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3日 星期二

音樂如何說話?


張玉如
音樂的信仰意涵,並非只能藉由歌詞來賦予。其實,音樂本身不必倚仗歌詞,
也能夠說話。以下是一些較容易瞭解的項目,供大家作入門的參考:
1. 使用的樂器:樂器的選擇往往造成聯想。例如,豎琴代表天使的樂器;管
風琴給人一種莊嚴大教堂的感受;無伴奏(合唱或獨唱)帶出古教堂的聯
想;銅管樂器與鼓的組合,有軍容壯闊的感覺,等等。
2. 旋律與動機:代表某項主體。例如,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中,以馬
賽曲與俄國農民舞曲分別代表法俄兩國,藉旋律的進退象徵二者勢力的消
長。古典音樂中常引用的教會旋律(及其詞意),包括「上主是我堅固保
障」、詩篇二十三篇(新靈糧詩選 431首)、三一頌、以及素歌 Dies Irae
(「震怒之日」,首句為 43423122)。簡短的「動機」(音樂上可資辨識、
比旋律短的音符組合)也具同樣功能。例如,電影「大白鯊」(The Jaws)
出現時伴隨的簡短低沉動機,以及音樂故事《彼得與狼》裏代表各個人物
的樂器與動機。另外,旋律的走勢(所謂「音型」)也可看出歌詞以外的
意境,例如,「普世歡騰,救主下降」(由高音向下行)﹔巴赫清唱劇《從
深處向主求告》(詩130)首句則由低音向上行。
3. 和諧與不和諧:這是相對,而非絕對,就看你習慣的「和諧」是什麼。一
般而言,聽起來不和諧的聲音,會造成緊張;和諧音(特別緊接在不和諧
音響之後)則覺寬廣舒暢。曾有作曲者以不和諧音加上驟強的力度,用以
表達基督被釘十字架的過程;流行歌曲喜愛使用不和諧音響與較低的音在
主歌,以帶出副歌(較高與和諧音)的高亢壯闊感。
4. 節奏、速度:歷史上慣用雙附點節奏(特別若又加上鼓與號)來表示「皇
家」,例如貝多芬神劇《橄欖山的基督》中的「哈利路亞」合唱,一開始
時的莊嚴氣勢就是以節奏帶出。
5. 音樂背後的思想:有關「完全」的觀念,也藉著「三」這數字(意指三位
一體)以及完全音程(通常是一度、五度、八度)來表達。中世紀前期普
遍使用的三拍子節奏;孟德爾頌神劇《以利亞》中以降 E大調(三個降記號)代表神說話,並用減五和弦(意為不完全)為偶像陣營伴奏。另外,
在巴赫馬太受難曲中,描述門徒問誰要賣主時,共出現十一次「主,是我
嗎?」來暗示猶大的心虛與噤聲。
當我們願意瞭解音樂的表達手法時,就能逐漸體會出其中的奧妙,也藉以與基
督徒音樂家及愛樂者心靈相通。文字語言有時盡,音樂語言反倒更能溝通彼此
的感受呢!
【原文刊登於於《靈糧月刊》1998年 10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