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傳奇管風琴家羅曼 克拉諾夫斯基(上)


基督教論壇報2009/10/20-22(上)
前言:基督教論壇報藝文版主編邀我寫一篇,介紹第一位以色列籍音樂家應邀來台灣演奏管風琴的文章。詳細研讀相關資料,激勵我更深入挖掘這位自己不甚熟悉的人物之背景。經過與克氏本人的電話交談及了解他提供的資料、故事,發現他的管風琴「心路歷程」與我從1976年開始,從台北嶺頭的台灣神學院開始推廣、介紹管風琴音樂及教會的深厚淵源的過程,竟有太多「同病相憐」之處,也就更加好奇的追蹤。

今年11月14日,星期六晚上,國家音樂廳為台灣的愛樂者端出了一場管風琴的盛宴!以色列籍的傳奇管風琴家/作曲家─羅曼‧克拉諾夫斯基,將演奏巴赫的經典之作、法朗克的浪漫曲目、林克的稀有作品以及克拉諾夫斯基自己創作的精彩管風琴觸技曲。

管風琴的盛宴

1955年出生於烏克蘭的羅曼‧克拉諾夫斯基,五歲時拜亞美尼作曲家/鋼琴家,哈察都量(Aram Khatchaturian)為師,更因音樂家父親的影響,使他廣泛接觸交響樂。小羅曼到15歲時,雖然鋼琴琴藝已甚高超,作曲才華也甚顯著,卻因哈察都量對於作曲的要求「超」嚴格,而選擇了演奏及詮釋音樂之路。

他不但考進了音樂院,同時也考進了樂團擔任專任的鍵盤樂手。26歲時,開始對管風琴及其音樂情有獨鍾,拜名師柯茲諾娃(Galina Kozlova)習藝。三年之中琴藝突飛猛進,特別深愛巴赫以及梅湘的作品。恩師突然去逝雖然給克氏相當大的打擊,但是他對於管風琴的熱愛促使自己參加歐洲的管風琴大師班,廣泛接觸歐洲管風琴名家及音樂,琴藝更上一層樓,知識更深且廣。

管風琴家/北極研究員

1990年,克氏移民至以色列,猛然發現身為管風琴家,在以色列這個國家,竟像是一位從事北極研究的科學家,「孤單無伴」(台語發音)。在以色列,管風琴家屈指可數,而且都是「移民」。在地的猶太人很少知道管風琴為何物,更別提學琴的人了。

全以色列境內只有海法大學的一架管風琴(克氏還戲稱它是當裝飾品用的,因為幾乎沒有人演奏它),以及在台拉維夫(Tel Aviv)的「以馬內利」教堂一架16組音管的管風琴,其他的音樂院或教堂都是使用電子琴或鋼琴。

從清道夫到首相座上賓

克氏剛到以色列,人地生疏,不但發現管風琴師是「稀有動物」,更深刻體會當音樂家的辛苦。他雖然有機會亮相演奏或與樂團合作,也在音樂院兼任鋼琴教師,但生活的重擔,迫使他從事街頭「清道夫」的工作。每天下午到晚上辛苦的工作。

後來,偶然地被眼尖的媒體人員發現了這位「音樂家清道夫」,被當時以色列出名的電視脫口秀主持人,錫龍(Dan Shilon)邀上了節目。從此,常常有人在街頭搖下了車窗,向這位「音樂家清道夫」致意,也有人是因好奇而向他說「哈囉」的。

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先生也看到了電視上的羅曼先生,心生敬意而邀請他到官邸演奏!官邸沒有管風琴,但官員們竟然找來了一架荷蘭製的「Johannnus」電子琴讓他演奏。克氏在「無魚蝦嬤好」(台語發音)的情況下,誠心演奏了巴赫的「聖詠曲」及出名的d小調觸技曲及賦格,獲得滿堂采,名聲不脛而走,也因而被耶路撒冷的魯賓(Rubin)音樂及舞蹈學院禮聘為管風琴助理教授。

珍惜教學機會

克氏開了200公里的車程到了魯賓音樂及舞蹈學院,才發現該院並沒有管風琴,僅有的也是一架荷蘭製的「Johannus」電子琴,學生也只是小貓兩三隻。但是羅曼珍惜這難得的教學機會 ,每周一次,在他清道夫的工作之後,開車去耶城教二、三小時的「管風琴」學生。他說,每周一次來回400公里的車程當然辛苦,但他卻能「甘之如飴」地教了四年的課。也因為如此,竟為他打開了通往歐洲各國演奏管風琴的寬敞大門。 (未完待續)



基督教論壇報2009/10/30-11/2(下)


1995年以色列總理拉賓被刺身亡,克氏非常驚嚇哀慟,為了紀念他的大恩人,羅曼以猶太音樂元素為樂思,寫出了他的第一首管風琴曲「拉賓總理追悼曲」(Mourning Itzhak Rabin),這也是他封筆作曲25年之後的第一首作品,他自己彈奏悼念拉賓總理,以色列人上下,感動有加,克氏的名聲遠播。

這首作品,更促使他繼續鑽研猶太音樂的精華,小品不斷湧現,於1996年發表了他的「猶太交響曲」(為管風琴),羅曼因此作品而成名。

歐洲各國名家不但要求演奏他的作品,更邀請他親自演奏及詮釋。其中演奏他的作品最勤的是法國名演奏家Domenico Severin以及瑞士名家Patricia Ott。13年來,羅曼的演奏及講學,足跡遍及歐洲大陸名城,演奏了數不盡的歐洲名琴。到目前,除了許多的管風琴小品,重要的大作品包括「觸技曲」(獻給Domenico Severin)以及三首管風琴「交響曲」。

六張錄自歐洲名琴的管風琴唱片以及一張鋼琴演奏的唱片。克氏還將他的第二及第三首管風琴「交響曲」,獻給了瑞士的Margrit Pfister女士以及德國的管風琴家及音樂學者Peter Brusius教授。前者雖然不是學音樂的人,卻因為喜愛克氏的音樂,自願為他安排接洽歐洲的演奏行程。後者則像是克氏音樂創作的代言人,成功地詮釋及演奏克氏的作品。

難得的耳福

這場在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盛會,羅曼先生除了演奏音樂之父,教會音樂的守護聖者巴赫的經典作品,以及法國浪漫派大師,聖樂導師法朗克幽雅感人的「前奏賦格與變奏」之外,比較難得的是台灣首演的早期德國浪漫樂派的作曲家,林克(Christian Heinrick Rinck)的「長笛協奏曲」。這首作品初看像是為長笛而寫的協奏曲,事實上卻是林克巧妙地運用了管風琴的「長笛音管」而以協奏曲的形式譜出了的精彩管風琴音樂。右手以長笛音管的獨奏與合奏產生了幽美的對比而構成令人激賞的協奏曲音樂。特別是那幽美的旋律盤旋在「阿貝提低音」(Alberti Basses)之上,達到了令人屏息的高潮。

而更難得的是克氏原創的管風琴觸技曲“Toccata Dominecale”。這是作曲家呈獻給當代法國管風琴名家Domenico Severin先生的精彩作品。全曲約6分半鐘,絕無冷場。高超的管風琴技巧的表現 ,幾乎涵括了所有管風琴音管特色及音域,構成表現力強烈無比的樂章,時而排山倒海澎湃浩瀚,時而靜謐甜美,討人喜愛。而突出的垂直和聲及音叢的應用更令人驚嘆!相信會是一場飽人耳福、心靈獲激勵的難得之夜。

◎陳茂生/美國中華基督教音樂崇拜學院特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