弟兄相愛具何等感染擴散力─香膏澆在大祭司的頭上,但一刻不停留立即傾流下來,連鬍子﹑衣襟都被膏油浸透滴下,無物在其下能免受其膏抹。

 而且,弟兄相愛,神就能聖別專用─當大祭司洗身﹑穿上囚袍﹑以弗得外袍﹑以弗得﹑胸牌﹑束上識帶﹑戴上冠炎﹑聖冠加上,著裝整齊後,膏油倒在他頭上後,這個人就分別為聖歸給神,作君尊祭司。

 舊約時代,在地上,神膏祭司專為在神前代表人,在人前代表神﹔為百姓在聖潔的神面前處理罪的問題(贖罪與贖愆祭),恢復彌補與神破裂的關係,並獻上燔祭﹑素祭和平安祭。「…清橄欖油…使(聖所前)燈常常點著…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利未記廿四章2-3節),並且「早晚在香壇前燒香」(參出埃及記卅章7-8節﹑四十章5節),並「把十二個餅每安息日常擺在耶利華面前」(參利未記廿四章5-8節)。

基督以寶血立新約
 今日,基督已經來到,用自己的血立了新約,祂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使我們事奉那永生神(參希伯來書九章11-14節)。我們的大祭司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父神早已膏祂,我們在祂的地上身體裡,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和睦同居,我們就必經歷膏油的澆灌的實際,在地上「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並且「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二章9﹑5節)。

 從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到每一至小的聖徒,都靠祂聯絡合式,百節各按各職,在愛中成長,建立基督的身體(參以弗所書四章11-16節)。並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我們(參以弗所書三章18-20節)。

自深谷蒸發的甘露
V.3a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
 黑門山是巴勒斯坦地區最高的山峰,主峰有2844公尺高,是突兀的高峰,峭峰平地突起。山頂終年積雪,山坡上土肥滋潤,樹林茂密,盛產蔬果。整個山脈在今日敘利亞南方,近以色列北邊界,是約旦河﹑法珥法及亞罷拿河的發源地。山脈呈東北走向,主峰位於大馬色域西南47公里。

 黑門山在約書亞時代是河東二王之一巴珊王噩所管(參約書亞記十二章1節),瑪拿西東半支派的人住那裡(參歷代志上五章23節)。從詩篇﹑雅歌可見,白頂高立的黑門山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特別的,就他們的感覺是第一高峰,是世外桃源,詩人對其充滿了想念,「…求你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從亞瑪拿頂,從示尼珥和黑門頂往下觀看。」(雅歌四章8節)
 「…我從約旦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詩篇四十二篇6節)
 「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詩篇八十九篇12節)
 在一本旅記中,Henry Tristram提到黑門山從海平面遽升到近一萬尺,其山底是約旦平原及深谷,在幾近於熱帶溫度的日晒之下,在日間蒸氣上騰﹔碰到黑門山白雪罩頂的冷團凝結,在黃昏就化成露霧,到處都是,帳篷鋪底溼透﹑床上也是﹑槍隻也滴著水,難怪黑門山下滿是結實纍纍的果園。

 另一本旅記Van de Velde也描述道﹕「我正坐在黑門山腳,我終於明白甘露如何自深谷蒸發,越過終年罩雪最高的山脊,等太陽光稀釋並滋潤附近後,在黃昏時重露降落在環繞她較低的山間。甘勒斯坦無處像此間如此水氣充足,而且藉著自西門山北方而來的氣流,確定能將甘露帶到錫安山,在乾燥無水之地帶來一股令人振奮一新的清涼,也帶給萬物一股滋潤的生命力。」
錫安─神祝福之地
 甘露不但給予乾旱之地清爽的感覺,更是各種生命生長所必需。起初,神造天地的日子,「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蔬菜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創世記二章5-6節)
 錫安原是耶路撒冷城一個保障(或碉堡)的名字,今日出了耶路撒冷城北面錫安門,就有錫安山。錫安成為耶路撒冷城的代表(參撒母耳記下五章7節),她是神揀選﹑同在的祝福之地。耶路撒冷城位於較南方中央山脈高處平台上,高海拔750公尺左右。所羅門王更在原耶布斯城北摩利亞山建聖殿,城往北擴大三倍左右(參歷代志下三章1節)。

 「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詩篇四十八篇2節)「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希伯來書十二章22節)
 對「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詩篇八十四篇5節)的朝聖者,在忍受炎熱的過程中,自西門山北方而來的氣流帶來的甘露,在乾燥無水之地確實帶來一股令人振奮一新的清涼﹔即或沒有,弟兄和睦同居之美善以「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為喻,老少皆渴慕至極﹗尤其在南北國分立後,這渴慕化作馨香的禱告,深入父神的心腸﹗
真合一是天上禮物
V.3b 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上兩小節經文用膏油「下」流亞倫的鬍鬚和衣襟,及黑門甘露「下」降到錫安山,來比喻弟兄和睦相處,美善祝福何其大。這一路「下」流的祝福,必有其源頭。

 這一節經文終於明白啟示祝福的源頭和內容﹕其源頭是神,而且是因祂喜悅﹑祂出令﹔而祝福的內容是最寶貴,而且只有祂能給的生命,永遠的生命。

 簡而言之,真合一是從天而來,是禮物不是製作的,是祝福不是成就﹗聖徒能合一是因他們心中同有一個生命,這生命是神的生命,神生命的本質是和睦的,祂是和平之君。

 但能使這生命彰顯多少﹑聖徒能經歷多少合一的祝福,端賴聖徒如何深知並深浸於這生命,並靠神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在耶穌被賣前,門徒仍在爭誰大。耶穌被釘﹑復活﹑升天這段期間,使徒們一同經歷過程,一同領受聖靈,一同與主同在,討論神國奧秘。他們在耶穌升天後,終於能夠合一禱告等候神,結果在五旬節,神賜下最大祝福─聖靈的澆灌。一切在乎神,生命繁增之福必永不止息,直到永遠。

 和睦同居就能經歷聖膏澆灌及黑門甘露下降的大福,「只要肢體合一必蒙福」的律,立於天地之間﹗
肢體恢復合一
 舊約記載,以西結看見代表以色列全家的枯乾骸骨遍滿平原時,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神問他﹕「人子啊,這些骸骨能復活嗎﹖」他遵命發言,「枯乾的骸骨啊,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對這些骸骨如此說﹕『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不料,有響聲,有地震﹔骨與骨互相聯絡。骸骨上有筋,也長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
 這是同屬一個生命的肢體各得其所,和諧動作,恢復合一,同屬一位父的弟兄和睦同居。

 緊接著主就對以西結說﹕「…『人子啊,你要發預言,向風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於是以西結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參以西結書卅七章5-10節)這正是祭司國度受膏授命的畫面。名符其實,天地同快。

 歷史上許多復興都始於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恢復合一,同屬一個生命的肢體各得其所,同屬一位父的弟兄和睦同居。靈火就降下來,教會(每個肢體協力)開始在地上承擔君尊祭司所有職事﹕禱告﹑傳道﹑行善…宣告神赦罪﹑成聖的禧年,神蹟奇事也隨著他們證實所傳的道,將永恆的生命帶給那一世代的人。

空教室成聖地
 十九世紀,在英國八個基督徒國會議員,不同政黨,不同個性﹑不同專業,但同主同心,經過五十年,終能撼動根深柢固的奴隸制度,和平釋放成千上萬的黑奴。

 一九九八年十月,台大基督徒社團和關心神國在台大的聖徒,預備在台大校慶日舉辦禱告會,負責場地的農學院老師,去工學院找兩位基督徒老師一齊看一個教室,尋求禱告會場地。

 正當三位老師在該教室交通時,該所一位尚未信主的陳老師路過,他竟熟識三位(後來才知三位對他得救都有負擔),就走進來。正喜相逢時,一陣風吹把門關上,讓四人有一段親近﹑深入分享福音的時間,盡歡而別。

 筆者至今對那次神親臨使用,要尋回這隻我們都熟的羊,深深感動﹔對那關門的風,更充滿了驚嘆。弟兄相愛,神就能聖別專用,空教室成聖地,祭司發揮功能,使父心得滿足。

結語
 大祭司耶穌在父右邊仍晝夜代求﹕「我為…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翰福音十七章20-23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