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馬太受難曲》 唐崇榮:宏偉、敬虔 超過彌賽亞
唐崇榮/口述
巴赫的《馬太受難曲》有個傳奇背景,在1727年首演之後,竟遭埋沒百年,直到後世作曲家孟德爾頌在買東西的包裝紙上發現了它,這才讓這部曠世鉅作「復活」過來。
無法超越的宗教經典
巴赫一生可以說是非常虔誠和敬畏上帝,他從不認為自己的音樂有甚麼永恆的價值,所以經常把演奏的音樂放在一邊,繼續創作新的音樂,卻沒想到,他的創作已超過萬世的價值。
此一著作完全是出於敬虔、敬畏的心,嘔心泣血的宗教鉅作,是巴洛克時代最深入、奧秘的音樂,也是超越每個時代,人類所能寫出最好的宗教歌曲。
《馬太受難曲》是根據馬太福音的記述所寫,完整表達基督捨己、受難、拯救世人的精神,無論是情節、合音、編排,以及音樂的造詣都是舉世無雙。雖然它不像《彌賽亞》那麼悅耳,但其宏偉、敬虔的程度則是遠遠超過。
《彌賽亞》有誕生、受難、復活、升天等情節,雖然精采萬分,但並不是單單描寫受難的心情。《馬太受難曲》則完全聚焦耶穌基督以救主身分擔當眾人的罪,展現受苦的偉大性,將此一悲劇做了最嚴肅、神聖的表達。
我相信,它在人類歷史的成就不可能被抹滅,也無法超越,甚至在整個音樂史上,就如同其他偉大的音樂經典一樣,你不能修改任何一個音,讓它更美、更好、更完善。
明白救贖計畫一生受用
日本曾經做過一個全國性的調查,問說如果漂流在海上,一年都無人拯救,而身上只能帶一片CD音樂,你會選哪一首曲目陪伴?結果選出的荒島音樂榜首就是《馬太受難曲》。我個人也曾經用一年時間,每天聽一遍三個鐘頭全本的《馬太受難曲》,每天聆聽都還有新的領受和感動。
《馬太受難曲》是如此無法超越的經典,但在台灣卻未曾全本演出過,畢竟曲高和寡下,人們常常忽略最偉大的東西。而最偉大的作品,往往也不是馬上能吸睛、受到注目的,但許多當世受歡迎的樂曲,往往只是逢場作戲,雖能讓聽者產生即時的興奮,卻沒有永久的價值,更經不起時代考驗,但這部偉大經典則是足以傳世。
我特別建議年輕人應該抽出些時間研究這樣偉大的作品,相信一生受用無盡,是個人生命、心靈裡最好的朋友。
我幾乎沒看過一本音樂書籍或音樂家,會輕看《馬太受難曲》。無論是敬虔的基督徒作曲家,或非基督徒作曲家對巴赫都是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因為只有偉大的宗教心靈,才能產生偉大的作品。
這次《馬太受難曲》難得在台灣全本演出,有些人可能覺得太冗長,但一定要有耐心,一生中值得花三個小時好好來聽一遍。
對非基督徒來說,可以藉此明白曲中上帝的恩典及奧秘,對基督徒來說,能更明白生命的價值、與神的關係,還有上帝的救贖計畫,會讓你更加敬虔。
只要願意用謙卑、渴慕的心,來了解這一偉大的救贖計畫,生命必然獲得改變。(洪秀玲整理)
2012.02.22基督教論壇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