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e Brass Quintet帝國銅管五重奏演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Sv_y4Gvvls
2012年7月30日 星期一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Dvoràk "Psalm 23"
Adina Walletin-Weisenberg演唱
Gott ist mein Hirte
(Dvoràk "Psalm 23" - 10 BIBLISCHE LIEDER)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沙發上也能敬拜上帝
2004-04-13基督教論壇報
前衛﹑舒緩的電音敬拜專輯─「沙發音樂禮讚」
【作者:◎張懋禛】
當代教會音樂兩大支流可分為「流行福音歌曲」和「敬拜讚美詩歌」怎麼分呢﹖通常流行福音歌曲是詞曲創作者與演唱者的信仰見證與分享﹑或是帶有傳福音的信息﹐「人」是聽眾﹔敬拜讚美音樂則是為了敬拜上帝所創作與吟唱﹐「神」是聆聽者
比較起來﹐不論是不是基督徒﹐流行福音歌曲的歌詞一般都可以讓人淺顯易懂﹐但敬拜讚美詩歌的意涵則是百分百「基督教」﹐一些信仰用語與概念紛紛出籠一般來說﹐由於敬拜讚美詩歌明顯地是給基督徒敬拜上帝之用﹐所以相關唱片都只有在基督教福音書房才買的到
看起來很「輕音樂」
然而﹐最近在一般唱片行卻出現一張名為「沙發音樂禮讚」(Lounge Worship)的敬拜讚美歌曲專輯(你可以在輕音樂區域找到它)﹐保證讓你耳目一新
先來看看這張專輯的封面﹕一位女子帶著耳機﹐在被高樓大廈圍繞下的家中客廳裡﹐坐在沙發上﹐聽著音樂並沈思著從這樣的封面設計到專輯標題﹐這是一張乍看起來很「輕音樂」的唱片於是我把CD放進音響裡﹐學封面人物那樣地坐在沙發上﹐帶著耳機﹐閉上眼睛﹐準備要好好「輕音樂」一下
當我按下播放鍵﹐聆聽耳機理傳來的第一個聲音時﹐我嚇了一跳﹐張開眼睛﹐離開沙發﹐因為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現在最前衛的音樂類型﹕「電音」
電音版福音歌曲
電音簡單來說就是電子音樂﹐除了用電子合成器編曲演奏﹐更有經過電子壓縮的樂器和人聲﹐有點類似雪兒﹑瑪丹娜﹑或是王菲近幾年的音樂風格一張電音的福音唱片﹗一張電音的敬拜讚美專輯﹗真酷﹗台灣的樂迷真是有福氣﹗
別認為電音都是節奏強烈﹑會讓人無法靜下來﹐雖然我一開始被嚇了一跳﹐但隨著這張專輯一首一首歌曲的出現﹐在穩定的節奏下﹐在電音所營造的濃郁時空感中﹐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心情被緩和了下來﹐我的思緒更加平靜﹔透過思想每首歌詞所帶出來的信息﹐我感覺到上帝好像就跟我坐在同一個沙發﹐與我輕輕地對話
這張「沙發音樂禮讚」專輯最大的特色就是收錄了許多首膾炙人口的福音歌曲與敬拜讚美詩歌﹐加上幾首帶有強烈福音意涵的經典老歌
精華樂曲重編
而專輯製作人(英國電音名製作人Andy Green)刻意只取材每首歌最精華的附歌部分﹐加以重新用Trip Hop組態中的 Chill-Out曲式編曲﹐使聽眾在聆聽更清楚的信息中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人在舒緩動人的音樂空間中﹐自我放鬆並尋得心靈上的冷靜與平和
專輯裡有福音天后Amy Grant演唱過的《I Can Only Imagine》﹑福音天王Michael W. Smith創作的《I Will Be Your Friend》﹑當代最傑出的福音搖滾樂團DC Talk之經點名曲《Jesus Freak》﹑近幾年最受歡迎的敬拜詩歌《The Heart Of Worship》﹑以及與電影「受難記」相互呼應的敬拜讚美詩歌《Above All》
此外﹐尚有葛萊美獎常客U2的《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與幾首帶有福音意涵的流行歌曲﹐邀請你我一起坐在沙發上敬拜上帝(作者就讀於台神道碩班)
比較起來﹐不論是不是基督徒﹐流行福音歌曲的歌詞一般都可以讓人淺顯易懂﹐但敬拜讚美詩歌的意涵則是百分百「基督教」﹐一些信仰用語與概念紛紛出籠一般來說﹐由於敬拜讚美詩歌明顯地是給基督徒敬拜上帝之用﹐所以相關唱片都只有在基督教福音書房才買的到
看起來很「輕音樂」
然而﹐最近在一般唱片行卻出現一張名為「沙發音樂禮讚」(Lounge Worship)的敬拜讚美歌曲專輯(你可以在輕音樂區域找到它)﹐保證讓你耳目一新
先來看看這張專輯的封面﹕一位女子帶著耳機﹐在被高樓大廈圍繞下的家中客廳裡﹐坐在沙發上﹐聽著音樂並沈思著從這樣的封面設計到專輯標題﹐這是一張乍看起來很「輕音樂」的唱片於是我把CD放進音響裡﹐學封面人物那樣地坐在沙發上﹐帶著耳機﹐閉上眼睛﹐準備要好好「輕音樂」一下
當我按下播放鍵﹐聆聽耳機理傳來的第一個聲音時﹐我嚇了一跳﹐張開眼睛﹐離開沙發﹐因為不敢相信自己聽到了現在最前衛的音樂類型﹕「電音」
電音版福音歌曲
電音簡單來說就是電子音樂﹐除了用電子合成器編曲演奏﹐更有經過電子壓縮的樂器和人聲﹐有點類似雪兒﹑瑪丹娜﹑或是王菲近幾年的音樂風格一張電音的福音唱片﹗一張電音的敬拜讚美專輯﹗真酷﹗台灣的樂迷真是有福氣﹗
別認為電音都是節奏強烈﹑會讓人無法靜下來﹐雖然我一開始被嚇了一跳﹐但隨著這張專輯一首一首歌曲的出現﹐在穩定的節奏下﹐在電音所營造的濃郁時空感中﹐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心情被緩和了下來﹐我的思緒更加平靜﹔透過思想每首歌詞所帶出來的信息﹐我感覺到上帝好像就跟我坐在同一個沙發﹐與我輕輕地對話
這張「沙發音樂禮讚」專輯最大的特色就是收錄了許多首膾炙人口的福音歌曲與敬拜讚美詩歌﹐加上幾首帶有強烈福音意涵的經典老歌
精華樂曲重編
而專輯製作人(英國電音名製作人Andy Green)刻意只取材每首歌最精華的附歌部分﹐加以重新用Trip Hop組態中的 Chill-Out曲式編曲﹐使聽眾在聆聽更清楚的信息中擁有更多的思考空間﹐讓人在舒緩動人的音樂空間中﹐自我放鬆並尋得心靈上的冷靜與平和
專輯裡有福音天后Amy Grant演唱過的《I Can Only Imagine》﹑福音天王Michael W. Smith創作的《I Will Be Your Friend》﹑當代最傑出的福音搖滾樂團DC Talk之經點名曲《Jesus Freak》﹑近幾年最受歡迎的敬拜詩歌《The Heart Of Worship》﹑以及與電影「受難記」相互呼應的敬拜讚美詩歌《Above All》
此外﹐尚有葛萊美獎常客U2的《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與幾首帶有福音意涵的流行歌曲﹐邀請你我一起坐在沙發上敬拜上帝(作者就讀於台神道碩班)
搖滾主耶穌 向台灣嗆聲
2004-11-25基督教論壇報
金曲歌王阿弟仔與王宏恩獻聲 首張台灣福音搖滾專輯問世
【作者:張懋禛】
在台灣,流行福音音樂的類型並不多元,除了敬拜讚美詩歌,不外是抒情﹑POP和一點點R&B。這除了受到台灣的音樂市場影響,更與教會對於音樂聖俗之分的神學有關。搖滾音樂在台灣生存的空間本來就很狹小,更不用說在比較偏於保守的教會了﹗
十年前,大學時期的我認識了朱約信與蕭福德,當時就對於他們希望結合福音與搖滾樂的異象極為嚮往。幾年來,看著他們在有限的資源﹑保守的教會﹑以及尚未成熟的市場中,辛苦地朝這個目標邁進,除了因為心疼而偶爾參與他們帶領的聚會,也只能憑信心持續為他們禱告。
搖滾化加本土化
經過多年的經營,由朱約信與蕭福德領軍的「搖滾主耶穌」,終於在今年底交出美好的成果與漂亮的成績單,發行首張專輯。
這張台灣福音搖滾樂團「搖滾主耶穌」的同名專輯,除了前面提到的兩位大老,更網羅阿弟仔與王宏恩兩位金曲歌王,以及多位台灣福音搖滾樂的後起之秀。而這張專輯的最大特色,就是「搖滾化」與「本土化」,都是目前台灣福音樂界所極為缺乏的。更重要的,「搖滾主耶穌」專輯的推出,有其特殊的宣教意義。
藍調念歌加原住民天籟
怎麼說呢﹖我們先來聽聽專輯中的兩首傳統聖詩。《主站我心內無驚惶自在》先有詩班的傳統合音,但隨後加入具有「台味」的電吉他旋律,在台語和華語的雙聲帶演唱下,將第8世紀的愛爾蘭聖詩注入21世紀的台灣生命。
黑人靈歌《有人佇你心外叩門》則在朱約信擅長的念歌唱法下,成為帶有Blues味道的搖滾詩歌,甚至是一首可以對勞工朋友演唱的佈道詩歌。
蕭福德秉持他一貫的人文氣息,擷取聖經經文寫成詩歌,先是衝勁十足的台語《主禱文》﹔《大水滾滾﹑江河滔滔》更用先知阿摩司的話,批判台灣教會的現況,呈現對於教會宣教的反省力。
搖滾金童阿弟仔在《想法》唱出對神愛的無條件相信,原住民歌謠王子王宏恩則用母語將布農古調結合搖滾曲風,豪放高唱「如果心情不好,就告訴耶穌」,原住民朋友聽了一定會感動﹗
除了以上知名歌手之外,李伯恩的《創世紀》有美國當紅福音搖滾樂團POD的水準﹔曾如芳的《一無掛慮》唱得天真快樂,聽了也真感到一無掛慮﹔而王暹康的《詩篇23篇》則唱出年輕人堅強的信仰宣告。這些都讓我聽見,「搖滾主耶穌」正在向台灣嗆聲,要用搖滾樂傳福音﹗(作者為台神道碩班學生)
十年前,大學時期的我認識了朱約信與蕭福德,當時就對於他們希望結合福音與搖滾樂的異象極為嚮往。幾年來,看著他們在有限的資源﹑保守的教會﹑以及尚未成熟的市場中,辛苦地朝這個目標邁進,除了因為心疼而偶爾參與他們帶領的聚會,也只能憑信心持續為他們禱告。
搖滾化加本土化
經過多年的經營,由朱約信與蕭福德領軍的「搖滾主耶穌」,終於在今年底交出美好的成果與漂亮的成績單,發行首張專輯。
這張台灣福音搖滾樂團「搖滾主耶穌」的同名專輯,除了前面提到的兩位大老,更網羅阿弟仔與王宏恩兩位金曲歌王,以及多位台灣福音搖滾樂的後起之秀。而這張專輯的最大特色,就是「搖滾化」與「本土化」,都是目前台灣福音樂界所極為缺乏的。更重要的,「搖滾主耶穌」專輯的推出,有其特殊的宣教意義。
藍調念歌加原住民天籟
怎麼說呢﹖我們先來聽聽專輯中的兩首傳統聖詩。《主站我心內無驚惶自在》先有詩班的傳統合音,但隨後加入具有「台味」的電吉他旋律,在台語和華語的雙聲帶演唱下,將第8世紀的愛爾蘭聖詩注入21世紀的台灣生命。
黑人靈歌《有人佇你心外叩門》則在朱約信擅長的念歌唱法下,成為帶有Blues味道的搖滾詩歌,甚至是一首可以對勞工朋友演唱的佈道詩歌。
蕭福德秉持他一貫的人文氣息,擷取聖經經文寫成詩歌,先是衝勁十足的台語《主禱文》﹔《大水滾滾﹑江河滔滔》更用先知阿摩司的話,批判台灣教會的現況,呈現對於教會宣教的反省力。
搖滾金童阿弟仔在《想法》唱出對神愛的無條件相信,原住民歌謠王子王宏恩則用母語將布農古調結合搖滾曲風,豪放高唱「如果心情不好,就告訴耶穌」,原住民朋友聽了一定會感動﹗
除了以上知名歌手之外,李伯恩的《創世紀》有美國當紅福音搖滾樂團POD的水準﹔曾如芳的《一無掛慮》唱得天真快樂,聽了也真感到一無掛慮﹔而王暹康的《詩篇23篇》則唱出年輕人堅強的信仰宣告。這些都讓我聽見,「搖滾主耶穌」正在向台灣嗆聲,要用搖滾樂傳福音﹗(作者為台神道碩班學生)
誰是未來崇拜音樂的新方向﹖
2002-06-14基督教論壇報
你想過小甜甜布蘭妮的甜美新潮舞曲感與Faith Hill靈魂樂的唱腔﹐也可以用來詮釋福音詩歌嗎﹖
【作者:朱約信口述/文字構成﹕唐青】
始於廿世紀﹐六十年代的教會敬拜模式轉換歷程﹐至今仍未定型
在新時代中﹐我們向耶和華所唱的新歌﹐融入了很多現代語言﹑現代科技與各地文化有許多論述都擔心﹐基督徒的敬拜方式已淪為「宗教消費」﹐演變為「台上在表演﹑台下在抒發情緒」﹐使得人本身的敬拜態度成為客體﹐音樂反成為主體﹐如同柏拉圖所說﹕「一旦隨樂逐流﹐人便融化為水」
但如果我們確定敬拜的核心是耶穌﹐嘗試改變敬拜音樂的曲風﹐讓基督徒音樂活潑化﹐反而可使教會配合當代觀念﹐藉著音樂深入人心只要我們敬拜的原因是以福音為基礎﹐敬拜的方式如何改變﹐應該都是可以被接納與討論的
現代流行音樂+福音歌曲
你想過小甜甜布蘭妮的甜美新潮舞曲感與Faith Hill靈魂樂的唱腔﹐也可以用來詮釋福音詩歌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應該聽聽Natalie Grant這位教會婦女團契會長的歌聲或是您喜歡像流行樂界的En Vogue / SWV這種標準黑人﹑節奏﹑藍調﹑摩登﹑都會的風格﹐您也可以聽聽VIRTUE這個福音音樂界的黑人女子組合團體的專輯
您能想像﹐基督徒也可以用世界音樂﹑民族舞曲形式來稱頌上帝嗎﹖「Soullift-soundtrack for the soul」即是這張概念十分特別的專輯這張二○○一年的合輯﹐將一堆原本不是舞曲的歌曲﹐重新混音成舞曲﹐如果團契要辦舞會﹐買這張合輯﹐從頭放到尾就解決了
「New Irish Hymns」這張專輯中﹐集合了「克爾特」福音音樂三大女唱將﹐Margaret Becker﹐Maire Brennan(恩雅Enya的姐姐)﹐Joanne hogg(「克爾特」福音大團Iona的主唱)三大「克爾特」女伶齊聚一堂﹐以充滿蘇格蘭﹑愛爾蘭民族風味的新創作聖詩頌讚上帝
教會音樂的未來方向
Communion專輯中有許多類似「葛立果聖歌」感覺的中古世紀詩歌﹐一連串的﹐平靜的﹑心靈的﹐帶有「克爾特」風味的民謠田園抒情敬拜曲﹐聽起來就像是享受一場「主的筵席」真情音樂會樂評曾形容這張專輯的曲風「可能成為今日教會崇拜音樂的新方向」
如果﹐你想要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歡﹐教會內外都吃香的音樂類型﹐既有另類搖滾精神﹐又有主流搖滾的﹐及悅耳的清新搖滾﹐這可能正是你在尋找的style「Big Tent Revival Live」二○○一年第五張專輯﹐這張現場演唱會專輯非常清新好聽﹐收錄他們所有的名曲﹐所有想走現代敬拜搖滾路線的事奉者﹐都應該買回去好好研究
少聽多怪的另類音樂
還有一種很吵的福音歌曲﹐大家一向「少聽多怪」﹐其實﹐聽起來別有一番樂趣﹐對於教會保守的基督徒長輩頗有教育意味﹐對未接觸過教會的朋友而言﹐也可更多了解福音歌曲百花齊放的箇中味道
年輕龐克福音團American Made就是一種有點吵的福音歌曲﹐或是聽如「seven 1﹕the 7 best worship songs you've never heard」這樣的專輯﹐收錄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敬拜團體但他們的創作支支動人﹑曲曲動聽﹐與主流的音樂一樣好聽
這個新時代中﹐世界各地的教會都醞釀著創作的能量﹐有朝一日﹐只要有足夠的宣傳費﹐這些地下的樂團成名了﹐我們還可以很驕傲的說﹕「嘿﹐我早就聽過了﹗」
音樂菜單
克爾特福音音樂﹕ [new irish hymns] -margaret becker, maire brennan, Joanne hogg
流行福音音樂﹕ [ Virtuosity!]-Virtue! [stronger]-Natalie Grant
世界音樂﹕[Soullift-soundtrack for the soul]
搖滾福音音樂﹕[ Against the Flow]-American Made-[seven 1﹕the 7 best worship songs you've never heard ][ Big Tent Revival Live]
崇拜音樂-[Communion]
在新時代中﹐我們向耶和華所唱的新歌﹐融入了很多現代語言﹑現代科技與各地文化有許多論述都擔心﹐基督徒的敬拜方式已淪為「宗教消費」﹐演變為「台上在表演﹑台下在抒發情緒」﹐使得人本身的敬拜態度成為客體﹐音樂反成為主體﹐如同柏拉圖所說﹕「一旦隨樂逐流﹐人便融化為水」
但如果我們確定敬拜的核心是耶穌﹐嘗試改變敬拜音樂的曲風﹐讓基督徒音樂活潑化﹐反而可使教會配合當代觀念﹐藉著音樂深入人心只要我們敬拜的原因是以福音為基礎﹐敬拜的方式如何改變﹐應該都是可以被接納與討論的
現代流行音樂+福音歌曲
你想過小甜甜布蘭妮的甜美新潮舞曲感與Faith Hill靈魂樂的唱腔﹐也可以用來詮釋福音詩歌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應該聽聽Natalie Grant這位教會婦女團契會長的歌聲或是您喜歡像流行樂界的En Vogue / SWV這種標準黑人﹑節奏﹑藍調﹑摩登﹑都會的風格﹐您也可以聽聽VIRTUE這個福音音樂界的黑人女子組合團體的專輯
您能想像﹐基督徒也可以用世界音樂﹑民族舞曲形式來稱頌上帝嗎﹖「Soullift-soundtrack for the soul」即是這張概念十分特別的專輯這張二○○一年的合輯﹐將一堆原本不是舞曲的歌曲﹐重新混音成舞曲﹐如果團契要辦舞會﹐買這張合輯﹐從頭放到尾就解決了
「New Irish Hymns」這張專輯中﹐集合了「克爾特」福音音樂三大女唱將﹐Margaret Becker﹐Maire Brennan(恩雅Enya的姐姐)﹐Joanne hogg(「克爾特」福音大團Iona的主唱)三大「克爾特」女伶齊聚一堂﹐以充滿蘇格蘭﹑愛爾蘭民族風味的新創作聖詩頌讚上帝
教會音樂的未來方向
Communion專輯中有許多類似「葛立果聖歌」感覺的中古世紀詩歌﹐一連串的﹐平靜的﹑心靈的﹐帶有「克爾特」風味的民謠田園抒情敬拜曲﹐聽起來就像是享受一場「主的筵席」真情音樂會樂評曾形容這張專輯的曲風「可能成為今日教會崇拜音樂的新方向」
如果﹐你想要一個大人﹑小孩都喜歡﹐教會內外都吃香的音樂類型﹐既有另類搖滾精神﹐又有主流搖滾的﹐及悅耳的清新搖滾﹐這可能正是你在尋找的style「Big Tent Revival Live」二○○一年第五張專輯﹐這張現場演唱會專輯非常清新好聽﹐收錄他們所有的名曲﹐所有想走現代敬拜搖滾路線的事奉者﹐都應該買回去好好研究
少聽多怪的另類音樂
還有一種很吵的福音歌曲﹐大家一向「少聽多怪」﹐其實﹐聽起來別有一番樂趣﹐對於教會保守的基督徒長輩頗有教育意味﹐對未接觸過教會的朋友而言﹐也可更多了解福音歌曲百花齊放的箇中味道
年輕龐克福音團American Made就是一種有點吵的福音歌曲﹐或是聽如「seven 1﹕the 7 best worship songs you've never heard」這樣的專輯﹐收錄的是名不見經傳的年輕敬拜團體但他們的創作支支動人﹑曲曲動聽﹐與主流的音樂一樣好聽
這個新時代中﹐世界各地的教會都醞釀著創作的能量﹐有朝一日﹐只要有足夠的宣傳費﹐這些地下的樂團成名了﹐我們還可以很驕傲的說﹕「嘿﹐我早就聽過了﹗」
音樂菜單
克爾特福音音樂﹕ [new irish hymns] -margaret becker, maire brennan, Joanne hogg
流行福音音樂﹕ [ Virtuosity!]-Virtue! [stronger]-Natalie Grant
世界音樂﹕[Soullift-soundtrack for the soul]
搖滾福音音樂﹕[ Against the Flow]-American Made-[seven 1﹕the 7 best worship songs you've never heard ][ Big Tent Revival Live]
崇拜音樂-[Communion]
2012年7月12日 星期四
楊姐, 慎安, 平安:
........................
能有機會為教會詩班的發展過程留下文字記錄, 是很大的考驗與挑戰, 但
也是極大的恩典.
在了解這些人, 事, 時, 地的演變之際, 不僅看到上帝的作為, 更見證到人的
軟弱與不足. 越認識教會組織的發展, 越知道唯有倚靠上帝才是最大的力
量來源.
在教會服事的過程裡, 人的軟弱很容易成為撒旦攻擊的破口. 舉凡驕傲, 猜
疑, 妒嫉心, 自我為主, 山頭主義, 權力操控, 各自為政, 甚至內鬥...都會是
撒旦常用的策略與樂見的結果, 因為教會力量會分散, 會減弱.
但上帝的力量終究會戰勝的. 教會聖樂的發展過程, 就是很好的見證.
參與聖樂服事的領導及同工, 都是蒙受上帝恩典的人, 都可以為教會做很多
事. 然而, 若稍有不慎, 也很容易成為撒旦攻擊的破口, 畢竟學音樂的人, 大
都有很強的自我, 不輕易為了整體而捨己, 不易看清應付敵人應謹守的界限.
過去的歷史, 讓我們看到人的這些軟弱之處. 現在的教會狀況, 似乎同樣也
看得到這些問題.
上帝似乎是透過六十年歷史的整理與省思, 在提醒我們, 在喚醒我們, 讓我
們在每一天的心思意念, 所言所行, 都能為主作工, 讓教會合一, 彼此相愛,
像主耶穌一樣地捨己, 而不是成為那個讓撒旦利用的破口.
這是我這個新人對教會聖樂領導人的深深期待.
再次謝謝兩位的協助. 願主記念兩位對教會聖樂的無私付出.
敬祝平安喜樂
一位主內好弟兄敬上
........................
能有機會為教會詩班的發展過程留下文字記錄, 是很大的考驗與挑戰, 但
也是極大的恩典.
在了解這些人, 事, 時, 地的演變之際, 不僅看到上帝的作為, 更見證到人的
軟弱與不足. 越認識教會組織的發展, 越知道唯有倚靠上帝才是最大的力
量來源.
在教會服事的過程裡, 人的軟弱很容易成為撒旦攻擊的破口. 舉凡驕傲, 猜
疑, 妒嫉心, 自我為主, 山頭主義, 權力操控, 各自為政, 甚至內鬥...都會是
撒旦常用的策略與樂見的結果, 因為教會力量會分散, 會減弱.
但上帝的力量終究會戰勝的. 教會聖樂的發展過程, 就是很好的見證.
參與聖樂服事的領導及同工, 都是蒙受上帝恩典的人, 都可以為教會做很多
事. 然而, 若稍有不慎, 也很容易成為撒旦攻擊的破口, 畢竟學音樂的人, 大
都有很強的自我, 不輕易為了整體而捨己, 不易看清應付敵人應謹守的界限.
過去的歷史, 讓我們看到人的這些軟弱之處. 現在的教會狀況, 似乎同樣也
看得到這些問題.
上帝似乎是透過六十年歷史的整理與省思, 在提醒我們, 在喚醒我們, 讓我
們在每一天的心思意念, 所言所行, 都能為主作工, 讓教會合一, 彼此相愛,
像主耶穌一樣地捨己, 而不是成為那個讓撒旦利用的破口.
這是我這個新人對教會聖樂領導人的深深期待.
再次謝謝兩位的協助. 願主記念兩位對教會聖樂的無私付出.
敬祝平安喜樂
一位主內好弟兄敬上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 對教會的影響
李健安 登於「教会(ChurchChina)」 2008年11月总第14期
作者簡介:馬來亞大學農業經濟學士,威斯敏斯特神學院宗教學碩士、哲學博士,費城天普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院長,2005年創辦「福音文化中心」,並任會長。
前言
今天在東、西馬來西亞幾乎所有的教會,崇拜儀式中必有一段稱為「敬拜讚美」的時段。這時段的特點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短詩;且幾乎都是以「讚美」為內容的短詩。再者,這段敬拜讚美所唱的短詩與崇拜過程中的其它環節,特別與講台的信息,是完全無關聯的。在樂器方面,除了鋼琴之外,也使用電子合成器、吉他、敲擊樂器、鼓、鈴鼓等。另外,除領唱者之外,尚有兩三位伴唱者。這種普遍的崇拜聚會現象,不只是風氣,更是一股潮流,衝擊、席捲著教會。
這樣的敬拜讚美,表面上給傳統教會的崇拜注入一股活力,也似乎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參加聚會。但背後是一股教會世俗化的洪流,正在腐蝕教會的正統,進而對教會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使教會腐化,令人憂心忡忡。
世俗化思潮
今日教會似乎呈現一股復興現象。這現象透過敬拜方式的「更新」、聚會人數的「劇增」、「一些群眾」出席與醫治有關的聚會等,使教會呈現一幅熱烘烘、欣欣向榮的景象。其實,追根溯源,這復興現象背後是教會的世俗化。而這潮流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2
背後有四股主要思潮的影響: 1) 後現代主義 2) 新紀元運動 3) 市場消費主義 4) 快餐文化現象
本文只處理後現代主義對教會之影響,其它三股思潮,將另行撰文研討。
後現代主義之定義
後現代主義是一個難以被定義的運動(葉永文等, 2000:277)。但基本上,後現代主義是個反現代主義,並與科學理性分庭抗禮的運動;是個日益強調潛意識,自由浮動的象徵與形象,觀點的複雜多樣性等的運動。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後現代主義是個「高級」和「低級」文化(電影、爵士樂以及搖滾樂)之間的界限趨於崩潰的運動,並與當今社會中重要性日益增長的「表演專業」(expressive professions)有關(戴維‧賈裡, 1998:519-520)。
後現代主義不信總體論,否定有所謂唯一「總體透視」及「解答方案」之概念,進而排除絕對真理的存在(Ritzer, 1997:8;Grenz, 1996:12)。後現代主義因此標榜、奉行多元化之世界觀、立場(Rosenau, 1992:8)。在多元主義催化之下,後現代主義鼓勵「百花齊放,百鳥齊鳴」。後現代主義之門戶因此是寬的,包容性大。在後現代主義的縱容下,所衍生的是相對主義。
再者,後現代主義非常強調情感、情緒、直覺、省思、臆測、個人經歷,宗教情操,神秘經歷(Rosenau, 1992:6)。
後現代主義之特徵
後現代主義本身有許多的特徵。專事現代西方哲學教學與研究之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鄭祥福博士列出以下與本議題有關之特徵(鄭祥福, 2000:30-44): a)非正典化(de-canonization):後現代主義批判一切即成的原則,排除一切權威,也不遵行任何的規則。 b)解構(deconstruction):後現代主義標榜的是一種雜亂無章、不確定性、互相衝突的形式、不斷創造中的多元性。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3
c)反形式(anti-form):後現代主義反對任何的形式,而所標榜的是不確定性 (indeterminacy)。這種不確定性滲透了藝術的表現,以致後現代的音樂是不規則的、拼貼式的、隨意的。 d)無深度性(depth-less-ness):後現代主義否認所謂現象背後之本質,且排除任何的詮釋。 e)即興表演(impromptu performance):卡拉OK是一種對後現代觀念的詮釋,具有參與和即興表演的後現代色彩。卡拉OK所追求的不是一種藝術創造,而是一種娛樂休閒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的鬆懈、情緒的宣洩。 f)注重參與和表演(performance and participation):後現代主義所標榜的是不確定性,因此在創作過程中,歡迎所有在場者參與和表演。然而,後現代的人所著重的行動乃是自我觀照、自我發現、自我陶醉、自娛方式。 g)狂歡(carnivallization):狂歡乃是指後現代一種反系統、顛覆,一種喜劇式甚至荒誕的精神氣質。狂歡消除了各種差異和界限,使所有的參加者即是演員也是觀眾。狂歡使人產生自己就是世界真正主宰的幻覺。
後現代音樂之定義
後現代音樂反高雅之音樂。在電視機文化的長期熏陶之下,聽眾愜意的只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的娛樂性。這也反映出聽眾不願花更多精力認真看待有深度的東西,因而被訓練成了習慣於一次性的文化消費者。後現代音樂是隨著這種文化消費的出現而出現的。後現代音樂所標榜的是一種簡單、可按任何順序演奏或隨意反覆的音樂(鄭祥福, 2000:128-138)。
「後現代主義」與「敬拜讚美」
「敬拜讚美」與時代精神
把後現代主義之特徵與時下靈恩運動之敬拜讚美相對照,筆者認為赫士德(Donald P. Hustad)在其著作《當代聖樂與崇拜》中所表達的對敬拜讚美的觀點與後現代主義是有其關聯性的。 首先,赫士德認為當今社會有以下幾項特徵(赫士德, 1998:312,313):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4
a) 這是個人主義與自我陶醉的時代 b) 這是消費主義的時代 c) 這是電子、計算機、電視、錄像帶及高級音響的時代 d) 這是流行音樂盛行三十多年後,愈來愈退化的時代 e) 這是靈性空虛的時代
由這幾項特徵中,赫士德認為通俗文明成為大眾可以接受的標準,也是唯一標準。而對音樂的選擇標準,是為了滿足即刻的慾望(不肯等候),而不是真正的需要。社會大眾的音樂素質普遍低落。人們追求特殊的經歷,如東方的神秘主義、新紀元的自覺(以自我為中心)或靈恩派的崇拜儀式,並且從當中得到滿足。
敬拜讚美之貧乏
當代由靈恩運動所產生之敬拜讚美,赫士德「最初對這類新歌的反應,是感激與歡欣,因為這是神的子民受聖靈的感動,靈裡得到復興,以清新可喜的新歌表達出來,深受大眾的喜愛與接納…。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筆者(赫士德)及許多教會的領袖與會友,卻開始有些失望。現在許多非靈恩派的教會只唱短歌,其它如敘述屬靈經歷的福音詩歌、感恩的讚美詩歌、教導真理的詩歌,認罪、懇求或順服的詩歌,一概不唱,只有讚美!而且對讚美的認知又是那麼的狹隘」(赫士德, 1998:315, 316)。筆者非常認同赫士德的觀點,並且深深憂慮,若教會只唱這些「讚美」短詩,灌輸一些膚淺,甚至錯誤的神學觀,而完全不唱那些有寶貴神學遺產的聖詩,那兩年後的教會(甚至一些神學院),將是怎樣的一個光景?
在評論靈恩派的崇拜時,赫士德認為:若說傳統式的崇拜缺乏情感的話,那靈恩派的崇拜是否兼顧到理性呢?甚至,是否只是鼓勵會眾情緒化?(赫士德, 1998:323)靈恩派提供了機會讓會眾參與讚美,但其崇拜音樂的內容貧乏,旋律、和聲、歌詞、譜曲技巧、表演技術等都不佳(赫士德, 1998:324)。
敬拜讚美之後現代主義色彩
靈恩派的敬拜讚美,在許多點與層面上,正反映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音樂的特徵。
敬拜讚美在整個聚會中幾乎是一個獨立的時段,與整個崇拜過程中的其它部分缺乏關聯性。因為敬拜讚美是獨立的,只唱讚美的短詩,並不發揮預備信徒的心進入聽道狀態的功能。因此,也不會選唱一些與講道主題有關聯的詩歌。其實,這也是反映後現代主義之反形式、無序、去中心、帄行關係(不像現代主義所強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5
調之「主從關係」)的特徵(鄭祥福, 2000:33)。
後現代音樂剷除或模糊化「高級」和「低級」文化之間的界限。這類精神標榜反形式、不規則的、拼貼式的、隨意的、簡單的、可隨意反覆的音樂,及追求一種娛樂休閒方式,一種精神的鬆懈、情緒的宣洩,過於追求藝術創造,且缺乏深度。這恰恰反映在「敬拜讚美」中從來不採用極富深度的古典詩曲,例如:巴赫(J.S. Bach)、亨德爾(G.F. Handel)、門德爾松 (B.F. Mendelssohn)、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等的作品,且幾乎不用聖詩,而一味只用短詩。
在表現上,敬拜讚美是靈恩派的敬拜哲學「敬拜即慶典」(Worship is a celebration)的延伸。後現代主義之特徵:carnivallization(狂歡)也可以譯成嘉年華會、歡慶、慶典。「敬拜即慶典」之哲學有挑戰傳統崇拜的程序化、形式化,以凸顯靈恩運動崇拜的非正典化、解構、反形式背後的後現代精神。再者,因是慶典,靈恩派之敬拜讚美所選的盡都是讚美的短詩,並且這時段常比講道時間更長。由於敬拜讚美所注重的是「慶典」中崇拜者之參與和表演,著重參與者之自我觀照、自我發現、自我陶醉、自娛方式,敬拜讚美因此製造了一種參加者既是演員也是觀眾的場合,並使參與者有一種自己就是崇拜中真正主體性的滿足感。敬拜讚美模糊了神是整個敬拜唯一對象的意識。並有把敬拜讚美這時段的主體性轉移至參與者、演唱者之嫌、之慮。
結語
今天教會之敬拜讚美令有識者深感憂心忡忡的,除了因教會已經遭受後現代主義之侵襲,並且教會正統被世俗化、腐蝕之憂之懼外,更甚的是,有一些短詩之神學是亂七八糟的,錯誤百出的。為此之故,筆者除了反對敬拜讚美所用之短詩背後之世俗化精神之外,也深深認為有些短詩之使用,在教義上的教導是負面而有誤導性的。這一切皆令教會憂慮,是教會的危機。
作為教會之牧者、領袖,我們確實應當與主耶穌潔淨聖殿時的心境、憂心認同: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2:17)
參考書目
1. Grenz,Stanley J., A Primer on Postmodernism.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96
2. Ritzer,George, Postmodern Social Theory.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Inc. 1997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6
3. Rosenau,Pauline Marie, Post-Modernism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sights, Inroads, and Intrus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4. 戴維‧賈裡、朱莉婭‧賈裡著,周業謙、周光淦譯,《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5. 赫士德著,謝林芳蘭譯,《當代聖樂與崇拜》,台北:校園書房,1998
6. 葉永文、張力可、黃順星編譯,《社會學理論Q&A》,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7. 鄭祥福,《後現代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作者簡介:馬來亞大學農業經濟學士,威斯敏斯特神學院宗教學碩士、哲學博士,費城天普大學社會學碩士。曾任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院長,2005年創辦「福音文化中心」,並任會長。
前言
今天在東、西馬來西亞幾乎所有的教會,崇拜儀式中必有一段稱為「敬拜讚美」的時段。這時段的特點乃是近乎清一色地使用短詩;且幾乎都是以「讚美」為內容的短詩。再者,這段敬拜讚美所唱的短詩與崇拜過程中的其它環節,特別與講台的信息,是完全無關聯的。在樂器方面,除了鋼琴之外,也使用電子合成器、吉他、敲擊樂器、鼓、鈴鼓等。另外,除領唱者之外,尚有兩三位伴唱者。這種普遍的崇拜聚會現象,不只是風氣,更是一股潮流,衝擊、席捲著教會。
這樣的敬拜讚美,表面上給傳統教會的崇拜注入一股活力,也似乎吸引了一些年輕人參加聚會。但背後是一股教會世俗化的洪流,正在腐蝕教會的正統,進而對教會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使教會腐化,令人憂心忡忡。
世俗化思潮
今日教會似乎呈現一股復興現象。這現象透過敬拜方式的「更新」、聚會人數的「劇增」、「一些群眾」出席與醫治有關的聚會等,使教會呈現一幅熱烘烘、欣欣向榮的景象。其實,追根溯源,這復興現象背後是教會的世俗化。而這潮流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2
背後有四股主要思潮的影響: 1) 後現代主義 2) 新紀元運動 3) 市場消費主義 4) 快餐文化現象
本文只處理後現代主義對教會之影響,其它三股思潮,將另行撰文研討。
後現代主義之定義
後現代主義是一個難以被定義的運動(葉永文等, 2000:277)。但基本上,後現代主義是個反現代主義,並與科學理性分庭抗禮的運動;是個日益強調潛意識,自由浮動的象徵與形象,觀點的複雜多樣性等的運動。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後現代主義是個「高級」和「低級」文化(電影、爵士樂以及搖滾樂)之間的界限趨於崩潰的運動,並與當今社會中重要性日益增長的「表演專業」(expressive professions)有關(戴維‧賈裡, 1998:519-520)。
後現代主義不信總體論,否定有所謂唯一「總體透視」及「解答方案」之概念,進而排除絕對真理的存在(Ritzer, 1997:8;Grenz, 1996:12)。後現代主義因此標榜、奉行多元化之世界觀、立場(Rosenau, 1992:8)。在多元主義催化之下,後現代主義鼓勵「百花齊放,百鳥齊鳴」。後現代主義之門戶因此是寬的,包容性大。在後現代主義的縱容下,所衍生的是相對主義。
再者,後現代主義非常強調情感、情緒、直覺、省思、臆測、個人經歷,宗教情操,神秘經歷(Rosenau, 1992:6)。
後現代主義之特徵
後現代主義本身有許多的特徵。專事現代西方哲學教學與研究之浙江師範大學教授鄭祥福博士列出以下與本議題有關之特徵(鄭祥福, 2000:30-44): a)非正典化(de-canonization):後現代主義批判一切即成的原則,排除一切權威,也不遵行任何的規則。 b)解構(deconstruction):後現代主義標榜的是一種雜亂無章、不確定性、互相衝突的形式、不斷創造中的多元性。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3
c)反形式(anti-form):後現代主義反對任何的形式,而所標榜的是不確定性 (indeterminacy)。這種不確定性滲透了藝術的表現,以致後現代的音樂是不規則的、拼貼式的、隨意的。 d)無深度性(depth-less-ness):後現代主義否認所謂現象背後之本質,且排除任何的詮釋。 e)即興表演(impromptu performance):卡拉OK是一種對後現代觀念的詮釋,具有參與和即興表演的後現代色彩。卡拉OK所追求的不是一種藝術創造,而是一種娛樂休閒方式,更是一種精神的鬆懈、情緒的宣洩。 f)注重參與和表演(performance and participation):後現代主義所標榜的是不確定性,因此在創作過程中,歡迎所有在場者參與和表演。然而,後現代的人所著重的行動乃是自我觀照、自我發現、自我陶醉、自娛方式。 g)狂歡(carnivallization):狂歡乃是指後現代一種反系統、顛覆,一種喜劇式甚至荒誕的精神氣質。狂歡消除了各種差異和界限,使所有的參加者即是演員也是觀眾。狂歡使人產生自己就是世界真正主宰的幻覺。
後現代音樂之定義
後現代音樂反高雅之音樂。在電視機文化的長期熏陶之下,聽眾愜意的只是短暫的、轉瞬即逝的娛樂性。這也反映出聽眾不願花更多精力認真看待有深度的東西,因而被訓練成了習慣於一次性的文化消費者。後現代音樂是隨著這種文化消費的出現而出現的。後現代音樂所標榜的是一種簡單、可按任何順序演奏或隨意反覆的音樂(鄭祥福, 2000:128-138)。
「後現代主義」與「敬拜讚美」
「敬拜讚美」與時代精神
把後現代主義之特徵與時下靈恩運動之敬拜讚美相對照,筆者認為赫士德(Donald P. Hustad)在其著作《當代聖樂與崇拜》中所表達的對敬拜讚美的觀點與後現代主義是有其關聯性的。 首先,赫士德認為當今社會有以下幾項特徵(赫士德, 1998:312,313):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4
a) 這是個人主義與自我陶醉的時代 b) 這是消費主義的時代 c) 這是電子、計算機、電視、錄像帶及高級音響的時代 d) 這是流行音樂盛行三十多年後,愈來愈退化的時代 e) 這是靈性空虛的時代
由這幾項特徵中,赫士德認為通俗文明成為大眾可以接受的標準,也是唯一標準。而對音樂的選擇標準,是為了滿足即刻的慾望(不肯等候),而不是真正的需要。社會大眾的音樂素質普遍低落。人們追求特殊的經歷,如東方的神秘主義、新紀元的自覺(以自我為中心)或靈恩派的崇拜儀式,並且從當中得到滿足。
敬拜讚美之貧乏
當代由靈恩運動所產生之敬拜讚美,赫士德「最初對這類新歌的反應,是感激與歡欣,因為這是神的子民受聖靈的感動,靈裡得到復興,以清新可喜的新歌表達出來,深受大眾的喜愛與接納…。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筆者(赫士德)及許多教會的領袖與會友,卻開始有些失望。現在許多非靈恩派的教會只唱短歌,其它如敘述屬靈經歷的福音詩歌、感恩的讚美詩歌、教導真理的詩歌,認罪、懇求或順服的詩歌,一概不唱,只有讚美!而且對讚美的認知又是那麼的狹隘」(赫士德, 1998:315, 316)。筆者非常認同赫士德的觀點,並且深深憂慮,若教會只唱這些「讚美」短詩,灌輸一些膚淺,甚至錯誤的神學觀,而完全不唱那些有寶貴神學遺產的聖詩,那兩年後的教會(甚至一些神學院),將是怎樣的一個光景?
在評論靈恩派的崇拜時,赫士德認為:若說傳統式的崇拜缺乏情感的話,那靈恩派的崇拜是否兼顧到理性呢?甚至,是否只是鼓勵會眾情緒化?(赫士德, 1998:323)靈恩派提供了機會讓會眾參與讚美,但其崇拜音樂的內容貧乏,旋律、和聲、歌詞、譜曲技巧、表演技術等都不佳(赫士德, 1998:324)。
敬拜讚美之後現代主義色彩
靈恩派的敬拜讚美,在許多點與層面上,正反映後現代主義與後現代音樂的特徵。
敬拜讚美在整個聚會中幾乎是一個獨立的時段,與整個崇拜過程中的其它部分缺乏關聯性。因為敬拜讚美是獨立的,只唱讚美的短詩,並不發揮預備信徒的心進入聽道狀態的功能。因此,也不會選唱一些與講道主題有關聯的詩歌。其實,這也是反映後現代主義之反形式、無序、去中心、帄行關係(不像現代主義所強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5
調之「主從關係」)的特徵(鄭祥福, 2000:33)。
後現代音樂剷除或模糊化「高級」和「低級」文化之間的界限。這類精神標榜反形式、不規則的、拼貼式的、隨意的、簡單的、可隨意反覆的音樂,及追求一種娛樂休閒方式,一種精神的鬆懈、情緒的宣洩,過於追求藝術創造,且缺乏深度。這恰恰反映在「敬拜讚美」中從來不採用極富深度的古典詩曲,例如:巴赫(J.S. Bach)、亨德爾(G.F. Handel)、門德爾松 (B.F. Mendelssohn)、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等的作品,且幾乎不用聖詩,而一味只用短詩。
在表現上,敬拜讚美是靈恩派的敬拜哲學「敬拜即慶典」(Worship is a celebration)的延伸。後現代主義之特徵:carnivallization(狂歡)也可以譯成嘉年華會、歡慶、慶典。「敬拜即慶典」之哲學有挑戰傳統崇拜的程序化、形式化,以凸顯靈恩運動崇拜的非正典化、解構、反形式背後的後現代精神。再者,因是慶典,靈恩派之敬拜讚美所選的盡都是讚美的短詩,並且這時段常比講道時間更長。由於敬拜讚美所注重的是「慶典」中崇拜者之參與和表演,著重參與者之自我觀照、自我發現、自我陶醉、自娛方式,敬拜讚美因此製造了一種參加者既是演員也是觀眾的場合,並使參與者有一種自己就是崇拜中真正主體性的滿足感。敬拜讚美模糊了神是整個敬拜唯一對象的意識。並有把敬拜讚美這時段的主體性轉移至參與者、演唱者之嫌、之慮。
結語
今天教會之敬拜讚美令有識者深感憂心忡忡的,除了因教會已經遭受後現代主義之侵襲,並且教會正統被世俗化、腐蝕之憂之懼外,更甚的是,有一些短詩之神學是亂七八糟的,錯誤百出的。為此之故,筆者除了反對敬拜讚美所用之短詩背後之世俗化精神之外,也深深認為有些短詩之使用,在教義上的教導是負面而有誤導性的。這一切皆令教會憂慮,是教會的危機。
作為教會之牧者、領袖,我們確實應當與主耶穌潔淨聖殿時的心境、憂心認同: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約2:17)
參考書目
1. Grenz,Stanley J., A Primer on Postmodernism.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96
2. Ritzer,George, Postmodern Social Theory. New York: The McGraw-Hill Co. Inc. 1997
從敬拜讚美看後現代主義對教會的影響
6
3. Rosenau,Pauline Marie, Post-Modernism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sights, Inroads, and Intrusio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
4. 戴維‧賈裡、朱莉婭‧賈裡著,周業謙、周光淦譯,《社會學辭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8
5. 赫士德著,謝林芳蘭譯,《當代聖樂與崇拜》,台北:校園書房,1998
6. 葉永文、張力可、黃順星編譯,《社會學理論Q&A》,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7. 鄭祥福,《後現代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
上帝的兒女何等有福
詞:陳贊一 曲:梅廣文
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第二堂詩班演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m3WQjacHLs
宇宙光百人大合唱演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a8Aobq6W-g&feature=related
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第二堂詩班演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m3WQjacHLs
宇宙光百人大合唱演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a8Aobq6W-g&feature=related
小羊一生的旅程(下)
2005-08-20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郭秀娟】
群羊走在死蔭幽谷的光景,很像基督徒遭遇各種危險患難─舉凡敵對、寂寞、沮喪、誘惑、的網羅和死亡等,是人生必須面對的處境。在人生最黑暗的一刻,即使「耶和華」似乎不見了,但神同在的引導與保護依舊存在,這是羊兒最大的安慰和保障。
小小羊兒要回家
第5節繼續發展供應和保護的題旨。弱小的羊群天生有許多仇敵,在巴勒斯坦放牧,常常先得清除有毒的植物,將它們連根拔除之後,才放心讓羊群吃草。因此「敵人」可以解釋為毒草或是野獸,這讓我們想起主禱文所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羊群一天的旅程,從安舒的青草地溪水邊,行經危險的死蔭幽谷,再逐步攀爬到高地上擺設的筵席,好像信徒一步步登高的靈程,神所量給我們的仇敵處境,必然也是我們能夠勝過的試煉,神同在的保守,能夠將我們安全地帶返家門。
5節下半描述的正是羊群回到家中的畫面。油和杯是牧人不可缺少的配備,在疲憊的旅程結束之時,牧羊人會在羊圈門口,一一檢查羊隻,見有瘀青傷口,會塗抹橄欖油。羊若生病發燒,牧人會讓羊的鼻子,浸在裝滿水的大桶杯裡降溫,當然也會讓乾渴的羊群暢飲。這樣的描述,很自然可以應用在神對信徒在身體、情感和靈魂各方面的供應和醫治。
第6節在原文以「必」字開始,並且使用戰場上被敵人追趕的動詞,這是大衛早年遭患難的經歷,他將這個負面的動詞轉化,生動地描繪他一生都有神的美善和慈愛「追」著他。
著名的舊約學者William LaSor指出:最後一節應譯為動詞「歸回」(「shoob」),而不是所有譯本採行的分詞「住」(見〈What Kind of Version Is the New International?〉, Christianity Today, Oct. 20, 1978, p.19)。
這樣的譯法讓這首詩更完美地呈現羊群一天的旅程。最後一節,雖然明顯使用人的角度和措詞,詩人卻沒有完全脫離牧羊的意象。因著牧人全備的照管,羊群當然每天都要歸回羊圈。想像群羊在夜晚安歇,仰望著滿天星斗,何等滿足!信徒也要過教會生活,與眾聖徒同享神的美善和慈愛。
這首短短的小詩,以美麗的田園背景,呈現天路客一生的旅程,難怪有人在葬禮讀它,也有人在婚禮朗頌。更寶貴的是這首詩夾在有名的彌賽亞詩篇之間。
詩篇廿二篇,說到主釘十字架的痛苦,其中出現「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等十架預言。
而詩篇廿四篇則說到得勝的基督,將要進城:「眾城門啊,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把頭抬起來,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
在彌賽亞的受苦與得勝之間,於是,我們才有這一首寶貴的詩中之詩。神應許今生寶貴的同在,神的美善和慈愛,在所有的日子裡要臨到我們,只因為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成就了神從亙古到永遠要與人同住的旨意。(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參考資料:
1. Ryken, Leland, Realms of Gold - The Classics in Christian Perspective (Wheaton, Illinois: Harold Shaw Publishers, 1991).
2. Ryken, Leland, Words of Delight - A Literary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Company, 1992).
3. 金京來,〈詩篇23:3翻譯的再思〉,《宣神院訊》第57期,2004年9月,頁1~2。
小小羊兒要回家
第5節繼續發展供應和保護的題旨。弱小的羊群天生有許多仇敵,在巴勒斯坦放牧,常常先得清除有毒的植物,將它們連根拔除之後,才放心讓羊群吃草。因此「敵人」可以解釋為毒草或是野獸,這讓我們想起主禱文所說:「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
羊群一天的旅程,從安舒的青草地溪水邊,行經危險的死蔭幽谷,再逐步攀爬到高地上擺設的筵席,好像信徒一步步登高的靈程,神所量給我們的仇敵處境,必然也是我們能夠勝過的試煉,神同在的保守,能夠將我們安全地帶返家門。
5節下半描述的正是羊群回到家中的畫面。油和杯是牧人不可缺少的配備,在疲憊的旅程結束之時,牧羊人會在羊圈門口,一一檢查羊隻,見有瘀青傷口,會塗抹橄欖油。羊若生病發燒,牧人會讓羊的鼻子,浸在裝滿水的大桶杯裡降溫,當然也會讓乾渴的羊群暢飲。這樣的描述,很自然可以應用在神對信徒在身體、情感和靈魂各方面的供應和醫治。
第6節在原文以「必」字開始,並且使用戰場上被敵人追趕的動詞,這是大衛早年遭患難的經歷,他將這個負面的動詞轉化,生動地描繪他一生都有神的美善和慈愛「追」著他。
著名的舊約學者William LaSor指出:最後一節應譯為動詞「歸回」(「shoob」),而不是所有譯本採行的分詞「住」(見〈What Kind of Version Is the New International?〉, Christianity Today, Oct. 20, 1978, p.19)。
這樣的譯法讓這首詩更完美地呈現羊群一天的旅程。最後一節,雖然明顯使用人的角度和措詞,詩人卻沒有完全脫離牧羊的意象。因著牧人全備的照管,羊群當然每天都要歸回羊圈。想像群羊在夜晚安歇,仰望著滿天星斗,何等滿足!信徒也要過教會生活,與眾聖徒同享神的美善和慈愛。
這首短短的小詩,以美麗的田園背景,呈現天路客一生的旅程,難怪有人在葬禮讀它,也有人在婚禮朗頌。更寶貴的是這首詩夾在有名的彌賽亞詩篇之間。
詩篇廿二篇,說到主釘十字架的痛苦,其中出現「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他們扎了我的手,我的腳」、「他們分我的外衣,為我的裏衣拈鬮」等十架預言。
而詩篇廿四篇則說到得勝的基督,將要進城:「眾城門啊,你們要抬起頭來,永久的門戶,你們要把頭抬起來,那榮耀的王將要進來。」
在彌賽亞的受苦與得勝之間,於是,我們才有這一首寶貴的詩中之詩。神應許今生寶貴的同在,神的美善和慈愛,在所有的日子裡要臨到我們,只因為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成就了神從亙古到永遠要與人同住的旨意。(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參考資料:
1. Ryken, Leland, Realms of Gold - The Classics in Christian Perspective (Wheaton, Illinois: Harold Shaw Publishers, 1991).
2. Ryken, Leland, Words of Delight - A Literary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Company, 1992).
3. 金京來,〈詩篇23:3翻譯的再思〉,《宣神院訊》第57期,2004年9月,頁1~2。
小羊一生的旅程(中)
2005-08-13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郭秀娟】
羊天生固執,容易走迷,人像羊一樣,常常偏行己路,但感謝神,祂會為自己名的緣故,引導我們走義路。大先知耶利米和但以理,在為百姓認罪代求的時候,都懂得求神為祂自己名的緣故行事(參考耶利米十四章7、9、21節;但以理九章19節)。這實在是信徒禱告最扎實的基礎,因為不論人落在怎樣荒涼罪惡的光景,我們永遠可以放膽懇求,因為我們是稱為神名下的人,何等蒙福的地位啊!
很可能詩人大衛就是回想自己曾經墮落的光景,如今能夠回頭被堅固,實在是神自己的作為,神為祂自己的名,施行了莫大的恩典。
神沒有應許天色常藍
接下來第4節,一方面持續羊群的旅程,卻更深入描繪旅途上的艱險,為這首詩開啟了新的脈絡。羊和牧者的關係,也進展到更加親密的「你與我」的關係,因為在幽暗的深谷裡,羊群能夠安全「行過」,能夠「不怕兇惡」,完全因為有牧人同在。
在巴勒斯坦放牧,不像在西方有廣大的草原,可以放羊自己吃草,羊靠自己根本不能存活。牧人必須帶領羊群走過危險的山谷,據說在耶利哥南方,位於耶路撒冷通往死海的路上,真有一個山谷稱為「死蔭的幽谷」,大凡從西班牙到大馬士革的牧羊人都知道。
這個幽谷深七、八英尺,途中還有溝渠,羊兒得一隻隻躍過,才能前進到有草的綠洲。山谷中有虎視眈眈的野狗,等著獵食不幸跌落的小羊,這時牧人的杖和竿就發揮極大的嚇阻和保護效用。
杖用來趕除野獸,保護羊群不受侵害,竿是較長的勾子,可以將掉落山谷的小羊勾上來。詩人用了強調的代名詞,說到「它們都安慰我」,這一句完美地對應前半節的「你與我同在」,兩個代名詞前後呼應。
神應許永遠同在
走在危機四伏的險徑,羊群難免會受傷,所以詩人在下一節提到膏油的醫治。和合本和新譯本將第4節翻譯為「也不怕遭害」和「也不怕遭受傷害」,會造成詮釋上的困難。此句在原文是「我不怕邪惡」(I fear no evil),很像詩篇一百廿一篇第7節「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邪惡」(和合本同樣譯為「災害」),畢德生牧師說得極好:
除非海水滲進船艙,否則海洋裡全部的水加起來也不能使一颼船沉沒;除非我們讓苦難侵入,否則全世界的苦難都無法傷害我們。這就是這首詩所應許:上帝保護你脫離一切災害的意思。
雖然上帝沒有免除基督徒遭受試煉和苦難,但祂確實應許要與我們同在,祂會在我們一生的天路歷程上,保守我們、引導我們、陪伴我們。這是貫穿新舊約聖經的重要應許。
從最早的亞伯拉罕之約(參創世記廿六章3節,四十八章21節),到會幕與聖殿,神一直應許要與祂的子民同在,住在他們中間,最後在新天新地裡,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做他們的神。」(啟示錄廿一章3節)
這正是耶穌又名「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終極意義,今天,耶穌藉著聖靈與我們同在,住在我們心裡,使我們成為聖靈居住的所在。(待續)
羊天生固執,容易走迷,人像羊一樣,常常偏行己路,但感謝神,祂會為自己名的緣故,引導我們走義路。大先知耶利米和但以理,在為百姓認罪代求的時候,都懂得求神為祂自己名的緣故行事(參考耶利米十四章7、9、21節;但以理九章19節)。這實在是信徒禱告最扎實的基礎,因為不論人落在怎樣荒涼罪惡的光景,我們永遠可以放膽懇求,因為我們是稱為神名下的人,何等蒙福的地位啊!
很可能詩人大衛就是回想自己曾經墮落的光景,如今能夠回頭被堅固,實在是神自己的作為,神為祂自己的名,施行了莫大的恩典。
神沒有應許天色常藍
接下來第4節,一方面持續羊群的旅程,卻更深入描繪旅途上的艱險,為這首詩開啟了新的脈絡。羊和牧者的關係,也進展到更加親密的「你與我」的關係,因為在幽暗的深谷裡,羊群能夠安全「行過」,能夠「不怕兇惡」,完全因為有牧人同在。
在巴勒斯坦放牧,不像在西方有廣大的草原,可以放羊自己吃草,羊靠自己根本不能存活。牧人必須帶領羊群走過危險的山谷,據說在耶利哥南方,位於耶路撒冷通往死海的路上,真有一個山谷稱為「死蔭的幽谷」,大凡從西班牙到大馬士革的牧羊人都知道。
這個幽谷深七、八英尺,途中還有溝渠,羊兒得一隻隻躍過,才能前進到有草的綠洲。山谷中有虎視眈眈的野狗,等著獵食不幸跌落的小羊,這時牧人的杖和竿就發揮極大的嚇阻和保護效用。
杖用來趕除野獸,保護羊群不受侵害,竿是較長的勾子,可以將掉落山谷的小羊勾上來。詩人用了強調的代名詞,說到「它們都安慰我」,這一句完美地對應前半節的「你與我同在」,兩個代名詞前後呼應。
神應許永遠同在
走在危機四伏的險徑,羊群難免會受傷,所以詩人在下一節提到膏油的醫治。和合本和新譯本將第4節翻譯為「也不怕遭害」和「也不怕遭受傷害」,會造成詮釋上的困難。此句在原文是「我不怕邪惡」(I fear no evil),很像詩篇一百廿一篇第7節「耶和華要保護你,免受一切的邪惡」(和合本同樣譯為「災害」),畢德生牧師說得極好:
除非海水滲進船艙,否則海洋裡全部的水加起來也不能使一颼船沉沒;除非我們讓苦難侵入,否則全世界的苦難都無法傷害我們。這就是這首詩所應許:上帝保護你脫離一切災害的意思。
雖然上帝沒有免除基督徒遭受試煉和苦難,但祂確實應許要與我們同在,祂會在我們一生的天路歷程上,保守我們、引導我們、陪伴我們。這是貫穿新舊約聖經的重要應許。
從最早的亞伯拉罕之約(參創世記廿六章3節,四十八章21節),到會幕與聖殿,神一直應許要與祂的子民同在,住在他們中間,最後在新天新地裡,有大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看哪,神的帳幕在人間,祂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祂的子民,神要親自與他們同在,做他們的神。」(啟示錄廿一章3節)
這正是耶穌又名「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的終極意義,今天,耶穌藉著聖靈與我們同在,住在我們心裡,使我們成為聖靈居住的所在。(待續)
小羊一生的旅程(上)
2005-08-11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郭秀娟】
小時候喜歡看布袋戲和歌仔戲,除了故事精采,更迷人的是角色的台詞,或說或唱,無不充滿詩詞歌賦,那種清脆舒暢的韻律感,聽在耳中十分過癮。
由此看來,詩詞絕不只是文人精英附庸風雅的產物,相反地,它深深根植於最鄉土的通俗文學底層。就連整本新舊約聖經,至少也有三分之一以詩歌體裁寫成,說上帝希望祂的子民能領略詩詞之美,此話當不為過吧!
詩歌在任何一個民族,幾乎都是最早開創的藝術型式,著名的聖經文學家弗瑞(Northrop Frye)觀察到:「從文學史的角度而言,詩詞的技巧發展,通常比散文還早,有時早了幾百年。如果散文才是日常通用的語言,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這個問題或許不容易回答,但我們不妨從廣受喜愛的詩篇,嘗試從詩的形式與內容,一窺抒情詩的魅力。從形式來看,詩詞第一個特色在於簡潔。以有名的詩篇廿三篇為例,全詩只有短短六節,卻獲得詩中之鑽的美譽。
貫穿全詩的意象
詩不像故事體裁,能夠傳達豐富的人生經驗,詩人往往只是補捉瞬間的觀照和體悟,然後運用密度較高的語言,營造圖畫般的意象,傳達單一的主題。
詩篇廿三篇使用好牧人作為神的意象,傳達神照管的主題。這個主旨事實上在全詩第一節,就作了清楚的破題。這個掌控全詩的意象,好像葉子上的主脈,每一支分岔出去的脈絡,都緊緊圍繞同一主軸。
但是讓人吃驚的,大部分註釋書卻將此詩劃分成兩段:1~4節神是好牧人,5~6節神是好主人。這樣的分段和詮釋,使整首詩的精華喪失殆盡。
聖經文學家李肯(Leland Ryken)根據熟悉巴勒斯坦放牧的解經家,認為牧羊人的意象統一全詩,他批評傳統翻譯,措詞上太早跳脫牧羊的處境、進入信徒的屬靈應用。
為了解經上的需要,筆者參考原文和李肯的英譯,將和合本修訂如下: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就不至缺乏。
2.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帶我到安靜的水邊,
3. 祂回復我的生命,為自己的名,引導我到正確的道路。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兇惡,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它們都安慰我。
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杯滿溢。
6. 我一生的日子,必有美善慈愛追著我;我且要回到耶和華的家中,在所有的日子裡。
詩人一開始就運用譬喻詞(figures of speech),第1節的筆法稱作隱喻或暗喻(metaphor),和明喻(simile)類似,只是沒有清楚地使用比較的字眼,比方「像」或「如」,直接用兩個不同事物來表示相似性。解讀暗喻或明喻,讀者需要常常保持雙重焦點,先從字義上想像詩人營造的畫面,然後再從知性的邏輯,或從感性的經驗,來來回回檢視被比較兩個事物的相似性,避免過早提供詮釋。
詩人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這個牧羊人意象(shepherd image),雖然是詩人和以色列百姓熟悉的處境,但字面意義其實是突兀的。
開放性與殊異性
因為在現實世界,神當然不是牧羊人,信徒也非羊群,詩人乃是以殊異的語言,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世界,藉此提供我們一副鏡片,要我們從牧羊人與羊的關係和角度,思考上帝供應的命題。
這首詩的作者應該是大衛,很可能是晚年所寫,講述神對他一生的照管,但他不是以自傳方式表述,那樣做雖然也能達到教誨功能,終究見證只屬於個人。作者運用牧羊人與羊的意象,帶領我們進入他所熟悉的放牧世界,使得這首詩向每一個人開放。
意象和譬喻的使用讓詩詞充滿殊異性(strangeness)與開放性(openness),雖然可能給讀者、詮釋者帶來歧義的解讀,但詩人必然認為這是值得的冒險,因為由此引發的豐富想像,往往是散文無法盡述的。
主題與變奏(theme-and-variation)是統籌一首詩的基本架構,詩人的表達手法,一般又可分重複(repetition)、對比(contrast)、列舉(catalogue)和聯想(association)四種。詩篇廿三篇是以列舉的筆法,描繪羊群一天的旅程,全詩從供應、引導和保護三重變奏,逐步發展神照管的主題。
整首詩在人稱代名詞上也有明顯的變奏,第1節宣布「耶和華」和「我」的關係,接著2、3兩節是「祂」與「我」,然後4節、5節進展到「你」與「我」的親密,最後第6節又回到「耶和華」和「我」,首尾形成一對完美的括弧。
和合本與新譯本在第1節都加了個「必」字,導致有中文解經家說:因著信心,詩人宣告兩個「必」─我必不致缺乏、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其實第1節在原文並沒有這樣強烈的字眼。儘管如此,本節仍然是驚人無比的信心宣告,因為在少壯獅子都還缺食忍餓的時代,竟然有一隻小羊宣稱牠「不致缺乏」。
牧羊人對羊群的供應是多方面的,詩人在第2節首先將我們帶到青草地溪水邊,這真是聖經中極其美麗的一幅畫,引發讀者諸多聯想。
你們要休息
詩人不是說羊群「吃草、喝水」,而是描繪休息中的羊群,寧靜滿足的畫面。我們可以想像牧羊人一早出發,帶著羊群四處尋找綠洲,此時很可能已過中午時分,羊群必然已經吃飽,才會甘心躺下。
何況詩人形容水是「靜水」,這是膽小的羊兒適合飲用的水。水和草是羊群最基本的需求,詩人不直接描述每日飲食的供應,卻刻意突顯休息的用語,或許他有意影射:不要憂慮吃什麼喝什麼,這一切牧人都知道,而他為羊群提供的,遠超過身體的需要。
如果神是牧者,祂必然也會供應我們日用的飲食,更重要的詩人強調神要我們休息,安息在祂裡面,只有神能夠帶給我們心靈最深的滿足和平安。
在創世記錄裡,每當神每造完一天的工,聖經就複述一遍「有晚上有早晨」,好像一天該從晚上開始,這和我們習稱的「一日之計在於晨」正好相反。似乎神要人休息在先,然後再工作。人的心靈若無法安息在神裡面,恐怕我們的服事和工作,都要打很大的折扣。
祂為自己的名行事
接下來第3節,和合本和新譯本均譯為「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將「靈魂」與「義路」套在羊身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譯作「靈魂」的這個字,在希伯來文是"nephesh",最基本意義是「生命」,包括肉身與非肉身部份,常與「活」字連用,可指活物或活人(如:創世記一章20節,二章7節)。雖然這個字也可以指脫離身體的靈魂,但此義在舊約極少出現(如:列王紀上十七章21、22節)。
聖經學者金京來博士指出,常在詩篇中出現「我的nephesh」,並不代表「我的靈魂」,而是「我自己」,或簡單的說是「我」(如:詩篇三篇2節,六篇3節,七篇2、5節,十一篇1節,十三篇2節,十六篇10節,十七篇13節,廿二篇20節,廿三篇3節,廿五篇20節,廿六篇9節,卅篇3節,卅一篇7、9節,卅五篇3、4、7、9、12、13、17節等)。
至於譯為「甦醒」的動詞,在原文是「shoob」,主要意思是「回來、回去、回轉」,這裡是使役動詞形式(「Polel」)。金京來博士提出耶利米書五十章19節也出現該動詞形式(「領回」),是正確翻譯詩篇廿三篇3節的最佳提示,因為同樣描述耶和華與以色列民的關係,有如牧人及羊群的關係,因此他建議譯為「祂領回我,他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正確的道路。」
這樣譯可以維持牧羊的象徵筆法,不致太早使用人的口吻說話,不過李肯教授則將前半節譯成「祂回復我的生命」(he restores my life),也同樣能夠延續一貫的意象,並且接著前面的午休,進一步描述羊群重新得力,得以繼續一天剩下的行程。這兩種譯法都比和合本和新譯本為佳,此節應用在信徒身上,可以指身心靈各方面的恢復。
「義路」只要按字義改為「正確的道路」(right paths),就可以完美地適用在牧羊人對羊群的帶領。從羊圈到青草地,牧人帶領羊群走一條安全的道路;神對信徒的引領也類似,藉著祂的話語和內住的聖靈,神引導我們走在正路上。(待續)
小時候喜歡看布袋戲和歌仔戲,除了故事精采,更迷人的是角色的台詞,或說或唱,無不充滿詩詞歌賦,那種清脆舒暢的韻律感,聽在耳中十分過癮。
由此看來,詩詞絕不只是文人精英附庸風雅的產物,相反地,它深深根植於最鄉土的通俗文學底層。就連整本新舊約聖經,至少也有三分之一以詩歌體裁寫成,說上帝希望祂的子民能領略詩詞之美,此話當不為過吧!
詩歌在任何一個民族,幾乎都是最早開創的藝術型式,著名的聖經文學家弗瑞(Northrop Frye)觀察到:「從文學史的角度而言,詩詞的技巧發展,通常比散文還早,有時早了幾百年。如果散文才是日常通用的語言,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
這個問題或許不容易回答,但我們不妨從廣受喜愛的詩篇,嘗試從詩的形式與內容,一窺抒情詩的魅力。從形式來看,詩詞第一個特色在於簡潔。以有名的詩篇廿三篇為例,全詩只有短短六節,卻獲得詩中之鑽的美譽。
貫穿全詩的意象
詩不像故事體裁,能夠傳達豐富的人生經驗,詩人往往只是補捉瞬間的觀照和體悟,然後運用密度較高的語言,營造圖畫般的意象,傳達單一的主題。
詩篇廿三篇使用好牧人作為神的意象,傳達神照管的主題。這個主旨事實上在全詩第一節,就作了清楚的破題。這個掌控全詩的意象,好像葉子上的主脈,每一支分岔出去的脈絡,都緊緊圍繞同一主軸。
但是讓人吃驚的,大部分註釋書卻將此詩劃分成兩段:1~4節神是好牧人,5~6節神是好主人。這樣的分段和詮釋,使整首詩的精華喪失殆盡。
聖經文學家李肯(Leland Ryken)根據熟悉巴勒斯坦放牧的解經家,認為牧羊人的意象統一全詩,他批評傳統翻譯,措詞上太早跳脫牧羊的處境、進入信徒的屬靈應用。
為了解經上的需要,筆者參考原文和李肯的英譯,將和合本修訂如下: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就不至缺乏。
2.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帶我到安靜的水邊,
3. 祂回復我的生命,為自己的名,引導我到正確的道路。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兇惡,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它們都安慰我。
5. 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
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杯滿溢。
6. 我一生的日子,必有美善慈愛追著我;我且要回到耶和華的家中,在所有的日子裡。
詩人一開始就運用譬喻詞(figures of speech),第1節的筆法稱作隱喻或暗喻(metaphor),和明喻(simile)類似,只是沒有清楚地使用比較的字眼,比方「像」或「如」,直接用兩個不同事物來表示相似性。解讀暗喻或明喻,讀者需要常常保持雙重焦點,先從字義上想像詩人營造的畫面,然後再從知性的邏輯,或從感性的經驗,來來回回檢視被比較兩個事物的相似性,避免過早提供詮釋。
詩人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這個牧羊人意象(shepherd image),雖然是詩人和以色列百姓熟悉的處境,但字面意義其實是突兀的。
開放性與殊異性
因為在現實世界,神當然不是牧羊人,信徒也非羊群,詩人乃是以殊異的語言,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新世界,藉此提供我們一副鏡片,要我們從牧羊人與羊的關係和角度,思考上帝供應的命題。
這首詩的作者應該是大衛,很可能是晚年所寫,講述神對他一生的照管,但他不是以自傳方式表述,那樣做雖然也能達到教誨功能,終究見證只屬於個人。作者運用牧羊人與羊的意象,帶領我們進入他所熟悉的放牧世界,使得這首詩向每一個人開放。
意象和譬喻的使用讓詩詞充滿殊異性(strangeness)與開放性(openness),雖然可能給讀者、詮釋者帶來歧義的解讀,但詩人必然認為這是值得的冒險,因為由此引發的豐富想像,往往是散文無法盡述的。
主題與變奏(theme-and-variation)是統籌一首詩的基本架構,詩人的表達手法,一般又可分重複(repetition)、對比(contrast)、列舉(catalogue)和聯想(association)四種。詩篇廿三篇是以列舉的筆法,描繪羊群一天的旅程,全詩從供應、引導和保護三重變奏,逐步發展神照管的主題。
整首詩在人稱代名詞上也有明顯的變奏,第1節宣布「耶和華」和「我」的關係,接著2、3兩節是「祂」與「我」,然後4節、5節進展到「你」與「我」的親密,最後第6節又回到「耶和華」和「我」,首尾形成一對完美的括弧。
和合本與新譯本在第1節都加了個「必」字,導致有中文解經家說:因著信心,詩人宣告兩個「必」─我必不致缺乏、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其實第1節在原文並沒有這樣強烈的字眼。儘管如此,本節仍然是驚人無比的信心宣告,因為在少壯獅子都還缺食忍餓的時代,竟然有一隻小羊宣稱牠「不致缺乏」。
牧羊人對羊群的供應是多方面的,詩人在第2節首先將我們帶到青草地溪水邊,這真是聖經中極其美麗的一幅畫,引發讀者諸多聯想。
你們要休息
詩人不是說羊群「吃草、喝水」,而是描繪休息中的羊群,寧靜滿足的畫面。我們可以想像牧羊人一早出發,帶著羊群四處尋找綠洲,此時很可能已過中午時分,羊群必然已經吃飽,才會甘心躺下。
何況詩人形容水是「靜水」,這是膽小的羊兒適合飲用的水。水和草是羊群最基本的需求,詩人不直接描述每日飲食的供應,卻刻意突顯休息的用語,或許他有意影射:不要憂慮吃什麼喝什麼,這一切牧人都知道,而他為羊群提供的,遠超過身體的需要。
如果神是牧者,祂必然也會供應我們日用的飲食,更重要的詩人強調神要我們休息,安息在祂裡面,只有神能夠帶給我們心靈最深的滿足和平安。
在創世記錄裡,每當神每造完一天的工,聖經就複述一遍「有晚上有早晨」,好像一天該從晚上開始,這和我們習稱的「一日之計在於晨」正好相反。似乎神要人休息在先,然後再工作。人的心靈若無法安息在神裡面,恐怕我們的服事和工作,都要打很大的折扣。
祂為自己的名行事
接下來第3節,和合本和新譯本均譯為「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將「靈魂」與「義路」套在羊身上,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譯作「靈魂」的這個字,在希伯來文是"nephesh",最基本意義是「生命」,包括肉身與非肉身部份,常與「活」字連用,可指活物或活人(如:創世記一章20節,二章7節)。雖然這個字也可以指脫離身體的靈魂,但此義在舊約極少出現(如:列王紀上十七章21、22節)。
聖經學者金京來博士指出,常在詩篇中出現「我的nephesh」,並不代表「我的靈魂」,而是「我自己」,或簡單的說是「我」(如:詩篇三篇2節,六篇3節,七篇2、5節,十一篇1節,十三篇2節,十六篇10節,十七篇13節,廿二篇20節,廿三篇3節,廿五篇20節,廿六篇9節,卅篇3節,卅一篇7、9節,卅五篇3、4、7、9、12、13、17節等)。
至於譯為「甦醒」的動詞,在原文是「shoob」,主要意思是「回來、回去、回轉」,這裡是使役動詞形式(「Polel」)。金京來博士提出耶利米書五十章19節也出現該動詞形式(「領回」),是正確翻譯詩篇廿三篇3節的最佳提示,因為同樣描述耶和華與以色列民的關係,有如牧人及羊群的關係,因此他建議譯為「祂領回我,他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正確的道路。」
這樣譯可以維持牧羊的象徵筆法,不致太早使用人的口吻說話,不過李肯教授則將前半節譯成「祂回復我的生命」(he restores my life),也同樣能夠延續一貫的意象,並且接著前面的午休,進一步描述羊群重新得力,得以繼續一天剩下的行程。這兩種譯法都比和合本和新譯本為佳,此節應用在信徒身上,可以指身心靈各方面的恢復。
「義路」只要按字義改為「正確的道路」(right paths),就可以完美地適用在牧羊人對羊群的帶領。從羊圈到青草地,牧人帶領羊群走一條安全的道路;神對信徒的引領也類似,藉著祂的話語和內住的聖靈,神引導我們走在正路上。(待續)
詩人的眼睛~以文學法解讀詩篇八篇
2003-03-26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郭秀娟】
講求速度的現代人,已經不太懂得欣賞詩,何況是肩負大使命的忙碌基督徒﹖然而,詩歌體裁卻佔據了整本聖經約三分之一,面對如此龐大的美學遺產,我們往往像閱讀散文或神學論述,不是快速瀏覽﹑就是硬生生地剝解,只求達意與應用,卻讓美麗的詩消融於神學性的演繹之中﹗
小小的鏡片
現代基督徒需要閱讀詩嗎﹖美國福音派女詩人Luci Shaw,在她最新出版的詩集裡(The Green Earth: Poems of Creation,2002),寫道﹕
一首詩就像小小的鏡片,透過它我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宇宙間一些「不起眼」的瑣事,詩是通往世界的迷你窗戶。在小小的藝術創作中,詩人將她的眼睛借給你,希望讀者的眼睛,也能被這些從未留意的事物所捕獲。
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正是詩的主要目的之一。詩人彷彿牽著我們的手,提醒我們放慢生活的腳步,希望我們能﹕「細細地看﹗靜靜地聽﹗屏息以待﹗全神貫注﹗」現在,就讓詩篇第八篇的作者,將他詩人的眼睛借給我們,引導我們進入他所仰觀與默想的世界﹕
大衛的詩,交與詩班長,用迦特的樂器。
1.耶和華我們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
你將你的榮美彰顯於諸天。
2.你因敵人的緣故,
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
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
3.當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諸天,
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4.啊﹗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人子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5.你造他比神微小一點,
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6.你使他治理你手所造的,
將萬物放在他的腳下。
7.就是一切牛羊,田野的獸。
8.空中的鳥,海裡的魚,
凡經行海道的。
9.耶和華我們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
雛形的宇宙
廣受喝采的詩篇八篇,是一首描寫創造的讚美詩,在時間上﹑空間上和思想上,都開展得十分遼闊。詩人上天下地的描繪,嘗試在狹小的方圓之中,讓我們窺見宇宙萬物的縮影﹔然後藉著迴覆的讚嘆,試圖在短短的尺寸裡,呈現深刻的信仰質素。本詩頭尾一致的結構,在聖經詩歌中並不多見﹕
A.讚美的宣告(1a)
B.創造之主的榮耀(1b~2)
C.人的渺小與尊貴(3~5)
B'.人作為統治者的榮耀(6~8)
A'.讚美的宣告(9)
阿爾特教授(Robert Alter)說明﹕這樣的形式設計,再恰當不過了,因為「首尾完全的共鳴,為這首詩的外型畫了一個攬括一切的圓,使它看起來像一個雛形的宇宙。」迴覆共鳴的兩節說﹕「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整首詩框在這兩個首尾對應的「全」字(kol),這個希伯來字在6﹑7兩節譯作「萬物」和「一切」,此字貫穿全詩,突顯神君臨萬有的主權,然而,人竟然得以分享這項主權。
浩瀚的頌讚
因此,詩人一再發出讚歎。「何其」(how)這個表讚嘆的詞,和出現在4節的疑問詞「什麼」(what),同屬一個希伯來字(mah)。這三小節的四句讚嘆(1a﹑4﹑9節),將全詩的焦點從外圍轉向核心,構成本詩的主題,完美地表達出一個真實敬拜者的精神。詩人一面驚嘆神創造的奇妙偉大,一面感嘆人的渺小卑微,然而,最令他驚訝的還是神對人的眷愛,使他發出「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新約作者對這首詩的引用,讓本詩成為典型的彌賽亞詩(參馬太福音廿一章16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7節﹔希伯來書二章6-10節),全詩不只在時間上回溯創世之初,更跨越世世代代受造的虛空歎息,仰望末後的亞當作王治理的遠景。
詩篇八篇1節的後兩句,形成工整的同義對仗,「全地」對「諸天」,「威嚴」對「榮美」。詩人在空間的鋪陳上,也伸展得十分遼闊,全詩上至諸天萬象﹑空中飛鳥,下至田野走獸﹑海裡迴遊生物,真是包羅萬有。詩人採用焦點凝聚的手法,在3節帶領讀者觀看神「指頭」的作品。
這個特殊用語,對照出現在6節常見的「你手所造」,突顯詩人想像力發揮到極致,他以擬人化的手法描述神如何創造。一方面顯出神的偉大奇妙,一方面強調創造的精微細緻。宇宙之大,不過是我們神指頭所造,卻是祂精心的傑作。
牧童的詠嘆
牧童出身的大衛,必然有無數在大自然中倘佯的經驗。當他仰觀夜空中向他閃爍的一千個眼睛,望著沐浴在皎潔月光下的群羊,在這恬靜的一刻,他由衷地發出敬拜。全詩的進展在人稱上,從1節的「我們」,到3節轉為單數的「我」,最後一節再轉為複數,好像讚美中合聲與獨唱交替出現。
3節的「觀看」,是整首詩裡,人惟一主動作出的動作,留意其他詩行從4-8節,六個動詞都以神為主詞﹑人為受詞。神顧念﹑神眷顧﹑神造﹑神賜冠冕﹑神使人治理﹑神將萬物放在人的腳下,一再強調都是神的作為,人尊貴的地位由神授與。
這首詩在小小的規模之中,成功地跨越了過去與現在﹑現在與未來的時間障隔,營造出一幅鮮活的圖畫。詩人在6-8節,列舉海陸空受造界的代表,其中惟一用在生物上的分詞「經行」,出現在第8節,阿爾特教授精采地寫道﹕
這個動詞喚出一個生氣盎然的意象,有如畫龍點睛,使先前列舉的各樣動物,從名目變成活生生的實體,個個栩栩如生,只覺詩中這幅描繪「生命之環」的宇宙圖,剎時在我們眼前蠢動起來,變成宇宙的本身。此外,那條以焦點凝聚法凸顯出來的魚,彷彿從世界某個最邈遠的角落,向受命掌管全地的我們,擺尾示意。透過這種生命與生命默然的交契,詩人帶我們具體進入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的境界,這正是替神管理全地的人類,在實現自己的角色之際,不可欠缺的體會。(《詩篇擷思》,頁154)
歌利亞的輕蔑
學者們一致同意,2節是詩篇八篇中,最難詮釋的一節。好像在井然有序的美麗創造中,突然闖進了許多仇敵(敵人﹑仇敵和報仇的),破壞了和諧。一邊是讚美神的百姓,一邊是悖逆神的敵人。其實,只要仔細察考大衛的生平,不難發現詩人意有所指。
大衛在年少時就被先知撒母耳膏為君王,不久他成功擊殺巨人歌利亞,以色列婦女擊鼓跳舞,唱道﹕「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此舉引發掃羅王強烈的妒嫉,十年之間不斷追殺大衛。聖經多次提到巨人歌利亞來自迦特(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23節),而詩篇八篇的引言,註明這首詩要用迦特的樂器伴奏。
當非利士和以色列軍隊,各自在對立的山頭安營,非利士人歌利亞出來討戰,對著以色列軍隊,早晚叫罵達四十日之久(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16節),掃羅和以色列眾人都驚惶害怕。大衛為了「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參詩篇八篇2節),自請出戰。
歌利亞看見大衛就藐視他,因見他臉色紅潤﹑年紀輕輕(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2節)。大衛仗著過去蒙神拯救,打死獅子和熊的經歷,深信神會「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能力」(參詩篇八篇2節)。更叫人驚奇的是,連歌利亞咒詛大衛的話﹕「我將你的肉給空中的飛鳥﹑田野的走獸喫」(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4﹑46節),這些辭彙都出現在本詩7﹑8兩節。
立功的小石子
上述諸多內證,都顯示詩篇八篇2節,指向大衛擊殺巨人歌利亞的背景。你我面對生命中的歌利亞,應當學習大衛的信心,他憑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5節),以小小的石頭和甩石機弦,勇敢殺敵﹑得勝有餘。高舉讚美神的名,的確是制勝仇敵最利害的武器,難怪詩人回首這段轟轟烈烈的事蹟,他要一再地發出讚嘆,稱頌耶和華的名。
詩人從3節的仰觀星空,很突兀地轉進4節,好像他前面的思想突然中斷。這種筆法在文學上稱為「頓絕法」(aposiopesis),不過,和合本為了讓閱讀更加順暢,在第4節加進原文所無的「便說」兩個字。
整首詩在中心位置的4節,以十分工整的對仗─主詞對主詞,動詞對動詞─從從容容地以意思幾乎相同的兩句詩行,莊嚴地說出﹕「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人子算什麼,你竟眷顧他﹖」前後兩個人字,在原文是分別代表人類的「以挪士」和「亞當」,在詩篇中經常交替出現。亞當一詞提醒我們﹕人不過塵土所造,是罪人之子﹔以挪士提醒我們﹕人要求告耶和華的名。人子即「亞當的子孫」,一般譯為世人。
二律背反的辨證
阿爾特教授說明這一小節異常醒目,語意的進展在此遲緩下來,有別於本詩其他詩句。因為其他句子在前後詩節之間,在語義上多少都有動態的進展﹕諸如進一步具體詳述﹑凝聚焦點﹑逐漸加強或循序漸進。而這一節,剛好相反,以十足靜態的對仗,呈現核心主題。
「人到底是什麼﹖」,這是歷代哲學家﹑神學家﹑科學家﹑社會學家,不斷思考的重大命題。詩人在此直探生命的本源,思考作為人的意義。Warren W. Wiersbe很有趣地指出﹕
「人是什麼﹖」人就像達爾文所說的,只是一種高度發展的動物﹖或者如佛洛依德所信的﹕只是一個未發展完全的小孩﹖或者就像馬克斯所信仰的,只是一種經濟要素﹖很有趣的是﹕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中呈現了三幅畫﹕動物─迷失的羊﹔經濟要素─失落的錢幣﹔寵壞的孩子─浪子﹗(《在詩篇中遇見自己》,頁144)
大衛和路加一樣,都闡明人既渺小又尊貴,這是極大的二律背反(paradox),詩人要我們和他一起用心思想。詩人在5節提出解答﹕「你造他比神微小一點,又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此句明顯指向創世記一章26節﹕神照著自己的形像和樣式造人,立人在一切受造之上管理萬有。人成為萬物之靈,實在是神莫大的恩典,詩人此刻可能也想到﹕自己不過一介卑微的牧童,竟然被神膏為君王,有一天要治理神自己的百姓,然而,神設立人類的初衷,不就是要人作王治理﹖
雖然,首先的亞當失敗了,使一切受造因此歎息勞苦,但是末後的亞當得勝了,我們要與耶穌基督一起在生命中作王。
觀看神的榮美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然而,有許多人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變得極為昏暗。
像是蘇聯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Yuri A. Gagarin),他於一九六一年第一次繞行地球時,發表了極為狂妄的言詞,宣稱他到了太空,但沒有看見上帝。隔年,美國第一位繞行地球軌道的太空人葛林(John H. Glenn, Jr.),卻在登上太空之後,發出詩篇八篇3-4節的讚嘆﹕
當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諸天,
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啊﹗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人子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信與不信,角度和觀點何等不同﹗
但願你我都能戴上詩人的眼睛,看見大衛所看見的榮美。對著滿天繁星和皎潔的月色,像他一樣,在默想大自然和人類的定位時,切切記得﹕起始是神,結束也是神。讓我們都能打從心底湧出無比的讚嘆,說道﹕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
(作者為校園雜誌特約編輯)
小小的鏡片
現代基督徒需要閱讀詩嗎﹖美國福音派女詩人Luci Shaw,在她最新出版的詩集裡(The Green Earth: Poems of Creation,2002),寫道﹕
一首詩就像小小的鏡片,透過它我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宇宙間一些「不起眼」的瑣事,詩是通往世界的迷你窗戶。在小小的藝術創作中,詩人將她的眼睛借給你,希望讀者的眼睛,也能被這些從未留意的事物所捕獲。
抓住我們的注意力,正是詩的主要目的之一。詩人彷彿牽著我們的手,提醒我們放慢生活的腳步,希望我們能﹕「細細地看﹗靜靜地聽﹗屏息以待﹗全神貫注﹗」現在,就讓詩篇第八篇的作者,將他詩人的眼睛借給我們,引導我們進入他所仰觀與默想的世界﹕
大衛的詩,交與詩班長,用迦特的樂器。
1.耶和華我們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
你將你的榮美彰顯於諸天。
2.你因敵人的緣故,
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
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
3.當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諸天,
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4.啊﹗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人子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5.你造他比神微小一點,
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
6.你使他治理你手所造的,
將萬物放在他的腳下。
7.就是一切牛羊,田野的獸。
8.空中的鳥,海裡的魚,
凡經行海道的。
9.耶和華我們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
雛形的宇宙
廣受喝采的詩篇八篇,是一首描寫創造的讚美詩,在時間上﹑空間上和思想上,都開展得十分遼闊。詩人上天下地的描繪,嘗試在狹小的方圓之中,讓我們窺見宇宙萬物的縮影﹔然後藉著迴覆的讚嘆,試圖在短短的尺寸裡,呈現深刻的信仰質素。本詩頭尾一致的結構,在聖經詩歌中並不多見﹕
A.讚美的宣告(1a)
B.創造之主的榮耀(1b~2)
C.人的渺小與尊貴(3~5)
B'.人作為統治者的榮耀(6~8)
A'.讚美的宣告(9)
阿爾特教授(Robert Alter)說明﹕這樣的形式設計,再恰當不過了,因為「首尾完全的共鳴,為這首詩的外型畫了一個攬括一切的圓,使它看起來像一個雛形的宇宙。」迴覆共鳴的兩節說﹕「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整首詩框在這兩個首尾對應的「全」字(kol),這個希伯來字在6﹑7兩節譯作「萬物」和「一切」,此字貫穿全詩,突顯神君臨萬有的主權,然而,人竟然得以分享這項主權。
浩瀚的頌讚
因此,詩人一再發出讚歎。「何其」(how)這個表讚嘆的詞,和出現在4節的疑問詞「什麼」(what),同屬一個希伯來字(mah)。這三小節的四句讚嘆(1a﹑4﹑9節),將全詩的焦點從外圍轉向核心,構成本詩的主題,完美地表達出一個真實敬拜者的精神。詩人一面驚嘆神創造的奇妙偉大,一面感嘆人的渺小卑微,然而,最令他驚訝的還是神對人的眷愛,使他發出「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新約作者對這首詩的引用,讓本詩成為典型的彌賽亞詩(參馬太福音廿一章16節﹔哥林多前書十五章27節﹔希伯來書二章6-10節),全詩不只在時間上回溯創世之初,更跨越世世代代受造的虛空歎息,仰望末後的亞當作王治理的遠景。
詩篇八篇1節的後兩句,形成工整的同義對仗,「全地」對「諸天」,「威嚴」對「榮美」。詩人在空間的鋪陳上,也伸展得十分遼闊,全詩上至諸天萬象﹑空中飛鳥,下至田野走獸﹑海裡迴遊生物,真是包羅萬有。詩人採用焦點凝聚的手法,在3節帶領讀者觀看神「指頭」的作品。
這個特殊用語,對照出現在6節常見的「你手所造」,突顯詩人想像力發揮到極致,他以擬人化的手法描述神如何創造。一方面顯出神的偉大奇妙,一方面強調創造的精微細緻。宇宙之大,不過是我們神指頭所造,卻是祂精心的傑作。
牧童的詠嘆
牧童出身的大衛,必然有無數在大自然中倘佯的經驗。當他仰觀夜空中向他閃爍的一千個眼睛,望著沐浴在皎潔月光下的群羊,在這恬靜的一刻,他由衷地發出敬拜。全詩的進展在人稱上,從1節的「我們」,到3節轉為單數的「我」,最後一節再轉為複數,好像讚美中合聲與獨唱交替出現。
3節的「觀看」,是整首詩裡,人惟一主動作出的動作,留意其他詩行從4-8節,六個動詞都以神為主詞﹑人為受詞。神顧念﹑神眷顧﹑神造﹑神賜冠冕﹑神使人治理﹑神將萬物放在人的腳下,一再強調都是神的作為,人尊貴的地位由神授與。
這首詩在小小的規模之中,成功地跨越了過去與現在﹑現在與未來的時間障隔,營造出一幅鮮活的圖畫。詩人在6-8節,列舉海陸空受造界的代表,其中惟一用在生物上的分詞「經行」,出現在第8節,阿爾特教授精采地寫道﹕
這個動詞喚出一個生氣盎然的意象,有如畫龍點睛,使先前列舉的各樣動物,從名目變成活生生的實體,個個栩栩如生,只覺詩中這幅描繪「生命之環」的宇宙圖,剎時在我們眼前蠢動起來,變成宇宙的本身。此外,那條以焦點凝聚法凸顯出來的魚,彷彿從世界某個最邈遠的角落,向受命掌管全地的我們,擺尾示意。透過這種生命與生命默然的交契,詩人帶我們具體進入與天地萬物合而為一的境界,這正是替神管理全地的人類,在實現自己的角色之際,不可欠缺的體會。(《詩篇擷思》,頁154)
歌利亞的輕蔑
學者們一致同意,2節是詩篇八篇中,最難詮釋的一節。好像在井然有序的美麗創造中,突然闖進了許多仇敵(敵人﹑仇敵和報仇的),破壞了和諧。一邊是讚美神的百姓,一邊是悖逆神的敵人。其實,只要仔細察考大衛的生平,不難發現詩人意有所指。
大衛在年少時就被先知撒母耳膏為君王,不久他成功擊殺巨人歌利亞,以色列婦女擊鼓跳舞,唱道﹕「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此舉引發掃羅王強烈的妒嫉,十年之間不斷追殺大衛。聖經多次提到巨人歌利亞來自迦特(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23節),而詩篇八篇的引言,註明這首詩要用迦特的樂器伴奏。
當非利士和以色列軍隊,各自在對立的山頭安營,非利士人歌利亞出來討戰,對著以色列軍隊,早晚叫罵達四十日之久(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16節),掃羅和以色列眾人都驚惶害怕。大衛為了「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參詩篇八篇2節),自請出戰。
歌利亞看見大衛就藐視他,因見他臉色紅潤﹑年紀輕輕(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2節)。大衛仗著過去蒙神拯救,打死獅子和熊的經歷,深信神會「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能力」(參詩篇八篇2節)。更叫人驚奇的是,連歌利亞咒詛大衛的話﹕「我將你的肉給空中的飛鳥﹑田野的走獸喫」(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4﹑46節),這些辭彙都出現在本詩7﹑8兩節。
立功的小石子
上述諸多內證,都顯示詩篇八篇2節,指向大衛擊殺巨人歌利亞的背景。你我面對生命中的歌利亞,應當學習大衛的信心,他憑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參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5節),以小小的石頭和甩石機弦,勇敢殺敵﹑得勝有餘。高舉讚美神的名,的確是制勝仇敵最利害的武器,難怪詩人回首這段轟轟烈烈的事蹟,他要一再地發出讚嘆,稱頌耶和華的名。
詩人從3節的仰觀星空,很突兀地轉進4節,好像他前面的思想突然中斷。這種筆法在文學上稱為「頓絕法」(aposiopesis),不過,和合本為了讓閱讀更加順暢,在第4節加進原文所無的「便說」兩個字。
整首詩在中心位置的4節,以十分工整的對仗─主詞對主詞,動詞對動詞─從從容容地以意思幾乎相同的兩句詩行,莊嚴地說出﹕「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人子算什麼,你竟眷顧他﹖」前後兩個人字,在原文是分別代表人類的「以挪士」和「亞當」,在詩篇中經常交替出現。亞當一詞提醒我們﹕人不過塵土所造,是罪人之子﹔以挪士提醒我們﹕人要求告耶和華的名。人子即「亞當的子孫」,一般譯為世人。
二律背反的辨證
阿爾特教授說明這一小節異常醒目,語意的進展在此遲緩下來,有別於本詩其他詩句。因為其他句子在前後詩節之間,在語義上多少都有動態的進展﹕諸如進一步具體詳述﹑凝聚焦點﹑逐漸加強或循序漸進。而這一節,剛好相反,以十足靜態的對仗,呈現核心主題。
「人到底是什麼﹖」,這是歷代哲學家﹑神學家﹑科學家﹑社會學家,不斷思考的重大命題。詩人在此直探生命的本源,思考作為人的意義。Warren W. Wiersbe很有趣地指出﹕
「人是什麼﹖」人就像達爾文所說的,只是一種高度發展的動物﹖或者如佛洛依德所信的﹕只是一個未發展完全的小孩﹖或者就像馬克斯所信仰的,只是一種經濟要素﹖很有趣的是﹕在路加福音十五章中呈現了三幅畫﹕動物─迷失的羊﹔經濟要素─失落的錢幣﹔寵壞的孩子─浪子﹗(《在詩篇中遇見自己》,頁144)
大衛和路加一樣,都闡明人既渺小又尊貴,這是極大的二律背反(paradox),詩人要我們和他一起用心思想。詩人在5節提出解答﹕「你造他比神微小一點,又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此句明顯指向創世記一章26節﹕神照著自己的形像和樣式造人,立人在一切受造之上管理萬有。人成為萬物之靈,實在是神莫大的恩典,詩人此刻可能也想到﹕自己不過一介卑微的牧童,竟然被神膏為君王,有一天要治理神自己的百姓,然而,神設立人類的初衷,不就是要人作王治理﹖
雖然,首先的亞當失敗了,使一切受造因此歎息勞苦,但是末後的亞當得勝了,我們要與耶穌基督一起在生命中作王。
觀看神的榮美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然而,有許多人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變得極為昏暗。
像是蘇聯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Yuri A. Gagarin),他於一九六一年第一次繞行地球時,發表了極為狂妄的言詞,宣稱他到了太空,但沒有看見上帝。隔年,美國第一位繞行地球軌道的太空人葛林(John H. Glenn, Jr.),卻在登上太空之後,發出詩篇八篇3-4節的讚嘆﹕
當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諸天,
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啊﹗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
人子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信與不信,角度和觀點何等不同﹗
但願你我都能戴上詩人的眼睛,看見大衛所看見的榮美。對著滿天繁星和皎潔的月色,像他一樣,在默想大自然和人類的定位時,切切記得﹕起始是神,結束也是神。讓我們都能打從心底湧出無比的讚嘆,說道﹕
耶和華我們的主啊,
你的名在全地何其威嚴﹗
(作者為校園雜誌特約編輯)
迦南美地前,智者低語 ~ 朱頌恩
2005-07-05基督教論壇報
詩篇九十篇是摩西的禱告詩,詩中所彰顯的情景,好像摩西走完了人生的路程,心中有許多的感觸,他站在高處俯瞰應許地,他一生就是朝著那塊地奔走。現在他清楚自己不能進入那地了。他承認這個痛苦事實,並也從上帝領受到這個事實,但卻不能止息他的切望,心中不禁發出感慨之詩。
雖然他不能進入那應許之地,但他有的是賜迦南美地的上帝,因此當他看到上帝的榮美和莊嚴時,不禁熱烈的呼籲神的子民,要歸回到神的面前,當思考你的一生要如何過?
序曲:頌讚永恆的神
1-2節是本篇詩的序曲,也是詩人出自肺腑之言的認信,他大膽地稱呼「主阿」,作一個強而有力的開頭,但也表示對這位「主」俯首稱臣,顯示詩人深信他所信的這位「主」,是掌管一切的主宰。並且以下的確認,詩人表達了對於這位掌主權的主的體認,
*祂是我們的居所(1節)
第一是,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在聖經中,信仰之偉人對神都有自己的體認,大衛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亞伯拉罕曾深深的認識「耶和華是以勒」的神,然而,摩西此時對神有一個既深刻而又獨特的體會,那就是「耶和華是我們的居所」。
這裏的居所所指的不是地方,而是人,他並非說耶和華為他建造了一個住宅,乃是說耶和華就是他的家。摩西飄流一生,甚至至終仍沒有進入神應許之地,然而,他與神的關係解除了人對土地的飢渴,因為耶和華祂自己就是摩西的家,因此,他為這樣的關係而稱頌神。
*祂是永在的神(2節)
第二是,「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這一節告訴我們,這位主不僅是創造的主,且在未造世界以先,祂就是神,且永遠是神。所以只要我們人生的錨拋在神身上,你就不用擔心你所倚靠的會不會消失?你所投注的保障會不會倒閉,因為祂是永永遠遠存在的神。
現實中感嘆人的脆弱
*從神的眼光看人的有限(3-4節)
接下來的3-12節是詩人從現實中看見人生的脆弱,因人是有限、短暫及沮喪的。從3-4節來看,是詩人對人生有限的反映,因詩人察覺到人類「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三章19節)。
這個事實更使我們明白一件事,就是世人所追求的名利、地位、錢財,我們一樣也不能帶走,就像人常說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不僅說明了人的有限,也說明了這是人無可逃避的命運。
這裏詩人將神的永存(2節)與人的必朽 (3節)作一個尖銳的對比;並且,在上帝看來千年如同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一更」只有四個小時,說明了時間極短,若睡著了就更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因此從上帝的眼光來看,人類出於塵土、歸回塵土,即人的一生,在永恒的神看來是轉瞬即逝、極其有限。
時間消逝如流水
*悲嘆人生短暫(5-10節)
接著詩人用了三個比喻來顯示人的脆弱和短暫。首先,是暴風雨後的短期洪水,來匆匆去也匆匆,河水是一去不回頭的,有一個希臘哲學家說:「你不可能在一條同樣的河水中走兩次」,因為河水一下子就流失走了,人生的時間也像河水一樣匆匆的流失,不能再有第二次的機會,也不能重來。
第二,是如睡一覺,通常我們一天當中最沒有感覺、最安靜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我們睡覺的時候,如果我們在白天有什麼煩惱、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我們會說:「睡一覺起來就沒事了。」
這表示睡覺是在人最不知不覺的狀態下,一下子就過去了,而且這段時間也最不惹人注意的,我們不會睡到半夜爬起來看看我已經睡了多久了,還計算我剩多少時間可以睡,也不會半夜爬起來分析我今天的睡眠品質好不好呢?
每當我被鬧鐘叫醒時,常常覺得我不是才剛躺下去睡覺,怎麼一下子就過了一個晚上了,所以人的一生就好像睡一覺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
第三,是如生長的草,早晨還在發芽生長,晚上就凋萎枯乾了,我們常會聽人說「日子過得真快」、「想當年我才剛生孩子,現在已經是當阿媽了」、「我不是才剛進神學院而已,怎麼那麼快就要畢業了?」
生命流逝勞苦裏
是的,人生過的真快,只要人活著總是避免不了老去,相信很多人看過《鐵達尼號》,那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對比,就是年老的女主角回想起當年她年輕貌美時搭上《鐵達尼號》時的情況,聽她在講好像是前不久才發生的事,還歷歷在目,而如今她已經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
詩人摩西是用巴勒斯坦沙漠地帶所常見的自然現象,來描述人生的短暫及無柰,更重要的也是要提醒我們不要糊里糊塗的過日子,而是要過得更有意義。
詩人不僅描述人生的短暫,以下更是悲嘆這樣短暫的生命竟然是消逝在罪孽、勞苦裏,活在神的忿怒之下。特別是7-9節,詩人提到「(上帝的)怒氣,忿怒」(第七節),「(我們的)罪孽、隱惡」(第八節),「(上帝的)震怒」(第九節)等話的時候,便將人偏離上帝的實質加重了描述。特別是7-9節詩人用漸進平行體來強調神對罪孽的痛恨,以及人生的光景:
「…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
「…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
「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人的一生不過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記得在一次的實習中,與傳道去探訪一位老姊妹,當時傳道也和她分享這一段的經文,這位老姊妹說:「我若活到七十歲已經很多了,若是活到八十歲這些都是多的。」可見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年限,且在這人生經歷中,最值得的驕傲也只不過是如同勞苦愁煩,迅速消逝,好像雀鳥一般地飛去。
這裏有個極為顯著的對比,是1-2節與3-10節兩者之間的對比排列。3-10節似乎有一種消極放棄的態度,而1-2節的看法則剛好相反。作者並不認為「從亙古到永遠」的保證(1-2節),會因3-10節的意思而不成立。他持定最初的主張。耶和華永永遠遠地作人的居所,是這篇詩之中主要的宗教實質,這篇詩的中間部分並不消弭這種實質。
上帝本身就是答案
*尋求從神來的智慧(11-12節)
因此詩人從消極的哀愁,將焦點轉向耶和華,大聲疾呼「然而這樣短暫、沮喪、活在神震怒下的人生,又有誰曉得你怒氣的能力?並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這裡詩人發問「誰曉得…」,是一個修辭的問題,似乎不需要答覆。
真正答覆起來,也只是反面的,表明誰都不會曉得,不能真正明白。在詩篇中,詩人有時會以疑問句的方式訴苦(詩篇四十四篇),然而這不是求答案,因為詩人知道上帝本身就是答案,詩人只是藉著發問將自己的眼光轉向神,告訴自己在這樣絕望的情況底下,認定神就是我們的指望。
在11節這樣的引發點下,詩人引往了下一節。詩人知道縱然死亡逼近,儘管生命如此短暫,但我們總是沒有留意,因此詩人求神親自來參與我們的生命,教導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就得著智慧的心。我們常常都不懂得怎樣數算日子。
然而在聖經中記載了一個從積極面教導我們,數算日子的智慧是從耶和華而來,箴言第二章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也就是說智慧的心是伴隨著敬畏耶和華而來的(箴言二章5節)。
而敬畏耶和華而得的智慧,何以能幫助我們面對人生的痛苦呢?乃因詩人雖發現人的有限、痛苦、死亡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然而敬畏神而得的「智慧的心」是不會受眼見的憑據所左右,也不會因鐵一般的實證感到惶恐,他所關注的,是耶和華作主宰此永不改變的事實。
痛苦中懇求救助
*求神回轉使苦轉樂(13-15節)
到了第13節詩人的語氣好像突然轉變了,似乎轉變為強烈的埋怨,然而這樣的轉變為我們提供了這一篇詩篇的主要線索。
當詩人將目光轉向神,他關注到永恆不變的神是他這有限的人唯一的答案時,此時他對上帝的信靠,並不導致被動的接受,乃是強烈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因此此刻詩人向神呼喊「求你轉回吧!耶和華,要到幾時呢?求你為你的僕人轉意」。
詩人何以認為上帝會垂聽他的祈求?乃因他緊緊抓住以色列民所認識的耶和華,是一位慈愛的神,縱使我們人雖有罪、雖活在神的震怒之下,但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我想起一個故事,有一個年青女子,有一天離家出走,做母親的一直盼望著祂回來,但她想如果登出女孩子的照片,恐怕會影響女孩子的名譽,於是媽媽就登出自己的照片,下面填著:「她需要妳,她等候妳」。
這個女兒在外面流浪了三年,搞得一塌糊塗,她實在沒有臉回來,可是她到處看到那張母親的照片,上面又寫著:「她需要妳,她等候妳」,於是就回去了。她三更半夜回來,家中的前後門都沒有關上,她就輕輕地溜進去,媽媽一看見她回來,高興得說不出話來,只有抱住她。
女兒第一句話就問說:「為什麼家裡這麼不小心,三更半夜了門也不關?」媽媽回答說:「女兒啊!你走了三年,這三年來我的門從來沒有也沒關過,我天天把門開著,等候妳回來。」
這世代有多少人,也像這女孩子一樣,一生過著流浪漂泊的日子,不知何去何從,笑容早已被愁煩給奪走了,喜悅也早已被勞苦給壓垮了,不知何為愛;不知何為歡笑。
然而這位慈愛的神,仍敞開大門,期望我們進到祂的家中,祂願以慈愛代替愁煩,以喜樂代替勞苦。
*求神顯明堅立事工(16-17節)
接著16-17節是本篇詩最後的禱告,在禱告中,詩人祈求神的拯救工作和恩惠向僕人顯明,並使僕人的後裔也蒙恩,得看見神的榮耀。
在17節「主」這個強而有力的字再次出現,與這篇詩一開始的「主啊」的稱謂相呼應。所以詩人最後的禱告不僅回應前面所述的,更進深一層表達出兩個至誠的心願。一乃願神的榮美歸於我們,另一則是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
雖然他不能進入那應許之地,但他有的是賜迦南美地的上帝,因此當他看到上帝的榮美和莊嚴時,不禁熱烈的呼籲神的子民,要歸回到神的面前,當思考你的一生要如何過?
序曲:頌讚永恆的神
1-2節是本篇詩的序曲,也是詩人出自肺腑之言的認信,他大膽地稱呼「主阿」,作一個強而有力的開頭,但也表示對這位「主」俯首稱臣,顯示詩人深信他所信的這位「主」,是掌管一切的主宰。並且以下的確認,詩人表達了對於這位掌主權的主的體認,
*祂是我們的居所(1節)
第一是,你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在聖經中,信仰之偉人對神都有自己的體認,大衛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亞伯拉罕曾深深的認識「耶和華是以勒」的神,然而,摩西此時對神有一個既深刻而又獨特的體會,那就是「耶和華是我們的居所」。
這裏的居所所指的不是地方,而是人,他並非說耶和華為他建造了一個住宅,乃是說耶和華就是他的家。摩西飄流一生,甚至至終仍沒有進入神應許之地,然而,他與神的關係解除了人對土地的飢渴,因為耶和華祂自己就是摩西的家,因此,他為這樣的關係而稱頌神。
*祂是永在的神(2節)
第二是,「諸山未曾生出、地與世界你未曾造成、從亙古到永遠你是神。」這一節告訴我們,這位主不僅是創造的主,且在未造世界以先,祂就是神,且永遠是神。所以只要我們人生的錨拋在神身上,你就不用擔心你所倚靠的會不會消失?你所投注的保障會不會倒閉,因為祂是永永遠遠存在的神。
現實中感嘆人的脆弱
*從神的眼光看人的有限(3-4節)
接下來的3-12節是詩人從現實中看見人生的脆弱,因人是有限、短暫及沮喪的。從3-4節來看,是詩人對人生有限的反映,因詩人察覺到人類「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創世記三章19節)。
這個事實更使我們明白一件事,就是世人所追求的名利、地位、錢財,我們一樣也不能帶走,就像人常說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不僅說明了人的有限,也說明了這是人無可逃避的命運。
這裏詩人將神的永存(2節)與人的必朽 (3節)作一個尖銳的對比;並且,在上帝看來千年如同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一更,「一更」只有四個小時,說明了時間極短,若睡著了就更不會有什麼特殊的感覺,因此從上帝的眼光來看,人類出於塵土、歸回塵土,即人的一生,在永恒的神看來是轉瞬即逝、極其有限。
時間消逝如流水
*悲嘆人生短暫(5-10節)
接著詩人用了三個比喻來顯示人的脆弱和短暫。首先,是暴風雨後的短期洪水,來匆匆去也匆匆,河水是一去不回頭的,有一個希臘哲學家說:「你不可能在一條同樣的河水中走兩次」,因為河水一下子就流失走了,人生的時間也像河水一樣匆匆的流失,不能再有第二次的機會,也不能重來。
第二,是如睡一覺,通常我們一天當中最沒有感覺、最安靜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我們睡覺的時候,如果我們在白天有什麼煩惱、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我們會說:「睡一覺起來就沒事了。」
這表示睡覺是在人最不知不覺的狀態下,一下子就過去了,而且這段時間也最不惹人注意的,我們不會睡到半夜爬起來看看我已經睡了多久了,還計算我剩多少時間可以睡,也不會半夜爬起來分析我今天的睡眠品質好不好呢?
每當我被鬧鐘叫醒時,常常覺得我不是才剛躺下去睡覺,怎麼一下子就過了一個晚上了,所以人的一生就好像睡一覺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就過去了。
第三,是如生長的草,早晨還在發芽生長,晚上就凋萎枯乾了,我們常會聽人說「日子過得真快」、「想當年我才剛生孩子,現在已經是當阿媽了」、「我不是才剛進神學院而已,怎麼那麼快就要畢業了?」
生命流逝勞苦裏
是的,人生過的真快,只要人活著總是避免不了老去,相信很多人看過《鐵達尼號》,那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對比,就是年老的女主角回想起當年她年輕貌美時搭上《鐵達尼號》時的情況,聽她在講好像是前不久才發生的事,還歷歷在目,而如今她已經是一個滿臉皺紋的老人。
詩人摩西是用巴勒斯坦沙漠地帶所常見的自然現象,來描述人生的短暫及無柰,更重要的也是要提醒我們不要糊里糊塗的過日子,而是要過得更有意義。
詩人不僅描述人生的短暫,以下更是悲嘆這樣短暫的生命竟然是消逝在罪孽、勞苦裏,活在神的忿怒之下。特別是7-9節,詩人提到「(上帝的)怒氣,忿怒」(第七節),「(我們的)罪孽、隱惡」(第八節),「(上帝的)震怒」(第九節)等話的時候,便將人偏離上帝的實質加重了描述。特別是7-9節詩人用漸進平行體來強調神對罪孽的痛恨,以及人生的光景:
「…因你的怒氣而消滅←→因你的忿怒而驚惶」
「…我們的罪孽擺在你面前←→我們的隱惡擺在你面光之中」
「經過的日子都在你震怒之下←→度盡的年歲好像一聲歎息」
「人的一生不過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記得在一次的實習中,與傳道去探訪一位老姊妹,當時傳道也和她分享這一段的經文,這位老姊妹說:「我若活到七十歲已經很多了,若是活到八十歲這些都是多的。」可見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年限,且在這人生經歷中,最值得的驕傲也只不過是如同勞苦愁煩,迅速消逝,好像雀鳥一般地飛去。
這裏有個極為顯著的對比,是1-2節與3-10節兩者之間的對比排列。3-10節似乎有一種消極放棄的態度,而1-2節的看法則剛好相反。作者並不認為「從亙古到永遠」的保證(1-2節),會因3-10節的意思而不成立。他持定最初的主張。耶和華永永遠遠地作人的居所,是這篇詩之中主要的宗教實質,這篇詩的中間部分並不消弭這種實質。
上帝本身就是答案
*尋求從神來的智慧(11-12節)
因此詩人從消極的哀愁,將焦點轉向耶和華,大聲疾呼「然而這樣短暫、沮喪、活在神震怒下的人生,又有誰曉得你怒氣的能力?並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這裡詩人發問「誰曉得…」,是一個修辭的問題,似乎不需要答覆。
真正答覆起來,也只是反面的,表明誰都不會曉得,不能真正明白。在詩篇中,詩人有時會以疑問句的方式訴苦(詩篇四十四篇),然而這不是求答案,因為詩人知道上帝本身就是答案,詩人只是藉著發問將自己的眼光轉向神,告訴自己在這樣絕望的情況底下,認定神就是我們的指望。
在11節這樣的引發點下,詩人引往了下一節。詩人知道縱然死亡逼近,儘管生命如此短暫,但我們總是沒有留意,因此詩人求神親自來參與我們的生命,教導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就得著智慧的心。我們常常都不懂得怎樣數算日子。
然而在聖經中記載了一個從積極面教導我們,數算日子的智慧是從耶和華而來,箴言第二章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也就是說智慧的心是伴隨著敬畏耶和華而來的(箴言二章5節)。
而敬畏耶和華而得的智慧,何以能幫助我們面對人生的痛苦呢?乃因詩人雖發現人的有限、痛苦、死亡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然而敬畏神而得的「智慧的心」是不會受眼見的憑據所左右,也不會因鐵一般的實證感到惶恐,他所關注的,是耶和華作主宰此永不改變的事實。
痛苦中懇求救助
*求神回轉使苦轉樂(13-15節)
到了第13節詩人的語氣好像突然轉變了,似乎轉變為強烈的埋怨,然而這樣的轉變為我們提供了這一篇詩篇的主要線索。
當詩人將目光轉向神,他關注到永恆不變的神是他這有限的人唯一的答案時,此時他對上帝的信靠,並不導致被動的接受,乃是強烈的表達自己的心聲,因此此刻詩人向神呼喊「求你轉回吧!耶和華,要到幾時呢?求你為你的僕人轉意」。
詩人何以認為上帝會垂聽他的祈求?乃因他緊緊抓住以色列民所認識的耶和華,是一位慈愛的神,縱使我們人雖有罪、雖活在神的震怒之下,但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
我想起一個故事,有一個年青女子,有一天離家出走,做母親的一直盼望著祂回來,但她想如果登出女孩子的照片,恐怕會影響女孩子的名譽,於是媽媽就登出自己的照片,下面填著:「她需要妳,她等候妳」。
這個女兒在外面流浪了三年,搞得一塌糊塗,她實在沒有臉回來,可是她到處看到那張母親的照片,上面又寫著:「她需要妳,她等候妳」,於是就回去了。她三更半夜回來,家中的前後門都沒有關上,她就輕輕地溜進去,媽媽一看見她回來,高興得說不出話來,只有抱住她。
女兒第一句話就問說:「為什麼家裡這麼不小心,三更半夜了門也不關?」媽媽回答說:「女兒啊!你走了三年,這三年來我的門從來沒有也沒關過,我天天把門開著,等候妳回來。」
這世代有多少人,也像這女孩子一樣,一生過著流浪漂泊的日子,不知何去何從,笑容早已被愁煩給奪走了,喜悅也早已被勞苦給壓垮了,不知何為愛;不知何為歡笑。
然而這位慈愛的神,仍敞開大門,期望我們進到祂的家中,祂願以慈愛代替愁煩,以喜樂代替勞苦。
*求神顯明堅立事工(16-17節)
接著16-17節是本篇詩最後的禱告,在禱告中,詩人祈求神的拯救工作和恩惠向僕人顯明,並使僕人的後裔也蒙恩,得看見神的榮耀。
在17節「主」這個強而有力的字再次出現,與這篇詩一開始的「主啊」的稱謂相呼應。所以詩人最後的禱告不僅回應前面所述的,更進深一層表達出兩個至誠的心願。一乃願神的榮美歸於我們,另一則是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
美哉善哉合一裡─詩篇一三三篇的信息
2002-07-30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申語】
詩篇一三三篇短短三節,卻字字珠磯,並且用鮮活的比喻來描述弟兄和睦同居之福。如果「合而為一」是耶穌在地﹑最後在父前傾心吐意禱告的重點,則詩篇一三三篇所啟示的真理,值得深入熱切探討,來進入這段經文的真義,挖掘裡面蘊藏的合一真理。
渴慕在神家和睦同居
詩篇一三三篇是一首上行之詩,正如其他詩篇一二○到一三四篇,是朝聖者結伴從各處上行到耶路撒冷途中頌唱的詩歌。
希伯來人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禮拜朝聖,包括無酵節﹑七七節和住棚節(參申命記十六章16節),上行詩是特別在沿途吟唱。而詩篇一三三篇又是唯一算是預見群聚時之美善與祝福的詩歌。
和另一篇常被稱為錫安頌歌的詩篇一二二篇類似,兩篇均指出錫安在神心目中的特別地位﹔在錫安不但有神設立審判的寶座,更有祂命令的福。
詩篇一三三篇不僅在舊約時代,激起朝聖者欣慕到神家和睦同居之美善與祝福,更在新約時代,更對在基督身體必蒙福的應許,提供一幅異象。因為,希伯來書詳記大祭司亞倫,只是真正大祭司耶穌的預表,耶穌不但是施膏者,更是受膏者,在祂以外別無拯救,別無恩典。
詩篇一三三篇更承載榮耀的盼望,祂提供天上「你們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千萬的天使﹑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希伯來書十二章22-23節)的預表畫面,更激勵我們「尋求那將來的城」(參希伯來書十三章14節)。
本詩篇的結構使用希伯來文綜合平行,將合一的福充分表達出來。本詩篇主要結構包括﹕
a.祝福(v.1)
b.好比膏油(v.2a)
c.亞倫的服事(v.2b)
b'好比甘露
a'祝福(v.3b)
來自同一位父
逐節細究默想如下﹕
V.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本句開頭語可能源自當時智言,特別勉勵婚後的兄弟仍與父母同居。依照舊約律法,兄弟同居,甚至連為早逝兄弟傳宗接代的大事都互相成全(參申命記廿五章5節)。此節更重要的弟兄和睦同居,是因來自相同一位父親,有相同血緣,這為和睦深立理所當然的根。中國歷史上曹植不也是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來勸哥哥嗎﹖
當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牧人和羅得牧人相爭時,怎能以老讓少,乃因他信心確據骨肉一體事實在心,他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弟兄。」(創世記十三章7-8節)
大衛是一位愛子心切的父親,親身感受弟兄不和睦,為父的錐心之痛。他家門內兒子押沙龍殺兒子暗嫩時,他痛不欲生,撕裂衣服,躺在地上,放聲慟哭(參撒母耳記下十三章31節)。以傷父之心嚴重程度,弟兄不和睦可名列第一。所以,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
敬畏父神的態度
詩篇一三三篇1節的「善」,與詩篇卅四篇14節的「善」同字,更顯出此善不是可有可無,乃是敬畏父神必有的態度。詩篇卅四篇明示敬畏耶和華享美福之道,除「不出惡言,不說詭詐的話」外,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參詩篇卅四篇11-14節)。被同桌吃飯的弟兄得罪﹑出賣,是敬畏神的人最大的試驗。但因為看到天父的眼神,體會祂的心腸,於是不只是饒恕七次,乃是七十七個七次﹔不只是表面和睦,乃是真心相憐。
弟兄和睦同居的善,會散發出美,使神和人賞心悅目的美。尤其在自我中心的世界中,國與國相爭,甚至家人反目中,有這樣一群人和睦同居,「…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十三章35節)
弟兄不只是聚會時碰頭,不只是一週打招呼幾次,而是生命與共,同哭同樂,和睦同居,更有呼求蒙垂聽之福(參詩篇卅四篇15節)。耶穌也告訴我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十八章19節)
作君尊的祭司
為了進一步描述弟兄和睦同居的善﹑美和福氣,詩人用了兩個比喻﹕
V.2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
第一個比喻是從大祭司頭上澆下來的膏油,其意義包括﹕
首先,弟兄相愛是何等神聖─竟以只能在大祭司膏立大典才能用的貴重膏油(參出埃及記卅章22-33節)堪比擬。
其次,弟兄相愛具何等感染擴散力─香膏澆在大祭司的頭上,但一刻不停留立即傾流下來,連鬍子﹑衣襟都被膏油浸透滴下,無物在其下能免受其膏抹。
而且,弟兄相愛,神就能聖別專用─當大祭司洗身﹑穿上囚袍﹑以弗得外袍﹑以弗得﹑胸牌﹑束上識帶﹑戴上冠炎﹑聖冠加上,著裝整齊後,膏油倒在他頭上後,這個人就分別為聖歸給神,作君尊祭司。
舊約時代,在地上,神膏祭司專為在神前代表人,在人前代表神﹔為百姓在聖潔的神面前處理罪的問題(贖罪與贖愆祭),恢復彌補與神破裂的關係,並獻上燔祭﹑素祭和平安祭。「…清橄欖油…使(聖所前)燈常常點著…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利未記廿四章2-3節),並且「早晚在香壇前燒香」(參出埃及記卅章7-8節﹑四十章5節),並「把十二個餅每安息日常擺在耶利華面前」(參利未記廿四章5-8節)。
基督以寶血立新約
今日,基督已經來到,用自己的血立了新約,祂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使我們事奉那永生神(參希伯來書九章11-14節)。我們的大祭司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父神早已膏祂,我們在祂的地上身體裡,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和睦同居,我們就必經歷膏油的澆灌的實際,在地上「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並且「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二章9﹑5節)。
從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到每一至小的聖徒,都靠祂聯絡合式,百節各按各職,在愛中成長,建立基督的身體(參以弗所書四章11-16節)。並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我們(參以弗所書三章18-20節)。
自深谷蒸發的甘露
V.3a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
黑門山是巴勒斯坦地區最高的山峰,主峰有2844公尺高,是突兀的高峰,峭峰平地突起。山頂終年積雪,山坡上土肥滋潤,樹林茂密,盛產蔬果。整個山脈在今日敘利亞南方,近以色列北邊界,是約旦河﹑法珥法及亞罷拿河的發源地。山脈呈東北走向,主峰位於大馬色域西南47公里。
黑門山在約書亞時代是河東二王之一巴珊王噩所管(參約書亞記十二章1節),瑪拿西東半支派的人住那裡(參歷代志上五章23節)。從詩篇﹑雅歌可見,白頂高立的黑門山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特別的,就他們的感覺是第一高峰,是世外桃源,詩人對其充滿了想念,「…求你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從亞瑪拿頂,從示尼珥和黑門頂往下觀看。」(雅歌四章8節)
「…我從約旦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詩篇四十二篇6節)
「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詩篇八十九篇12節)
在一本旅記中,Henry Tristram提到黑門山從海平面遽升到近一萬尺,其山底是約旦平原及深谷,在幾近於熱帶溫度的日晒之下,在日間蒸氣上騰﹔碰到黑門山白雪罩頂的冷團凝結,在黃昏就化成露霧,到處都是,帳篷鋪底溼透﹑床上也是﹑槍隻也滴著水,難怪黑門山下滿是結實纍纍的果園。
另一本旅記Van de Velde也描述道﹕「我正坐在黑門山腳,我終於明白甘露如何自深谷蒸發,越過終年罩雪最高的山脊,等太陽光稀釋並滋潤附近後,在黃昏時重露降落在環繞她較低的山間。甘勒斯坦無處像此間如此水氣充足,而且藉著自西門山北方而來的氣流,確定能將甘露帶到錫安山,在乾燥無水之地帶來一股令人振奮一新的清涼,也帶給萬物一股滋潤的生命力。」
錫安─神祝福之地
甘露不但給予乾旱之地清爽的感覺,更是各種生命生長所必需。起初,神造天地的日子,「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蔬菜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創世記二章5-6節)
錫安原是耶路撒冷城一個保障(或碉堡)的名字,今日出了耶路撒冷城北面錫安門,就有錫安山。錫安成為耶路撒冷城的代表(參撒母耳記下五章7節),她是神揀選﹑同在的祝福之地。耶路撒冷城位於較南方中央山脈高處平台上,高海拔750公尺左右。所羅門王更在原耶布斯城北摩利亞山建聖殿,城往北擴大三倍左右(參歷代志下三章1節)。
「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詩篇四十八篇2節)「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希伯來書十二章22節)
對「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詩篇八十四篇5節)的朝聖者,在忍受炎熱的過程中,自西門山北方而來的氣流帶來的甘露,在乾燥無水之地確實帶來一股令人振奮一新的清涼﹔即或沒有,弟兄和睦同居之美善以「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為喻,老少皆渴慕至極﹗尤其在南北國分立後,這渴慕化作馨香的禱告,深入父神的心腸﹗
真合一是天上禮物
V.3b 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上兩小節經文用膏油「下」流亞倫的鬍鬚和衣襟,及黑門甘露「下」降到錫安山,來比喻弟兄和睦相處,美善祝福何其大。這一路「下」流的祝福,必有其源頭。
這一節經文終於明白啟示祝福的源頭和內容﹕其源頭是神,而且是因祂喜悅﹑祂出令﹔而祝福的內容是最寶貴,而且只有祂能給的生命,永遠的生命。
簡而言之,真合一是從天而來,是禮物不是製作的,是祝福不是成就﹗聖徒能合一是因他們心中同有一個生命,這生命是神的生命,神生命的本質是和睦的,祂是和平之君。
但能使這生命彰顯多少﹑聖徒能經歷多少合一的祝福,端賴聖徒如何深知並深浸於這生命,並靠神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在耶穌被賣前,門徒仍在爭誰大。耶穌被釘﹑復活﹑升天這段期間,使徒們一同經歷過程,一同領受聖靈,一同與主同在,討論神國奧秘。他們在耶穌升天後,終於能夠合一禱告等候神,結果在五旬節,神賜下最大祝福─聖靈的澆灌。一切在乎神,生命繁增之福必永不止息,直到永遠。
和睦同居就能經歷聖膏澆灌及黑門甘露下降的大福,「只要肢體合一必蒙福」的律,立於天地之間﹗
肢體恢復合一
舊約記載,以西結看見代表以色列全家的枯乾骸骨遍滿平原時,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神問他﹕「人子啊,這些骸骨能復活嗎﹖」他遵命發言,「枯乾的骸骨啊,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對這些骸骨如此說﹕『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不料,有響聲,有地震﹔骨與骨互相聯絡。骸骨上有筋,也長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
這是同屬一個生命的肢體各得其所,和諧動作,恢復合一,同屬一位父的弟兄和睦同居。
緊接著主就對以西結說﹕「…『人子啊,你要發預言,向風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於是以西結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參以西結書卅七章5-10節)這正是祭司國度受膏授命的畫面。名符其實,天地同快。
歷史上許多復興都始於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恢復合一,同屬一個生命的肢體各得其所,同屬一位父的弟兄和睦同居。靈火就降下來,教會(每個肢體協力)開始在地上承擔君尊祭司所有職事﹕禱告﹑傳道﹑行善…宣告神赦罪﹑成聖的禧年,神蹟奇事也隨著他們證實所傳的道,將永恆的生命帶給那一世代的人。
空教室成聖地
十九世紀,在英國八個基督徒國會議員,不同政黨,不同個性﹑不同專業,但同主同心,經過五十年,終能撼動根深柢固的奴隸制度,和平釋放成千上萬的黑奴。
一九九八年十月,台大基督徒社團和關心神國在台大的聖徒,預備在台大校慶日舉辦禱告會,負責場地的農學院老師,去工學院找兩位基督徒老師一齊看一個教室,尋求禱告會場地。
正當三位老師在該教室交通時,該所一位尚未信主的陳老師路過,他竟熟識三位(後來才知三位對他得救都有負擔),就走進來。正喜相逢時,一陣風吹把門關上,讓四人有一段親近﹑深入分享福音的時間,盡歡而別。
筆者至今對那次神親臨使用,要尋回這隻我們都熟的羊,深深感動﹔對那關門的風,更充滿了驚嘆。弟兄相愛,神就能聖別專用,空教室成聖地,祭司發揮功能,使父心得滿足。
結語
大祭司耶穌在父右邊仍晝夜代求﹕「我為…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翰福音十七章20-23節)
渴慕在神家和睦同居
詩篇一三三篇是一首上行之詩,正如其他詩篇一二○到一三四篇,是朝聖者結伴從各處上行到耶路撒冷途中頌唱的詩歌。
希伯來人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禮拜朝聖,包括無酵節﹑七七節和住棚節(參申命記十六章16節),上行詩是特別在沿途吟唱。而詩篇一三三篇又是唯一算是預見群聚時之美善與祝福的詩歌。
和另一篇常被稱為錫安頌歌的詩篇一二二篇類似,兩篇均指出錫安在神心目中的特別地位﹔在錫安不但有神設立審判的寶座,更有祂命令的福。
詩篇一三三篇不僅在舊約時代,激起朝聖者欣慕到神家和睦同居之美善與祝福,更在新約時代,更對在基督身體必蒙福的應許,提供一幅異象。因為,希伯來書詳記大祭司亞倫,只是真正大祭司耶穌的預表,耶穌不但是施膏者,更是受膏者,在祂以外別無拯救,別無恩典。
詩篇一三三篇更承載榮耀的盼望,祂提供天上「你們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有千萬的天使﹑有名錄在天上諸長子之會所共聚的總會…」(希伯來書十二章22-23節)的預表畫面,更激勵我們「尋求那將來的城」(參希伯來書十三章14節)。
本詩篇的結構使用希伯來文綜合平行,將合一的福充分表達出來。本詩篇主要結構包括﹕
a.祝福(v.1)
b.好比膏油(v.2a)
c.亞倫的服事(v.2b)
b'好比甘露
a'祝福(v.3b)
來自同一位父
逐節細究默想如下﹕
V.1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
本句開頭語可能源自當時智言,特別勉勵婚後的兄弟仍與父母同居。依照舊約律法,兄弟同居,甚至連為早逝兄弟傳宗接代的大事都互相成全(參申命記廿五章5節)。此節更重要的弟兄和睦同居,是因來自相同一位父親,有相同血緣,這為和睦深立理所當然的根。中國歷史上曹植不也是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來勸哥哥嗎﹖
當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牧人和羅得牧人相爭時,怎能以老讓少,乃因他信心確據骨肉一體事實在心,他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弟兄。」(創世記十三章7-8節)
大衛是一位愛子心切的父親,親身感受弟兄不和睦,為父的錐心之痛。他家門內兒子押沙龍殺兒子暗嫩時,他痛不欲生,撕裂衣服,躺在地上,放聲慟哭(參撒母耳記下十三章31節)。以傷父之心嚴重程度,弟兄不和睦可名列第一。所以,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
敬畏父神的態度
詩篇一三三篇1節的「善」,與詩篇卅四篇14節的「善」同字,更顯出此善不是可有可無,乃是敬畏父神必有的態度。詩篇卅四篇明示敬畏耶和華享美福之道,除「不出惡言,不說詭詐的話」外,就「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參詩篇卅四篇11-14節)。被同桌吃飯的弟兄得罪﹑出賣,是敬畏神的人最大的試驗。但因為看到天父的眼神,體會祂的心腸,於是不只是饒恕七次,乃是七十七個七次﹔不只是表面和睦,乃是真心相憐。
弟兄和睦同居的善,會散發出美,使神和人賞心悅目的美。尤其在自我中心的世界中,國與國相爭,甚至家人反目中,有這樣一群人和睦同居,「…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十三章35節)
弟兄不只是聚會時碰頭,不只是一週打招呼幾次,而是生命與共,同哭同樂,和睦同居,更有呼求蒙垂聽之福(參詩篇卅四篇15節)。耶穌也告訴我們﹕「…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甚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馬太福音十八章19節)
作君尊的祭司
為了進一步描述弟兄和睦同居的善﹑美和福氣,詩人用了兩個比喻﹕
V.2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
第一個比喻是從大祭司頭上澆下來的膏油,其意義包括﹕
首先,弟兄相愛是何等神聖─竟以只能在大祭司膏立大典才能用的貴重膏油(參出埃及記卅章22-33節)堪比擬。
其次,弟兄相愛具何等感染擴散力─香膏澆在大祭司的頭上,但一刻不停留立即傾流下來,連鬍子﹑衣襟都被膏油浸透滴下,無物在其下能免受其膏抹。
而且,弟兄相愛,神就能聖別專用─當大祭司洗身﹑穿上囚袍﹑以弗得外袍﹑以弗得﹑胸牌﹑束上識帶﹑戴上冠炎﹑聖冠加上,著裝整齊後,膏油倒在他頭上後,這個人就分別為聖歸給神,作君尊祭司。
舊約時代,在地上,神膏祭司專為在神前代表人,在人前代表神﹔為百姓在聖潔的神面前處理罪的問題(贖罪與贖愆祭),恢復彌補與神破裂的關係,並獻上燔祭﹑素祭和平安祭。「…清橄欖油…使(聖所前)燈常常點著…亞倫從晚上到早晨…必在耶和華面前經理這燈…」(利未記廿四章2-3節),並且「早晚在香壇前燒香」(參出埃及記卅章7-8節﹑四十章5節),並「把十二個餅每安息日常擺在耶利華面前」(參利未記廿四章5-8節)。
基督以寶血立新約
今日,基督已經來到,用自己的血立了新約,祂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使我們事奉那永生神(參希伯來書九章11-14節)。我們的大祭司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父神早已膏祂,我們在祂的地上身體裡,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和睦同居,我們就必經歷膏油的澆灌的實際,在地上「宣揚那召我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並且「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得前書二章9﹑5節)。
從使徒﹑先知﹑傳福音﹑牧師和教師,到每一至小的聖徒,都靠祂聯絡合式,百節各按各職,在愛中成長,建立基督的身體(參以弗所書四章11-16節)。並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我們(參以弗所書三章18-20節)。
自深谷蒸發的甘露
V.3a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
黑門山是巴勒斯坦地區最高的山峰,主峰有2844公尺高,是突兀的高峰,峭峰平地突起。山頂終年積雪,山坡上土肥滋潤,樹林茂密,盛產蔬果。整個山脈在今日敘利亞南方,近以色列北邊界,是約旦河﹑法珥法及亞罷拿河的發源地。山脈呈東北走向,主峰位於大馬色域西南47公里。
黑門山在約書亞時代是河東二王之一巴珊王噩所管(參約書亞記十二章1節),瑪拿西東半支派的人住那裡(參歷代志上五章23節)。從詩篇﹑雅歌可見,白頂高立的黑門山在以色列人心中是特別的,就他們的感覺是第一高峰,是世外桃源,詩人對其充滿了想念,「…求你與我一同離開利巴嫩…從亞瑪拿頂,從示尼珥和黑門頂往下觀看。」(雅歌四章8節)
「…我從約旦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記念你。」(詩篇四十二篇6節)
「南北為你所創造,他泊和黑門都因你的名歡呼。」(詩篇八十九篇12節)
在一本旅記中,Henry Tristram提到黑門山從海平面遽升到近一萬尺,其山底是約旦平原及深谷,在幾近於熱帶溫度的日晒之下,在日間蒸氣上騰﹔碰到黑門山白雪罩頂的冷團凝結,在黃昏就化成露霧,到處都是,帳篷鋪底溼透﹑床上也是﹑槍隻也滴著水,難怪黑門山下滿是結實纍纍的果園。
另一本旅記Van de Velde也描述道﹕「我正坐在黑門山腳,我終於明白甘露如何自深谷蒸發,越過終年罩雪最高的山脊,等太陽光稀釋並滋潤附近後,在黃昏時重露降落在環繞她較低的山間。甘勒斯坦無處像此間如此水氣充足,而且藉著自西門山北方而來的氣流,確定能將甘露帶到錫安山,在乾燥無水之地帶來一股令人振奮一新的清涼,也帶給萬物一股滋潤的生命力。」
錫安─神祝福之地
甘露不但給予乾旱之地清爽的感覺,更是各種生命生長所必需。起初,神造天地的日子,「野地還沒有草木,田間蔬菜還沒有長起來﹔因為耶和華神還沒有降雨在地上,也沒有人耕地,但有霧氣從地上騰,滋潤遍地。」(創世記二章5-6節)
錫安原是耶路撒冷城一個保障(或碉堡)的名字,今日出了耶路撒冷城北面錫安門,就有錫安山。錫安成為耶路撒冷城的代表(參撒母耳記下五章7節),她是神揀選﹑同在的祝福之地。耶路撒冷城位於較南方中央山脈高處平台上,高海拔750公尺左右。所羅門王更在原耶布斯城北摩利亞山建聖殿,城往北擴大三倍左右(參歷代志下三章1節)。
「錫安山,大君王的城,在北面居高華美,為全地所喜悅。」(詩篇四十八篇2節)「你們乃是來到錫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希伯來書十二章22節)
對「靠你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詩篇八十四篇5節)的朝聖者,在忍受炎熱的過程中,自西門山北方而來的氣流帶來的甘露,在乾燥無水之地確實帶來一股令人振奮一新的清涼﹔即或沒有,弟兄和睦同居之美善以「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為喻,老少皆渴慕至極﹗尤其在南北國分立後,這渴慕化作馨香的禱告,深入父神的心腸﹗
真合一是天上禮物
V.3b 因為在那裡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
上兩小節經文用膏油「下」流亞倫的鬍鬚和衣襟,及黑門甘露「下」降到錫安山,來比喻弟兄和睦相處,美善祝福何其大。這一路「下」流的祝福,必有其源頭。
這一節經文終於明白啟示祝福的源頭和內容﹕其源頭是神,而且是因祂喜悅﹑祂出令﹔而祝福的內容是最寶貴,而且只有祂能給的生命,永遠的生命。
簡而言之,真合一是從天而來,是禮物不是製作的,是祝福不是成就﹗聖徒能合一是因他們心中同有一個生命,這生命是神的生命,神生命的本質是和睦的,祂是和平之君。
但能使這生命彰顯多少﹑聖徒能經歷多少合一的祝福,端賴聖徒如何深知並深浸於這生命,並靠神竭力保守聖靈所賜的合一。在耶穌被賣前,門徒仍在爭誰大。耶穌被釘﹑復活﹑升天這段期間,使徒們一同經歷過程,一同領受聖靈,一同與主同在,討論神國奧秘。他們在耶穌升天後,終於能夠合一禱告等候神,結果在五旬節,神賜下最大祝福─聖靈的澆灌。一切在乎神,生命繁增之福必永不止息,直到永遠。
和睦同居就能經歷聖膏澆灌及黑門甘露下降的大福,「只要肢體合一必蒙福」的律,立於天地之間﹗
肢體恢復合一
舊約記載,以西結看見代表以色列全家的枯乾骸骨遍滿平原時,他們說﹕「我們的骨頭枯乾了,我們的指望失去了,我們滅絕淨盡了。」神問他﹕「人子啊,這些骸骨能復活嗎﹖」他遵命發言,「枯乾的骸骨啊,要聽耶和華的話。」「主耶和華對這些骸骨如此說﹕『我必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我必給你們加上筋,使你們長肉,又將皮遮蔽你們,使氣息進入你們裡面,你們就要活了﹔你們便知道我是耶和華。』…不料,有響聲,有地震﹔骨與骨互相聯絡。骸骨上有筋,也長了肉,又有皮遮蔽其上…」
這是同屬一個生命的肢體各得其所,和諧動作,恢復合一,同屬一位父的弟兄和睦同居。
緊接著主就對以西結說﹕「…『人子啊,你要發預言,向風發預言,說主耶和華如此說﹕氣息啊,要從四方而來,吹在這些被殺的人身上,使他們活了。』…」於是以西結遵命說預言,氣息就進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來,成為極大的軍隊。(參以西結書卅七章5-10節)這正是祭司國度受膏授命的畫面。名符其實,天地同快。
歷史上許多復興都始於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恢復合一,同屬一個生命的肢體各得其所,同屬一位父的弟兄和睦同居。靈火就降下來,教會(每個肢體協力)開始在地上承擔君尊祭司所有職事﹕禱告﹑傳道﹑行善…宣告神赦罪﹑成聖的禧年,神蹟奇事也隨著他們證實所傳的道,將永恆的生命帶給那一世代的人。
空教室成聖地
十九世紀,在英國八個基督徒國會議員,不同政黨,不同個性﹑不同專業,但同主同心,經過五十年,終能撼動根深柢固的奴隸制度,和平釋放成千上萬的黑奴。
一九九八年十月,台大基督徒社團和關心神國在台大的聖徒,預備在台大校慶日舉辦禱告會,負責場地的農學院老師,去工學院找兩位基督徒老師一齊看一個教室,尋求禱告會場地。
正當三位老師在該教室交通時,該所一位尚未信主的陳老師路過,他竟熟識三位(後來才知三位對他得救都有負擔),就走進來。正喜相逢時,一陣風吹把門關上,讓四人有一段親近﹑深入分享福音的時間,盡歡而別。
筆者至今對那次神親臨使用,要尋回這隻我們都熟的羊,深深感動﹔對那關門的風,更充滿了驚嘆。弟兄相愛,神就能聖別專用,空教室成聖地,祭司發揮功能,使父心得滿足。
結語
大祭司耶穌在父右邊仍晝夜代求﹕「我為…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的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翰福音十七章20-23節)
2012年7月3日 星期二
聖樂——傳福音的利器 兼賀「基督教聖詩史略」問世
1987-07-12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黃孝石】
近年來,致力於聖樂的推展工作,越發發現聖樂在教會崇拜中的重要性,在主日的崇拜中,從序樂開始,到會眾唱詩,詩班獻唱,以至證道後的會眾唱詩,與最後的默禱,阿門頌……等,聖詩可說是佔了五分之二的份量,更重要的是,聖詩在崇拜中扮演了人們對上帝的歌頌、讚美,以及懺悔,認罪,伸張了上帝的公義與憐憫,同時人們也從聖詩中,得以見證上帝的大能、宣揚上帝的宏恩,弟兄因著彼此的關懷,分享靈裡甘甜的交通,對信徒本身,也得著激勵與自省。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說:「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禮物中,最宏偉可貴的,最歡愉人心者,首推音樂。」我們知道,一首短短的聖詩,往往比一篇長篇大道,更容易得著人心,因而福音詩歌、聖樂佈道團,便成為傳福音的利器。
在整個基督教的發展史上,聖樂佔了極重要的地位,音樂之父巴赫(J. S. Bach)曾說過,他的每一個音符,都是用來歌頌上帝的,我們再從最古老的舊約聖經中,可以查到許許多多的聖樂先輩們的記載,在創世記四章廿一節中記載「猶八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猶八」可能是聖經中第一位音樂家的名字,從此我們陸陸續續可以查到,在基督教的音樂發展片段,譬如摩西過紅海後,人們以輪唱、合唱、擊鼓、跳舞,來歡唱「勝利之歌」。又自古以來,最偉大最有名望的詩人、音樂家,要算是大衛王了,他所寫的詩篇(TEHILLM)篇篇都是讚美上帝的,其中第一百五十篇說到「當用各樣樂器讚美耶和華。」最後提到:「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原來詩篇(TEHILLM),這個字,在希伯來原文,就是「讚美之歌」。又掃羅王以音樂為心靈的安慰,以色列民族以音樂為作戰的武器……。於是人們開始發現音樂的各種功能,更用音樂來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到了新約時代,從天使報佳音中,可明確的表示音樂用於傳達資訊。在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提到:「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9)」。可看出聖詩用於讚美、教導與勸戒。可見聖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多樣化的角色。它是我們與上帝靈交時不可缺的,也是堅定信仰、引人歸主,以及信徒心靈契合的最好工具,既然聖詩這麼重要,我們豈不該作更進一步的瞭解呢!
因此,本人一有機會就借著種種不同的場合,大聲疾呼「聖樂的重要」與教會「聖樂執事的必要」;於是對「聖樂的功能」、「中國聖樂的發展」……等,所有有關聖樂的各類問題,都有興趣作些探討與瞭解。去年時,經李長胤牧師的推薦,為陳羅以姐妹所出版的新書「基督教聖詩史略」寫一篇序文,當時我就請求要先看這本書的原稿;陳姐妹將這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包含了「聖詩在基督教生活的重要性」,與「聖詩在基督教生活的地位」二節。第二章是談基督教聖詩之沿革,第三章是講中國聖詩之沿革。第五章是對「頌主聖詩」所作的研究,在全書的後面,增加了對一些教會牧長們所作的訪問;這本著作,洋洋大觀,將聖樂的種種都作了相當詳盡的剖析,我也一氣呵成地,概略地拜讀了一次,頭腦中,也總是感到有上帝託付的聖樂使命。如今這本由道聲出版社所發行的書刊,無論在設計、編排上都相當完善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最後,引用幾位寫序的知名樂人和教授的話:
△韋瀚章教授說:「本書雖名「史略」,但略得非常精簡而得體,應詳應略之處,都處理的恰到好處。尤其關於中國聖詩部份編得精緻非常,我國信徒不得不讀。」
△羅炳良博士說:「作者陳羅以姐妹,治學嚴謹,這次把在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的碩士論文整理出版,對各地華人教會的聖樂工作者,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周文珊教授說:「我認為這是一本從歷史觀去分析聖詩的創作,其範疇並不僅限於某個教會,而能給教會音樂更廣泛的啟示,使音樂成為更有效的靈修傳播媒介。」
△最後本人要說:「在有關研究聖詩書籍貧乏的今天,能看到這本這麼完整的著作,一則為作者賀,再則為讀者慶幸,但願關懷聖樂的牧長與信徒們,透過本書,更能瞭解與發揮聖詩的功能,又期待國人教會,對聖樂宣道的重視。」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說:「上帝所賜給我們的禮物中,最宏偉可貴的,最歡愉人心者,首推音樂。」我們知道,一首短短的聖詩,往往比一篇長篇大道,更容易得著人心,因而福音詩歌、聖樂佈道團,便成為傳福音的利器。
在整個基督教的發展史上,聖樂佔了極重要的地位,音樂之父巴赫(J. S. Bach)曾說過,他的每一個音符,都是用來歌頌上帝的,我們再從最古老的舊約聖經中,可以查到許許多多的聖樂先輩們的記載,在創世記四章廿一節中記載「猶八是一切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猶八」可能是聖經中第一位音樂家的名字,從此我們陸陸續續可以查到,在基督教的音樂發展片段,譬如摩西過紅海後,人們以輪唱、合唱、擊鼓、跳舞,來歡唱「勝利之歌」。又自古以來,最偉大最有名望的詩人、音樂家,要算是大衛王了,他所寫的詩篇(TEHILLM)篇篇都是讚美上帝的,其中第一百五十篇說到「當用各樣樂器讚美耶和華。」最後提到:「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原來詩篇(TEHILLM),這個字,在希伯來原文,就是「讚美之歌」。又掃羅王以音樂為心靈的安慰,以色列民族以音樂為作戰的武器……。於是人們開始發現音樂的各種功能,更用音樂來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到了新約時代,從天使報佳音中,可明確的表示音樂用於傳達資訊。在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中提到:「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9)」。可看出聖詩用於讚美、教導與勸戒。可見聖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多樣化的角色。它是我們與上帝靈交時不可缺的,也是堅定信仰、引人歸主,以及信徒心靈契合的最好工具,既然聖詩這麼重要,我們豈不該作更進一步的瞭解呢!
因此,本人一有機會就借著種種不同的場合,大聲疾呼「聖樂的重要」與教會「聖樂執事的必要」;於是對「聖樂的功能」、「中國聖樂的發展」……等,所有有關聖樂的各類問題,都有興趣作些探討與瞭解。去年時,經李長胤牧師的推薦,為陳羅以姐妹所出版的新書「基督教聖詩史略」寫一篇序文,當時我就請求要先看這本書的原稿;陳姐妹將這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包含了「聖詩在基督教生活的重要性」,與「聖詩在基督教生活的地位」二節。第二章是談基督教聖詩之沿革,第三章是講中國聖詩之沿革。第五章是對「頌主聖詩」所作的研究,在全書的後面,增加了對一些教會牧長們所作的訪問;這本著作,洋洋大觀,將聖樂的種種都作了相當詳盡的剖析,我也一氣呵成地,概略地拜讀了一次,頭腦中,也總是感到有上帝託付的聖樂使命。如今這本由道聲出版社所發行的書刊,無論在設計、編排上都相當完善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最後,引用幾位寫序的知名樂人和教授的話:
△韋瀚章教授說:「本書雖名「史略」,但略得非常精簡而得體,應詳應略之處,都處理的恰到好處。尤其關於中國聖詩部份編得精緻非常,我國信徒不得不讀。」
△羅炳良博士說:「作者陳羅以姐妹,治學嚴謹,這次把在香港信義宗神學院的碩士論文整理出版,對各地華人教會的聖樂工作者,是一個很大的鼓舞。」
△周文珊教授說:「我認為這是一本從歷史觀去分析聖詩的創作,其範疇並不僅限於某個教會,而能給教會音樂更廣泛的啟示,使音樂成為更有效的靈修傳播媒介。」
△最後本人要說:「在有關研究聖詩書籍貧乏的今天,能看到這本這麼完整的著作,一則為作者賀,再則為讀者慶幸,但願關懷聖樂的牧長與信徒們,透過本書,更能瞭解與發揮聖詩的功能,又期待國人教會,對聖樂宣道的重視。」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更有效的 聖樂事奉(七)
1989-03-12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Rev. Wayne Jackson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親愛的基督徒朋友,請原諒最近因聖誕節期間,我在教會事奉的責任過重,而無法與你分享。深願並祈禱在我們慶祝救主耶穌基督降臨時,皆在靈裏有一段豐富的經歷。
因著聖誕節的「忙碌」,引發我談論我們中間,不只是聖樂同工,且是許多人的問題,這問題就是情緒上的緊張。我們很容易在工作中受到緊張和壓力厲害的捆綁,以致於我們看不見目標,聽不見主的呼召。許多忙於事奉主的工人,發覺自己每天只花一點點時間親近主,然而身為聖樂同工或聖樂牧師,我們必須投入時間於靈修和讚美神,必須不斷尋求神在我們生命和事奉中的旨意,當然此原則不僅應用於傳道人,也是每一位追隨主的人。
無論你的詩班是大或小,要緊的,在於你向神負責的態度,所獻給祂的,是你盡心的努力。我瞭解若是你帶領詩班或負責其他聖樂事工,卻沒有所需的資源、同工、經費、或支持,將是如何的失望。但請記得如果你一切的努力是為了神的榮耀,祂要祝福你所作的果效。有很多時候,我們感覺需要暫放下工作,以求祂來更新我們。以賽亞書四十章說,我們「必如鷹展翅上騰,我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願你得著神賜給你的應許,「要向耶和華唱新歌」──神要賜給你祂的力量和能力;祂沒有給我們一個害怕的靈,乃是剛強的心。
假如你在詩班或聖樂工作中遇到困難,試著與你的牧師或你所信任的屬靈同伴交通。可曾記得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不要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你可能也需要別人對這些問題的見解。絕不容問題毀掉你心中的平安。如果有其他聖樂工作人員可以幫助你,試著與他們交通。因著神關心你和你的祝福,祂會向你顯明祂的道路。
新的一年來臨,我們當思想新年度中如何建立新的聖樂事工。該開始一套新計畫?或加強現有的計畫?不要讓你的聖樂事工停滯陳腐,往往只要改變一些方式,就能在你的事奉中加添許多新的活動。
也許這正是你的詩班開始建立禱告同伴網的時候;或是需要有一次小型的退修會。你不必去找一處營地,可就近在一位班友的家裏舉行,要花時間與你的詩班交通,每一次練唱前先有段靈修時間,讓詩班中的每一員都瞭解他們對你有多重要,你關心他們和他們的家庭。要花時間在一起彼此禱告,聖經教導我們,只要有兩三人奉主的名聚會,那裏就有主在我們中間。」
「將你的生活和家充滿神,選擇你所欣賞的音樂,使之能提醒你的注意力至屬神的事物上,選擇你所閱讀的書,使之能開啟你的心,更緊緊地跟隨主。但要記得你愈努力親近神,撒但就愈想毀滅你,你愈想更多事奉神,撒但就愈拚命叫你失敗,但我們知道撒但的權勢必不能奪取我們的心志。所以,基督徒哪,興起來!因我們活著就是基督,然我們死了就有益處。願神因你透過聖樂事奉祂,而祝福你的擺上。
因著聖誕節的「忙碌」,引發我談論我們中間,不只是聖樂同工,且是許多人的問題,這問題就是情緒上的緊張。我們很容易在工作中受到緊張和壓力厲害的捆綁,以致於我們看不見目標,聽不見主的呼召。許多忙於事奉主的工人,發覺自己每天只花一點點時間親近主,然而身為聖樂同工或聖樂牧師,我們必須投入時間於靈修和讚美神,必須不斷尋求神在我們生命和事奉中的旨意,當然此原則不僅應用於傳道人,也是每一位追隨主的人。
無論你的詩班是大或小,要緊的,在於你向神負責的態度,所獻給祂的,是你盡心的努力。我瞭解若是你帶領詩班或負責其他聖樂事工,卻沒有所需的資源、同工、經費、或支持,將是如何的失望。但請記得如果你一切的努力是為了神的榮耀,祂要祝福你所作的果效。有很多時候,我們感覺需要暫放下工作,以求祂來更新我們。以賽亞書四十章說,我們「必如鷹展翅上騰,我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願你得著神賜給你的應許,「要向耶和華唱新歌」──神要賜給你祂的力量和能力;祂沒有給我們一個害怕的靈,乃是剛強的心。
假如你在詩班或聖樂工作中遇到困難,試著與你的牧師或你所信任的屬靈同伴交通。可曾記得保羅對提摩太的勸勉:不要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你可能也需要別人對這些問題的見解。絕不容問題毀掉你心中的平安。如果有其他聖樂工作人員可以幫助你,試著與他們交通。因著神關心你和你的祝福,祂會向你顯明祂的道路。
新的一年來臨,我們當思想新年度中如何建立新的聖樂事工。該開始一套新計畫?或加強現有的計畫?不要讓你的聖樂事工停滯陳腐,往往只要改變一些方式,就能在你的事奉中加添許多新的活動。
也許這正是你的詩班開始建立禱告同伴網的時候;或是需要有一次小型的退修會。你不必去找一處營地,可就近在一位班友的家裏舉行,要花時間與你的詩班交通,每一次練唱前先有段靈修時間,讓詩班中的每一員都瞭解他們對你有多重要,你關心他們和他們的家庭。要花時間在一起彼此禱告,聖經教導我們,只要有兩三人奉主的名聚會,那裏就有主在我們中間。」
「將你的生活和家充滿神,選擇你所欣賞的音樂,使之能提醒你的注意力至屬神的事物上,選擇你所閱讀的書,使之能開啟你的心,更緊緊地跟隨主。但要記得你愈努力親近神,撒但就愈想毀滅你,你愈想更多事奉神,撒但就愈拚命叫你失敗,但我們知道撒但的權勢必不能奪取我們的心志。所以,基督徒哪,興起來!因我們活著就是基督,然我們死了就有益處。願神因你透過聖樂事奉祂,而祝福你的擺上。
更有效的聖樂事奉(六)
1989-01-01基督教論壇報
於探究聖樂事奉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自問幾項問題,其一是「如何開始組織兒音詩班?或我們為什 要成立兒童詩班?」大多數人都瞭解孩童皆俱音樂的天賦,他們喜愛唱歌。我那兩歲的兒子就很愛唱歌,雖然可能唱得不知所云,但他喜愛音樂。身負教導職份的我們,就當把握這種喜愛音樂和愛唱歌的天賦。
組織兒童詩班可成為你的教會中最令人興奮的事工。主耶穌自己曾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而兒童詩班所帶來的助益是多方面的:(1)兒童詩班能使兒童參與教會的崇拜;(2)此意謂家長們也將跟著參與教會;(3)若趁年幼時即著手培育來日詩班的成員,保證數年後教會的詩班有更好的素質;(4)兒童詩班是拓展教會極佳的工具,很多孩子不願來教會禮拜,但卻願意來唱詩歌;(5)兒童詩班也提供了機會,使兒童和家長們能同分享福音。
但決定成立兒童詩班僅僅是踏出了第一步,吸收並訓練兒童詩班的領袖是下一步驟。你的詩班最多只能同帶領詩班的幾位負責同工一般高明,所以必須先訓練這些領導同工們如何帶領兒童基本的聖樂。負責同工們必須喜愛與兒童同工,並且顯意不斷改進自己,以使他們能將最好的獻上。要儘可能的收集發展兒童詩班的教材,尋求適合兒童學習,且令兒童喜愛的教材資源。假如每次練習只唱些好玩的老歌,將無法使兒童詩班「增長」,兒童就像成人一樣須要接受挑戰。教導他們詩歌,群體參與,人際關係和基督樣式的愛,必能使兒童詩班成長為合一的團契,甚至可以帶領崇拜聚會或在聖誕節、復活節發表聖樂演唱。
開始成立兒童詩班時,一定要得到主任牧師和其他長執的支持。讓講台提出報告,並在教會公佈欄和會訊上刊出廣告;利用所有可行之途,讓人知道一項特為兒童組織的詩班即將成立。在歡迎聚會上,為孩子準備些氣球,小玩藝兒和小獎品,記錄所有兒童的姓名、位址、電話、家長姓名、年齡和其他有關的資料,以便日後聯絡他們。你必須保持與兒童的聯繫,以確定他們不至中途退出。
詩歌的內容必須配合他們的年齡,如果是太難的詩歌,幼年的詩班將無法合作,反之,太過簡單的詩歌,則不適合用在年齡較長的兒童詩班。每次詩歌練唱前,你一定要有很好的準備,缺乏準備將使詩班練唱沒有果效。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把韻律配上動作和拍掌。四、五歲的兒童只能有三十分鐘的練唱時間,但較大的兒童可以有一小時的練習。不要間斷練唱時間;使兒童能在輕鬆當中認真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果效,不要灰心,學習如何對付意外情況是聖樂負責同工服事工作的一部份。盡一切可能尋找好的材料,參加會議或專題講座能幫助你學習更多有關兒童詩班的事奉。參考附近福音書房有關聖樂和其他新構想的資料。你必須學習如何將他人的意見修改運用至你的情況,當然這是很不容易的一環。每天為這項事工禱告,願透過你所教導的聖樂能感動每一位孩童的生命和心靈,以致他們能認識基督的大愛。
作者Rev. Wayne Jackson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組織兒童詩班可成為你的教會中最令人興奮的事工。主耶穌自己曾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而兒童詩班所帶來的助益是多方面的:(1)兒童詩班能使兒童參與教會的崇拜;(2)此意謂家長們也將跟著參與教會;(3)若趁年幼時即著手培育來日詩班的成員,保證數年後教會的詩班有更好的素質;(4)兒童詩班是拓展教會極佳的工具,很多孩子不願來教會禮拜,但卻願意來唱詩歌;(5)兒童詩班也提供了機會,使兒童和家長們能同分享福音。
但決定成立兒童詩班僅僅是踏出了第一步,吸收並訓練兒童詩班的領袖是下一步驟。你的詩班最多只能同帶領詩班的幾位負責同工一般高明,所以必須先訓練這些領導同工們如何帶領兒童基本的聖樂。負責同工們必須喜愛與兒童同工,並且顯意不斷改進自己,以使他們能將最好的獻上。要儘可能的收集發展兒童詩班的教材,尋求適合兒童學習,且令兒童喜愛的教材資源。假如每次練習只唱些好玩的老歌,將無法使兒童詩班「增長」,兒童就像成人一樣須要接受挑戰。教導他們詩歌,群體參與,人際關係和基督樣式的愛,必能使兒童詩班成長為合一的團契,甚至可以帶領崇拜聚會或在聖誕節、復活節發表聖樂演唱。
開始成立兒童詩班時,一定要得到主任牧師和其他長執的支持。讓講台提出報告,並在教會公佈欄和會訊上刊出廣告;利用所有可行之途,讓人知道一項特為兒童組織的詩班即將成立。在歡迎聚會上,為孩子準備些氣球,小玩藝兒和小獎品,記錄所有兒童的姓名、位址、電話、家長姓名、年齡和其他有關的資料,以便日後聯絡他們。你必須保持與兒童的聯繫,以確定他們不至中途退出。
詩歌的內容必須配合他們的年齡,如果是太難的詩歌,幼年的詩班將無法合作,反之,太過簡單的詩歌,則不適合用在年齡較長的兒童詩班。每次詩歌練唱前,你一定要有很好的準備,缺乏準備將使詩班練唱沒有果效。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可以把韻律配上動作和拍掌。四、五歲的兒童只能有三十分鐘的練唱時間,但較大的兒童可以有一小時的練習。不要間斷練唱時間;使兒童能在輕鬆當中認真的學習是相當重要的。
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果效,不要灰心,學習如何對付意外情況是聖樂負責同工服事工作的一部份。盡一切可能尋找好的材料,參加會議或專題講座能幫助你學習更多有關兒童詩班的事奉。參考附近福音書房有關聖樂和其他新構想的資料。你必須學習如何將他人的意見修改運用至你的情況,當然這是很不容易的一環。每天為這項事工禱告,願透過你所教導的聖樂能感動每一位孩童的生命和心靈,以致他們能認識基督的大愛。
作者Rev. Wayne Jackson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更有效的 聖樂事奉(五)
1988-12-11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Rev. Wayne Jackson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過去的幾篇文章裏,我們討論了選擇詩歌的方法、崇拜的次序、預備崇拜,和帶領崇拜等每一項組合成分的重要性。世上縱有再好的樂章,若是參與者沒有充份的準備,仍無法在聖樂事奉中有美好的屬靈經歷,其關鍵並不在於作曲者是否為巴哈或韓德爾、蓋塞或彼得森,乃在乎如何地演唱和詮釋這首曲子,此即聖樂牧師或負責同工須要擺上時間的重點。我們對詩班和樂器伴奏者的訓練,將反映出我們於建立上好的詩班和聖樂團所下的功夫。
或許有人問:「我如何帶領詩班?」「我如何訓練合唱?」「我如何尋獲訓練詩班的資料?」這些都是很中肯的問題,並且亦將影響教會詩班的程度。我們必須時刻牢記住,神要我們把最好的獻給祂。你們詩班可能沒有其他教會詩班唱得好,但如果你已盡到最大的努力,欲將最好的成果獻給神,那 就必蒙神喜悅。
有很多書可以幫助我們訓練詩班。我相信如果你仔細在圖書館或書房中尋找,可以發現這方面的參考書。很遺憾地,我不知道有多少中文的作品,本文的末了,我將列出幾本英文的書目,或者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我在以前提過,不要裹足於不敢向專職人員求教,大多數的人,在體認這項事工美善的目標後,都會願意提供他們的知識與才能。台灣有幾所神學院皆設有聖樂系或訓練聖樂領導人才。如果你有可能選修一門合唱技巧或指揮,我極力鼓勵你參加;或者,如果你有可能選一些個別教授,且學費不是太貴的訓練課程,我也極力鼓勵你把握這些機會。能唱好詩歌並非一蹴可及,唱詩與任何一件事相同,必須不斷的練習和演練才能唱出好的果效來。
我如何吸收詩班新血?可知有很多方法可以招募詩班新員。第一、會眾當中那些喜愛唱詩且聲音確有恩賜者皆是你的第一詩班人選。當你邀請某人參加詩班之前,一定要先聽聽他唱詩,有些人雖喜愛唱詩,但是五音不全,有了他,可能使整個詩班荒腔走板;然而有些人雖有好的嗓音,卻對詩班一無負擔。欲使詩班增長,有幾項參考步驟:
(1)加強詩班的團契和禱告。當一組班員能體認彼此的重要時,他們就不會輕忽詩班的事奉。要肯花時間為彼此的需要代禱,這秘訣將使你的詩班和教會帶來很大的轉變。
(2)時常給詩班挑戰。不要總是選那些容易唱的老歌。給他們一些值得下功夫的樂曲,如此也能提高他們的素質。
(3)當他們表現得很好時,給他們一點讚譽,但不要在每一小節上過份的誇獎,讓他們知道當你稱讚他們時,他們的確是完成了一件極美的工作。
(4)聯絡缺席的班員,找出缺席的原因,並關心每一位的需要。
(5)要求每一位班員密切注意是否有其他具潛力,能參加詩班的人選。每一班員每天在生活中都接觸許多人,讓他們認識詩班的增長,需要他們的努力。
(6)計畫一些特別的專案,如詩班聚餐,詩班退修會,或聚在一塊,唱唱熟悉的詩歌等,這些活動能使詩班成為更寶貴的團契,培養感情,並彼此扶持。
(7)讓教會全體會眾注意具有潛能加入詩班的人選。他們可能會幫助你發現一些人才,為詩班添份生力軍。
(8)你也可能有機會在校園裏吸收學生,他們雖尚未信主,但因著加入詩班,使他們與基督徒相交,而認識到神的慈愛。有什 能比唱詩更好的方式與人分享福音呢?!
(9)不斷的使詩班認知自己特別的職份,詩班不是音樂俱樂部,而是神給我們的特權,以歌聲頌讚神。讓我們瞭解這職份是何等尊貴。
(10)要祈求神祝福你的詩班,賜下合適的同工和選曲,使你的詩班具有靈力,能為主耶穌基督得人。義人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
在你吸收新詩班員當中,無論遭遇何事情,請不要過份落入失望,因為撒但總是欲攔阻你的工作,傷害你的事奉,然而你要定睛在基督身上,祂將以扶持的大能和恩典來祝福你。欲使詩班增長,須要投入許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時你會覺得非常困乏,但也得著極大的祝福。不要怯於尋求幫助:尋求其他具關懷之心的基督徒以代禱相持;也尋求其他詩班負責同工或聖樂牧師的建議。我們都須要更多的學習,沒有人是萬能的。讓別人有機會幫助你,你就因此而有一些同工支持你的努力並以禱告扶持你。因著你以音樂的恩賜竭力事奉神,我祈求神賜福你。因著我們同侍立於聖樂事奉的職份上,我祈禱你為神一切的擺上,都得蒙祝福。
以下是一系列參考書目,我不知道是否已有中文譯本,但你若願意讀英文版文,相信會帶給你一些助益。
Choral Techniques, Gordon
H. Lamb
Wm. D. Brown Co. Publishers
Dubuque, Iowa, USA
The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Vocal Faults
Reynolds, Broadman Press
Nashville, TN, USA
The Gospel in Hymns,
Albert Bailey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 USA
What To Do In Case of a Choir Rehearsal, James
Woodward
Convention press,
Nashville, TN, USA
The Care and Feeding of
Youth Choirs, Paul
Bobbitt/Armstrong
Convention Press,
Nsahville, TN, USA
過去的幾篇文章裏,我們討論了選擇詩歌的方法、崇拜的次序、預備崇拜,和帶領崇拜等每一項組合成分的重要性。世上縱有再好的樂章,若是參與者沒有充份的準備,仍無法在聖樂事奉中有美好的屬靈經歷,其關鍵並不在於作曲者是否為巴哈或韓德爾、蓋塞或彼得森,乃在乎如何地演唱和詮釋這首曲子,此即聖樂牧師或負責同工須要擺上時間的重點。我們對詩班和樂器伴奏者的訓練,將反映出我們於建立上好的詩班和聖樂團所下的功夫。
或許有人問:「我如何帶領詩班?」「我如何訓練合唱?」「我如何尋獲訓練詩班的資料?」這些都是很中肯的問題,並且亦將影響教會詩班的程度。我們必須時刻牢記住,神要我們把最好的獻給祂。你們詩班可能沒有其他教會詩班唱得好,但如果你已盡到最大的努力,欲將最好的成果獻給神,那 就必蒙神喜悅。
有很多書可以幫助我們訓練詩班。我相信如果你仔細在圖書館或書房中尋找,可以發現這方面的參考書。很遺憾地,我不知道有多少中文的作品,本文的末了,我將列出幾本英文的書目,或者可以提供一些幫助。我在以前提過,不要裹足於不敢向專職人員求教,大多數的人,在體認這項事工美善的目標後,都會願意提供他們的知識與才能。台灣有幾所神學院皆設有聖樂系或訓練聖樂領導人才。如果你有可能選修一門合唱技巧或指揮,我極力鼓勵你參加;或者,如果你有可能選一些個別教授,且學費不是太貴的訓練課程,我也極力鼓勵你把握這些機會。能唱好詩歌並非一蹴可及,唱詩與任何一件事相同,必須不斷的練習和演練才能唱出好的果效來。
我如何吸收詩班新血?可知有很多方法可以招募詩班新員。第一、會眾當中那些喜愛唱詩且聲音確有恩賜者皆是你的第一詩班人選。當你邀請某人參加詩班之前,一定要先聽聽他唱詩,有些人雖喜愛唱詩,但是五音不全,有了他,可能使整個詩班荒腔走板;然而有些人雖有好的嗓音,卻對詩班一無負擔。欲使詩班增長,有幾項參考步驟:
(1)加強詩班的團契和禱告。當一組班員能體認彼此的重要時,他們就不會輕忽詩班的事奉。要肯花時間為彼此的需要代禱,這秘訣將使你的詩班和教會帶來很大的轉變。
(2)時常給詩班挑戰。不要總是選那些容易唱的老歌。給他們一些值得下功夫的樂曲,如此也能提高他們的素質。
(3)當他們表現得很好時,給他們一點讚譽,但不要在每一小節上過份的誇獎,讓他們知道當你稱讚他們時,他們的確是完成了一件極美的工作。
(4)聯絡缺席的班員,找出缺席的原因,並關心每一位的需要。
(5)要求每一位班員密切注意是否有其他具潛力,能參加詩班的人選。每一班員每天在生活中都接觸許多人,讓他們認識詩班的增長,需要他們的努力。
(6)計畫一些特別的專案,如詩班聚餐,詩班退修會,或聚在一塊,唱唱熟悉的詩歌等,這些活動能使詩班成為更寶貴的團契,培養感情,並彼此扶持。
(7)讓教會全體會眾注意具有潛能加入詩班的人選。他們可能會幫助你發現一些人才,為詩班添份生力軍。
(8)你也可能有機會在校園裏吸收學生,他們雖尚未信主,但因著加入詩班,使他們與基督徒相交,而認識到神的慈愛。有什 能比唱詩更好的方式與人分享福音呢?!
(9)不斷的使詩班認知自己特別的職份,詩班不是音樂俱樂部,而是神給我們的特權,以歌聲頌讚神。讓我們瞭解這職份是何等尊貴。
(10)要祈求神祝福你的詩班,賜下合適的同工和選曲,使你的詩班具有靈力,能為主耶穌基督得人。義人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
在你吸收新詩班員當中,無論遭遇何事情,請不要過份落入失望,因為撒但總是欲攔阻你的工作,傷害你的事奉,然而你要定睛在基督身上,祂將以扶持的大能和恩典來祝福你。欲使詩班增長,須要投入許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時你會覺得非常困乏,但也得著極大的祝福。不要怯於尋求幫助:尋求其他具關懷之心的基督徒以代禱相持;也尋求其他詩班負責同工或聖樂牧師的建議。我們都須要更多的學習,沒有人是萬能的。讓別人有機會幫助你,你就因此而有一些同工支持你的努力並以禱告扶持你。因著你以音樂的恩賜竭力事奉神,我祈求神賜福你。因著我們同侍立於聖樂事奉的職份上,我祈禱你為神一切的擺上,都得蒙祝福。
以下是一系列參考書目,我不知道是否已有中文譯本,但你若願意讀英文版文,相信會帶給你一些助益。
Choral Techniques, Gordon
H. Lamb
Wm. D. Brown Co. Publishers
Dubuque, Iowa, USA
The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Vocal Faults
Reynolds, Broadman Press
Nashville, TN, USA
The Gospel in Hymns,
Albert Bailey
Charles Scribners' Sons,
New York, USA
What To Do In Case of a Choir Rehearsal, James
Woodward
Convention press,
Nashville, TN, USA
The Care and Feeding of
Youth Choirs, Paul
Bobbitt/Armstrong
Convention Press,
Nsahville, TN, USA
更有效的 聖樂事奉(四)
1988-11-20基督教論壇報
於上一篇文章裏,我們討論了有關聚會程式的安排和執行。本文,我願與你分享一些關於崇拜聚會選取詩歌時,所必須的考慮和概念。因為每次聚會都不盡相同,且有不同的主題,所以聖樂方面也當持相同的原則配搭。
崇拜聚會若欲達成前後一致的主題,選取詩歌是極為重要的。目前有許多形式的詩本,而你的教會所選購的詩本將影響至會眾詩歌的屬靈內涵;如果你使用的詩本較偏重崇拜的儀式,那 教會詩歌的吟唱就走向此路線;如果是注重福音性的詩本,那 教會在聖樂上的內涵就顯出此方向。因此必須選擇最適合你的教會經歷崇拜的詩歌本。有些詩本包括了祈禱、經文、啟應文和奉獻經文;另有些詩本只含詩歌。因此詩本的選用,實在是重要的決定,須要經過審慎的思考和禱告,再作抉擇。
在選用崇拜聚會的詩歌時,有幾點原則必於用作選取的標准;是否這首詩歌合於崇拜聚會的主題?詩歌所帶出的氣氛是否合適?曲調是屬小調、大調或中古教會調?歌 是否能與信息配合?這首詩歌的旋律是否適合吟唱?會眾對這首詩歌熟不熟悉?所以可見選用一首詩歌要經過多層的思考,如果這首詩歌會眾不熟悉,那 就要先教詩班唱,並且也向各年齡的詩班介紹這首詩歌,如此當你再帶到會眾中間時,已有許多人會唱這首詩歌。在我們教會,通常主日晚崇拜介紹新詩歌,因為參加的會眾比早崇拜少,且較沒有早崇拜那樣拘謹。教導參加崇拜的會眾學唱新詩歌是急需的,因為新的詩歌能在崇拜的光景中增加新的屬靈眼界。
選取崇拜宣召、詩班獻詩和奉獻詩歌都具同樣的重要性。崇拜宣召的詩歌在於強調崇拜屬靈聯貫性的起點。如果這首詩歌是宏亮且莊嚴的,那 整個聚會就應依此主題進行;如果崇拜宣召的詩歌是緩慢且柔和的,那 聚會的重點將置於較柔的主題上。崇拜宣召的詩歌帶來整個崇拜的屬靈氣氛,基此原因,崇拜宣召的詩歌是相當重要的。同時,崇拜宣召的詩歌也必須著重節期和教會特別的紀念日,譬如:聖誕節崇拜宣召詩歌可用「普世歡騰」於氣勢宏偉的崇拜中;而「平安夜」則可用於較柔和的崇拜中。
詩班所獻的詩歌必須是篇「吟唱的信息」。我認為這首詩歌須表達出牧師傳講的信息。假如詩班獻的詩歌是關乎「屬靈的恩賜」,而牧師傳講的是「主釘十架」,那 這首詩歌就失去了意義。所以當盡全力先行瞭解牧師將傳講的信息主題,好讓你在詩歌與獻詩的選用上有充分的預備。正如我在前幾篇文章所說的,主任牧師和聖樂牧師或負責同工之間的配搭與準備,對於經歷有效的崇拜是極為重要的。
許多人問我在那兒取得聖樂的資源?有幾種途徑能獲得詩班的材料。當然聖樂書房是其中之一,你可以在那兒找到合用的選曲。另外,我也參加好幾處「聖樂團契」,每年繳一次會員年費,該聖樂出版社就會寄來那一年他們出版的所有聖樂目錄,常常也附帶寄來錄音帶,可以試聽獻唱的效果。也可以參加聖樂會議,聆聽一些新發表的聖樂。我力勸聖樂牧師或負責同工盡各種可行之途尋找資源,選用新的詩歌,因新的詩歌能激起詩班以及會眾的火熱。既然我們的信心不是陳腐的,又為何容教會音樂陳舊呢?
我也力促選購詩歌的同工,儘量尋找有優待折扣的聖樂書房;我選用兩家願意給我七五折的出版社,然後購買詩班全體的材料時,就節省了一筆經費;明智地使用神的金錢是我的原則。
如果讀者中,在選用詩歌方面,願與我聯繫的,我很樂意儘可能協助您。來信請寄:Rev. Wayne Jackson. First Baptist Church.200 South Church Street. Rocky Mount. NC 27804.USA.或者您方便用中文通信,亦可與我的同工林恂傳道聯絡,她可代譯英文,轉寄給我。她的通訊址是:Serena Lin.50 Malvern Lane,Stony Brook. NY 11790-2849.USA.
作者Rev. Wayne Jackson 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傅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崇拜聚會若欲達成前後一致的主題,選取詩歌是極為重要的。目前有許多形式的詩本,而你的教會所選購的詩本將影響至會眾詩歌的屬靈內涵;如果你使用的詩本較偏重崇拜的儀式,那 教會詩歌的吟唱就走向此路線;如果是注重福音性的詩本,那 教會在聖樂上的內涵就顯出此方向。因此必須選擇最適合你的教會經歷崇拜的詩歌本。有些詩本包括了祈禱、經文、啟應文和奉獻經文;另有些詩本只含詩歌。因此詩本的選用,實在是重要的決定,須要經過審慎的思考和禱告,再作抉擇。
在選用崇拜聚會的詩歌時,有幾點原則必於用作選取的標准;是否這首詩歌合於崇拜聚會的主題?詩歌所帶出的氣氛是否合適?曲調是屬小調、大調或中古教會調?歌 是否能與信息配合?這首詩歌的旋律是否適合吟唱?會眾對這首詩歌熟不熟悉?所以可見選用一首詩歌要經過多層的思考,如果這首詩歌會眾不熟悉,那 就要先教詩班唱,並且也向各年齡的詩班介紹這首詩歌,如此當你再帶到會眾中間時,已有許多人會唱這首詩歌。在我們教會,通常主日晚崇拜介紹新詩歌,因為參加的會眾比早崇拜少,且較沒有早崇拜那樣拘謹。教導參加崇拜的會眾學唱新詩歌是急需的,因為新的詩歌能在崇拜的光景中增加新的屬靈眼界。
選取崇拜宣召、詩班獻詩和奉獻詩歌都具同樣的重要性。崇拜宣召的詩歌在於強調崇拜屬靈聯貫性的起點。如果這首詩歌是宏亮且莊嚴的,那 整個聚會就應依此主題進行;如果崇拜宣召的詩歌是緩慢且柔和的,那 聚會的重點將置於較柔的主題上。崇拜宣召的詩歌帶來整個崇拜的屬靈氣氛,基此原因,崇拜宣召的詩歌是相當重要的。同時,崇拜宣召的詩歌也必須著重節期和教會特別的紀念日,譬如:聖誕節崇拜宣召詩歌可用「普世歡騰」於氣勢宏偉的崇拜中;而「平安夜」則可用於較柔和的崇拜中。
詩班所獻的詩歌必須是篇「吟唱的信息」。我認為這首詩歌須表達出牧師傳講的信息。假如詩班獻的詩歌是關乎「屬靈的恩賜」,而牧師傳講的是「主釘十架」,那 這首詩歌就失去了意義。所以當盡全力先行瞭解牧師將傳講的信息主題,好讓你在詩歌與獻詩的選用上有充分的預備。正如我在前幾篇文章所說的,主任牧師和聖樂牧師或負責同工之間的配搭與準備,對於經歷有效的崇拜是極為重要的。
許多人問我在那兒取得聖樂的資源?有幾種途徑能獲得詩班的材料。當然聖樂書房是其中之一,你可以在那兒找到合用的選曲。另外,我也參加好幾處「聖樂團契」,每年繳一次會員年費,該聖樂出版社就會寄來那一年他們出版的所有聖樂目錄,常常也附帶寄來錄音帶,可以試聽獻唱的效果。也可以參加聖樂會議,聆聽一些新發表的聖樂。我力勸聖樂牧師或負責同工盡各種可行之途尋找資源,選用新的詩歌,因新的詩歌能激起詩班以及會眾的火熱。既然我們的信心不是陳腐的,又為何容教會音樂陳舊呢?
我也力促選購詩歌的同工,儘量尋找有優待折扣的聖樂書房;我選用兩家願意給我七五折的出版社,然後購買詩班全體的材料時,就節省了一筆經費;明智地使用神的金錢是我的原則。
如果讀者中,在選用詩歌方面,願與我聯繫的,我很樂意儘可能協助您。來信請寄:Rev. Wayne Jackson. First Baptist Church.200 South Church Street. Rocky Mount. NC 27804.USA.或者您方便用中文通信,亦可與我的同工林恂傳道聯絡,她可代譯英文,轉寄給我。她的通訊址是:Serena Lin.50 Malvern Lane,Stony Brook. NY 11790-2849.USA.
作者Rev. Wayne Jackson 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傅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更有效的 聖樂事奉(三)
1988-10-30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Rev. Wayne Jackson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本文裏,我們將討論組成崇拜的幾項要素。以下,你會看見一份崇拜程式的例子。你可以按會眾不同的需要作部份或全面的修改。
預備崇拜
(這段時間可以配合聚會的主題,安排誦讀一首詩歌或經節,來提醒會聚為聚會禱告,為經歷屬靈的崇拜,預備自己。)
(風琴)序樂
頌讚崇拜
崇拜宜召→祈禱→詩歌頌讚→歡迎來賓
經文崇拜
經文頌讀→祈禱
奉獻崇拜
奉獻祈禱→奉獻詩歌→奉獻
宣告崇拜
獻詩→信息
啟應崇拜
決志詩歌→接納新會友→祝禱→祝禱詩歌→殿樂
這是我們教會使用的聚會程式,但決不是份「固定」的模式。主任牧師和聖樂牧師對聚會要有同一的目標,並且圍繞著主題,同心安排聚會的程式。
讓我們就前述聚會程式的例子,來分層地思想。預備崇拜提醒我們身置神的聖殿中,因此應當幫助會眾以祈禱和靜默進入崇拜。
頌讚崇拜!每逢我們朝見神的面,都當齊心同頌讚。詩篇訓勉我們「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聽以我們崇拜的第二階段,應是舉心稱頌神本當得著的讚美。「崇拜宣召」可以包含幾項內容;詩班應當唱一首特選的詩歌來宣告我們向神的愛、喜樂和火熱的心,或讓會眾參與誦讀一段啟應文,宣告神的全能,祂的尊貴和聖潔,也可以選曲由一位獨唱,幫助我們將思想集中在聚會的主題上,同時也將頌讚、尊榮歸與神。接著的「祈禱」也必須是再次感謝和頌讚神;而「詩歌頌讚」也是相同的讚美詩歌。在詩歌本的分類項目中,可以找著許多詩歌是屬於讚美性質的,若自這項分類欄中選擇,必有合適的詩歌。這首詩歌必須是莊皇且激昂的,若能同時加入其他的樂器,則可幫助崇拜者經歷全能主的臨在。「歡迎來賓」的時間是讓教會全體親切地向那些不常來參加聚會者伸出團契的手,使他們樂意地成為崇拜整體之一部份。
每一次崇拜聚會都必須包括讀神的話語。在我的教會裏,我們感覺這是神用文字向我們全體會眾說話。這段經文當配合主任牧師稍後將傳講的信息。
因著神給我們是如此的豐富,以致我們理當歸還給神一部份。奉獻崇拜給我們機會在神前謙卑的獻上十分之一和其他的奉獻。「奉獻詩歌」和「奉獻」皆必須與神所賜給我們的恩典和我們的感恩相連。
「獻詩」和「信息」是屬於宣告崇拜的內涵。於這部份的崇拜聚會是讓牧師和詩班向會眾傳講他們所領受神的話語。正如我在前幾篇文章中強調過,詩班所獻的詩歌和牧師傳講的信息若能有一致的主題,彼此相連,較有果效。此時的聚會是讓詩班和講員的言 ,藉著聆聽和默想,一同參與團契。
啟應崇拜是再次讓會眾活潑地參與聚會。當唱詩的時候,主任牧師可以邀請那些願意公開承認主的人到前面來,或者有一些須要特別的禱告或協談;有一些須要正式地加入教會;或有一些須要單獨的回應,都在此時給他們機會表示。
此上的簡述是基督教會「典型」的崇拜聚會;尚有許多的內容可以加添,或是你感覺在你們特別的團契中間屬不必要的可以刪除,聚會內容的每一專案都必須要有「存在」的理由,而事前的預備對有效的崇拜經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畏於在聚會中嘗試新的方式,如果經過了適度的準備,深度的思考和禱告,覺得有益,那 就交托聖靈來作成就之工吧!要為你的崇拜聚會花時間禱告。求神賜你新的智慧,使你經歷更具果效的崇拜。
圖略 出身孤兒院的Rev. Wayne Jackson美國Southeastern Baptist Seminary 聖樂碩士
現任美國Rocky Mount North Carolina First Baptist Church聖樂牧師。
預備崇拜
(這段時間可以配合聚會的主題,安排誦讀一首詩歌或經節,來提醒會聚為聚會禱告,為經歷屬靈的崇拜,預備自己。)
(風琴)序樂
頌讚崇拜
崇拜宜召→祈禱→詩歌頌讚→歡迎來賓
經文崇拜
經文頌讀→祈禱
奉獻崇拜
奉獻祈禱→奉獻詩歌→奉獻
宣告崇拜
獻詩→信息
啟應崇拜
決志詩歌→接納新會友→祝禱→祝禱詩歌→殿樂
這是我們教會使用的聚會程式,但決不是份「固定」的模式。主任牧師和聖樂牧師對聚會要有同一的目標,並且圍繞著主題,同心安排聚會的程式。
讓我們就前述聚會程式的例子,來分層地思想。預備崇拜提醒我們身置神的聖殿中,因此應當幫助會眾以祈禱和靜默進入崇拜。
頌讚崇拜!每逢我們朝見神的面,都當齊心同頌讚。詩篇訓勉我們「當稱謝進入祂的門,當讚美進入祂的院」。聽以我們崇拜的第二階段,應是舉心稱頌神本當得著的讚美。「崇拜宣召」可以包含幾項內容;詩班應當唱一首特選的詩歌來宣告我們向神的愛、喜樂和火熱的心,或讓會眾參與誦讀一段啟應文,宣告神的全能,祂的尊貴和聖潔,也可以選曲由一位獨唱,幫助我們將思想集中在聚會的主題上,同時也將頌讚、尊榮歸與神。接著的「祈禱」也必須是再次感謝和頌讚神;而「詩歌頌讚」也是相同的讚美詩歌。在詩歌本的分類項目中,可以找著許多詩歌是屬於讚美性質的,若自這項分類欄中選擇,必有合適的詩歌。這首詩歌必須是莊皇且激昂的,若能同時加入其他的樂器,則可幫助崇拜者經歷全能主的臨在。「歡迎來賓」的時間是讓教會全體親切地向那些不常來參加聚會者伸出團契的手,使他們樂意地成為崇拜整體之一部份。
每一次崇拜聚會都必須包括讀神的話語。在我的教會裏,我們感覺這是神用文字向我們全體會眾說話。這段經文當配合主任牧師稍後將傳講的信息。
因著神給我們是如此的豐富,以致我們理當歸還給神一部份。奉獻崇拜給我們機會在神前謙卑的獻上十分之一和其他的奉獻。「奉獻詩歌」和「奉獻」皆必須與神所賜給我們的恩典和我們的感恩相連。
「獻詩」和「信息」是屬於宣告崇拜的內涵。於這部份的崇拜聚會是讓牧師和詩班向會眾傳講他們所領受神的話語。正如我在前幾篇文章中強調過,詩班所獻的詩歌和牧師傳講的信息若能有一致的主題,彼此相連,較有果效。此時的聚會是讓詩班和講員的言 ,藉著聆聽和默想,一同參與團契。
啟應崇拜是再次讓會眾活潑地參與聚會。當唱詩的時候,主任牧師可以邀請那些願意公開承認主的人到前面來,或者有一些須要特別的禱告或協談;有一些須要正式地加入教會;或有一些須要單獨的回應,都在此時給他們機會表示。
此上的簡述是基督教會「典型」的崇拜聚會;尚有許多的內容可以加添,或是你感覺在你們特別的團契中間屬不必要的可以刪除,聚會內容的每一專案都必須要有「存在」的理由,而事前的預備對有效的崇拜經歷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畏於在聚會中嘗試新的方式,如果經過了適度的準備,深度的思考和禱告,覺得有益,那 就交托聖靈來作成就之工吧!要為你的崇拜聚會花時間禱告。求神賜你新的智慧,使你經歷更具果效的崇拜。
圖略 出身孤兒院的Rev. Wayne Jackson美國Southeastern Baptist Seminary 聖樂碩士
現任美國Rocky Mount North Carolina First Baptist Church聖樂牧師。
更有效的聖樂事奉(二)
1988-10-09基督教論壇報
我於前篇文章內談到幫助我們進入更有效的聖樂事奉之幾項要點。本文裏,我們將集中討論有關崇拜方面,及能夠使崇拜聚會成為崇拜經歷的幾點要素。
在計劃任何崇拜聚會之前,負責的同工必須要花時間在一起禱告,並且討論整個聚會。好的崇拜聚會並非是在偶然發生的,乃是經過同心思想,討論、計劃和準備的。
當我們計劃聚會的綱要時,總應以聖經為內容組合之主體。我的教會是用以賽亞書第六章作為崇拜聚會的綱領,首先,認識神是全能的創造主,繼而向祂承認我們的罪與軟弱,尋求祂的饒恕,經歷祂的潔淨。之後,我們榮耀祂,更出到營外讚美祂,並遵祂的旨意而行。
聖樂用在崇拜的歷史始於聖經的記載!舊約希伯來人的崇拜聚會當中許許多多有關詩歌、舞蹈、和樂器演奏的經文可考。利未人經過訓練,在聖殿裏任全職的聖樂事奉,因此音樂的恩賜在崇拜經歷中是絕不容忽視的。曾多少回,我們聽人說崇拜中受聖樂的感動過於受資訊的感動。神實在使用崇拜聚會的每一部份來感動人,身為在音樂方面有專長者,不但是領受了神的恩賜,並且我們的職份是用恩賜來榮耀神,舉起崇拜者的靈,使之能更認識神的尊榮。
帶領崇拜者應在每一次崇拜聚會前作充分的準備。牧師須先把主題訂出來,同時也須注意是否須配合各宗派特別強調的主題,如:紀念世界饑民日等。並且至少在六週之前,牧師就須要將資訊的重點與聖樂牧師或負責聖樂的同工交通。雖然這是不容易作到的,但聖樂牧師須要有充分的時間預備與資訊相稱的獻詩作為配搭。若是事先能有足夠的配合,那麼無論是——宣告、啟應文、奉獻、序樂、殿樂等任何有關聖樂的部份都能在同一主題下進行。有時候聖樂牧師亦可對崇拜聚會提出建議,由牧師照著特別聖樂的主題來配合他的講題。
崇拜的聯貫性能使人更明白崇拜的意義。而每一位崇拜者都應當投入聚會。崇拜聚會不是供旁觀者欣賞的節目,而是每一位都要親自經歷神,與神相交。會眾唱詩,一同禱告,同讀啟應文,皆能帶領會眾參與崇拜。假如牧師或聖樂牧師過於強調自己,則使會眾無法同心參與,且遠離了神。神自己應當永遠置於我們崇拜的中心。我有限的言詞實在無法將此重點強調得足夠完全。欲經歷崇拜,我們就必須投入崇拜當中!
崇拜聚會也必須讓聖靈能充分的於其間運行。神不是混亂的神,乃是重次序和體制的神。然而在準備工作中要確定自己不被某種崇拜的格式所轄制;使崇拜者在靈裏覺得很釋放,但卻不致感到厭煩。不要讓崇拜聚會成為俗套或公式化;要願意嘗試用新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來帶領內容均衡的崇拜。譬如以朗誦詩歌代替吟唱;或把持班獻詩安排在聚會的開始;或讓詩班站在樓上(balcong)唱詩。實在有不計其數的方法可以改變我們的崇拜聚會,使之不斷保持新鮮與活潑;但切忌作得過火,以致將主日崇拜變成馬戲班的表演了。記住,神不是混亂的神。欲改變傳統,步調必須是和緩漸進的,如果新的嘗試不能滿足崇拜者的需要,就再嘗試其他的努力。
下一篇文章裏,我們將談論有關聚會的主題。
作者Rev. Wayne Jackson 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在計劃任何崇拜聚會之前,負責的同工必須要花時間在一起禱告,並且討論整個聚會。好的崇拜聚會並非是在偶然發生的,乃是經過同心思想,討論、計劃和準備的。
當我們計劃聚會的綱要時,總應以聖經為內容組合之主體。我的教會是用以賽亞書第六章作為崇拜聚會的綱領,首先,認識神是全能的創造主,繼而向祂承認我們的罪與軟弱,尋求祂的饒恕,經歷祂的潔淨。之後,我們榮耀祂,更出到營外讚美祂,並遵祂的旨意而行。
聖樂用在崇拜的歷史始於聖經的記載!舊約希伯來人的崇拜聚會當中許許多多有關詩歌、舞蹈、和樂器演奏的經文可考。利未人經過訓練,在聖殿裏任全職的聖樂事奉,因此音樂的恩賜在崇拜經歷中是絕不容忽視的。曾多少回,我們聽人說崇拜中受聖樂的感動過於受資訊的感動。神實在使用崇拜聚會的每一部份來感動人,身為在音樂方面有專長者,不但是領受了神的恩賜,並且我們的職份是用恩賜來榮耀神,舉起崇拜者的靈,使之能更認識神的尊榮。
帶領崇拜者應在每一次崇拜聚會前作充分的準備。牧師須先把主題訂出來,同時也須注意是否須配合各宗派特別強調的主題,如:紀念世界饑民日等。並且至少在六週之前,牧師就須要將資訊的重點與聖樂牧師或負責聖樂的同工交通。雖然這是不容易作到的,但聖樂牧師須要有充分的時間預備與資訊相稱的獻詩作為配搭。若是事先能有足夠的配合,那麼無論是——宣告、啟應文、奉獻、序樂、殿樂等任何有關聖樂的部份都能在同一主題下進行。有時候聖樂牧師亦可對崇拜聚會提出建議,由牧師照著特別聖樂的主題來配合他的講題。
崇拜的聯貫性能使人更明白崇拜的意義。而每一位崇拜者都應當投入聚會。崇拜聚會不是供旁觀者欣賞的節目,而是每一位都要親自經歷神,與神相交。會眾唱詩,一同禱告,同讀啟應文,皆能帶領會眾參與崇拜。假如牧師或聖樂牧師過於強調自己,則使會眾無法同心參與,且遠離了神。神自己應當永遠置於我們崇拜的中心。我有限的言詞實在無法將此重點強調得足夠完全。欲經歷崇拜,我們就必須投入崇拜當中!
崇拜聚會也必須讓聖靈能充分的於其間運行。神不是混亂的神,乃是重次序和體制的神。然而在準備工作中要確定自己不被某種崇拜的格式所轄制;使崇拜者在靈裏覺得很釋放,但卻不致感到厭煩。不要讓崇拜聚會成為俗套或公式化;要願意嘗試用新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來帶領內容均衡的崇拜。譬如以朗誦詩歌代替吟唱;或把持班獻詩安排在聚會的開始;或讓詩班站在樓上(balcong)唱詩。實在有不計其數的方法可以改變我們的崇拜聚會,使之不斷保持新鮮與活潑;但切忌作得過火,以致將主日崇拜變成馬戲班的表演了。記住,神不是混亂的神。欲改變傳統,步調必須是和緩漸進的,如果新的嘗試不能滿足崇拜者的需要,就再嘗試其他的努力。
下一篇文章裏,我們將談論有關聚會的主題。
作者Rev. Wayne Jackson 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譯者林恂傳道,中華福音神學院畢。本專欄每二週刊一次。
更有效的聖樂事奉(一)
1988-09-18基督教論壇報
【作者:Rev. Wayne Jackson撰 林恂 譯】 「聖樂是僅次於神的話語,配得榮耀的頌讚」——馬丁路德
「我口要唱詩歌頌神」——詩篇
「全地都當向神歡呼」,這實不在乎你唱詩的和聲如何?而是在於歌頌中,你的身體、靈魂都能經歷神的臨在,並且更深的體認神那不可言喻的奧秘。
教會聖樂事工的組織是欲藉著聖樂的節目,導入基督徒對聖樂的學習,而至終目的乃是用聖樂來榮耀神,培育神的兒女,並以一種美善、嶄新,且帶著救恩的方法領人歸向基督。
故此,教會音樂必須不斷努力教導每一成員,透過聖樂,增長經歷神的偉大與信實,因而聖樂事工不能以單一的層面作為代表,乃是應發展全面性的聖樂組織,使得教會任何年齡的會眾都能參與。因此,教會應當在可能性的範圍內推動兒童詩班的計劃,使全教會都能有加入事奉的機會,而教會本身的教導也應將屬靈的真理與聖樂事奉的基礎置於同等的地位。
音樂是不可輕忽的恩賜,如果你能唱歌,你就有責任「向神唱新歌」!神賞賜我們這樣的恩賜和才華,是要我們用來榮耀祂,並歌頌祂。舊約中的利未人讓我們看見:聖樂的事奉是必須經過預備、研讀、奉獻和呼召的。往後的討論裏,我們將偏重談論聖經中有關聖樂的崇拜,而其中歌頌佔了主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著手更有效的聖樂事奉呢?首先,教會領袖們必須獻身於聖樂事工。這並不表示每一位教會領袖都必須有音樂的恩賜,而是他們必須為聖樂事奉禱告,也應當盡心尋求那些在教會聖樂事工中能負起領導責任的人才。如果教會領袖本身不願獻身於聖樂事奉,那麼教會在聖樂方面,將一無所成。另外,教會領袖也必須決定應透過何種類型的聖樂崇拜,最為合適於你的教會背景。
第二步驟是訓練。教會負責聖樂的同工當盡最大努力推動訓練。同時,他們本身也應該多方面的自附近的學院、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書房、聖樂出版社、宗派總部辦公室和其他的教會,吸取各樣可運用的資源。不要裹足不前,不敢尋求幫助!求神開我們的眼睛,看見藉著聖樂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事奉神,沒有任何宗派能提供一切完全的答案。我們在聖樂事奉當中,必須不斷進修,接受各樣的領袖訓練,因為在這領域中,我們永遠無法學成,並且我們需要注意新發展的聖樂內涵。
當聖樂事工組織成立之後,聖樂負責同工和教牧人員需要不斷的保持交通。欲達有效的聖樂事奉,牧師與聖樂牧師(或其他聖樂負責同工)必須緊密地配搭,他們必須在一起禱告,並且在一起計劃聚會崇拜的內容。資訊的主題和聖樂必須相輔相持,無論是會眾唱詩、奉獻詩歌、序樂、詩班獻詩、頌讚等都必須配合崇拜的主題,事先周詳計劃、預備。有效的籌劃,能使聚會更流暢的進行,而達成崇拜的目標。
負責聖樂的同工,也應為整個事工立定目標。譬如以推動一組兒童詩班,或是一組樂器的合奏為目標,就須要有許多的時間和禱告,以及工作的投入。如果事工並未照預期的計劃進行,不要氣餒,常常回顧你已經作成的一面,並為此讚美神。建立一項有效的聖樂事奉是須要擺上很多的時間與工作,而非一蹴可及的。當你達成了一項目標之後,就必須接下去推動另一項新的目標。
我們下一篇專題,將談談如何預備崇拜聚會,並且從不同的角度討論如何使崇拜在聖樂的配搭事奉之下,更具果效。
按Rev. Wayne Jackson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本專欄將每二週刊一次。
「我口要唱詩歌頌神」——詩篇
「全地都當向神歡呼」,這實不在乎你唱詩的和聲如何?而是在於歌頌中,你的身體、靈魂都能經歷神的臨在,並且更深的體認神那不可言喻的奧秘。
教會聖樂事工的組織是欲藉著聖樂的節目,導入基督徒對聖樂的學習,而至終目的乃是用聖樂來榮耀神,培育神的兒女,並以一種美善、嶄新,且帶著救恩的方法領人歸向基督。
故此,教會音樂必須不斷努力教導每一成員,透過聖樂,增長經歷神的偉大與信實,因而聖樂事工不能以單一的層面作為代表,乃是應發展全面性的聖樂組織,使得教會任何年齡的會眾都能參與。因此,教會應當在可能性的範圍內推動兒童詩班的計劃,使全教會都能有加入事奉的機會,而教會本身的教導也應將屬靈的真理與聖樂事奉的基礎置於同等的地位。
音樂是不可輕忽的恩賜,如果你能唱歌,你就有責任「向神唱新歌」!神賞賜我們這樣的恩賜和才華,是要我們用來榮耀祂,並歌頌祂。舊約中的利未人讓我們看見:聖樂的事奉是必須經過預備、研讀、奉獻和呼召的。往後的討論裏,我們將偏重談論聖經中有關聖樂的崇拜,而其中歌頌佔了主要的角色。
因此,如何著手更有效的聖樂事奉呢?首先,教會領袖們必須獻身於聖樂事工。這並不表示每一位教會領袖都必須有音樂的恩賜,而是他們必須為聖樂事奉禱告,也應當盡心尋求那些在教會聖樂事工中能負起領導責任的人才。如果教會領袖本身不願獻身於聖樂事奉,那麼教會在聖樂方面,將一無所成。另外,教會領袖也必須決定應透過何種類型的聖樂崇拜,最為合適於你的教會背景。
第二步驟是訓練。教會負責聖樂的同工當盡最大努力推動訓練。同時,他們本身也應該多方面的自附近的學院、大學、神學院、圖書館、書房、聖樂出版社、宗派總部辦公室和其他的教會,吸取各樣可運用的資源。不要裹足不前,不敢尋求幫助!求神開我們的眼睛,看見藉著聖樂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事奉神,沒有任何宗派能提供一切完全的答案。我們在聖樂事奉當中,必須不斷進修,接受各樣的領袖訓練,因為在這領域中,我們永遠無法學成,並且我們需要注意新發展的聖樂內涵。
當聖樂事工組織成立之後,聖樂負責同工和教牧人員需要不斷的保持交通。欲達有效的聖樂事奉,牧師與聖樂牧師(或其他聖樂負責同工)必須緊密地配搭,他們必須在一起禱告,並且在一起計劃聚會崇拜的內容。資訊的主題和聖樂必須相輔相持,無論是會眾唱詩、奉獻詩歌、序樂、詩班獻詩、頌讚等都必須配合崇拜的主題,事先周詳計劃、預備。有效的籌劃,能使聚會更流暢的進行,而達成崇拜的目標。
負責聖樂的同工,也應為整個事工立定目標。譬如以推動一組兒童詩班,或是一組樂器的合奏為目標,就須要有許多的時間和禱告,以及工作的投入。如果事工並未照預期的計劃進行,不要氣餒,常常回顧你已經作成的一面,並為此讚美神。建立一項有效的聖樂事奉是須要擺上很多的時間與工作,而非一蹴可及的。當你達成了一項目標之後,就必須接下去推動另一項新的目標。
我們下一篇專題,將談談如何預備崇拜聚會,並且從不同的角度討論如何使崇拜在聖樂的配搭事奉之下,更具果效。
按Rev. Wayne Jackson今年七月卅一日接受本報專訪,文刊第四版。本專欄將每二週刊一次。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