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管風琴狂(一)奇緣定終生
基督教論壇報2009/10/13-15
1965年八月的一個主日,大學三年級的我與兩位同時在南台灣接受預官特訓的好友,相約前往台南的東寧基督長老教會參與主日崇拜。午餐後,該教會的指揮弟兄問:「嘿!要不要參觀台南神學院?」一行四人興沖沖地走了半小時的路程,到了幽雅的校園,彷彿置身於另一個世界。
那花園似的神學院,紅磚建築的禮拜堂,古色古香的房舍及庭園設計,讓我們那幾個「阿兵哥」留連忘返。逛累了,我們聽到了從禮拜堂傳出了特殊的樂音,就衝進了禮拜堂。樂音充滿了整個禮拜堂,竟是我們很喜歡的聖詩「聖主頭額會受傷」。
大家乾脆坐下來聆賞,找到了樂音是從禮拜堂的閣樓傾瀉而出的,也看到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管子,心想「這大概就是音樂欣賞書中的管風琴吧!」
禮拜堂流瀉美妙樂音
看不清彈奏者的面孔,但從她的頭髮顏色,我們猜她是外國人。我們繼續聆聽她彈奏不同的聖詩,那迷人的自然音色,豐富而變化多端的和聲叫我們忍不住讚嘆!琴聲停止時,我們熱烈鼓掌,把彈琴的人嚇了一大跳。
那位洋面孔的大姑娘用雙手撫著心口說:「哇!恁使我驚一著!!」(竟是台語發音呢!)這才真的使我們「驚一著」。原來,她是英國派來的宣教士,梅佳蓮老師。她熱心地為我們介紹那架管風琴寶貴的歷史(註1),然後介紹了它的發聲原理,它與教會崇拜的淵源流長。
除了示範,她更邀請我們「試彈」。我的心七上八下,眼看著那個雙層的手鍵盤以及供雙腳彈奏的腳踏鍵盤,還有大小不同,似乎數不完的管子,加上許多看不懂的音栓名,不知如何開始。梅老師不厭其煩地將每支音栓的特色及功能解釋,我就大膽地彈起了聖詩「美妙主耶穌」,竟感到自己的心跳與琴音相互呼應,而管風琴的聲音更像是自己的呼吸與歌聲的調和。
梅老師更坐在我的左邊,用雙腳彈奏著低音部,頓時,整首聖詩更豐富圓潤,使好友們情不自禁地投入合唱行列,整個下午我們就享受在管風琴聲及歌聲之中。
梅老師又問,「恁真愛這管風琴,對麼?」我們直點頭,都講不出話來,而我深知自己與管風琴已經結下了不解之緣了,坐在琴座前,內心向上帝說:「上帝啊,您若允許,就讓我在工學院畢業後出國學習教會音樂,主修管風琴吧!」
風琴/電子琴/管風琴
暑期特訓結束,我回到了母會,台北雙連基督長老教會,繼續參加聖歌隊以及司琴的服事。當時,教會專任的風琴師郭順良老師的琴聲仍是那麼吸引人,但我卻無法忘懷台南神學院禮拜堂裡,那莊嚴浩翰的管風琴聲。
我當時已是雙連聖歌隊的助理指揮,也常在晚間禮拜擔任司琴(註2),但每次彈奏那架要用雙腳「灌風」的風琴外,心裡總會想「雙連教會要是能有一架管風琴,不知會有多精彩!」
我將心中的想法向主任牧師陳溪圳牧師分享,他雙眼發亮說:「這是好主意耶!但是誰來彈琴?」我說:「我希望能出國研讀教會音樂,主修管風琴」,他更興奮地說:「太好了,我一定為你寫介紹信」。
1968年,我大學畢了業又服了預官役,從花蓮回到了台北,被母會任命為聖歌隊指揮,仍繼續擔任晚間的禮拜司琴。那年,功學社引進了日本的Yamaha電子琴機種(是為夜總會娛樂而設計的,但製造商也聲稱可以彈奏聖樂)。我那對於管風琴的熱情暫時導入了電子琴的學習(因為它也有兩組手鍵盤以及可供左腳彈奏的腳踏鍵盤)。
我心想,「嘸魚蝦嬤好」(台語發音,意思是「寥勝於無」),拜在當時電子琴名師阮美姝老師門下認真學習,不但上了中山堂演奏,還為功學社做了環島旅行演奏,有時還為地方電台的歌星伴奏呢!山葉電子琴為學習,多少紮下了一些手腳併用的彈琴功夫,卻更激發我學習管風琴的決心!
只是,工學院土木系畢業的人,在當時是一定得申請國外的相關科系,才有可能被「教育部」放行而出國留學的!我就邊上班,邊申請美國相關科系的學科,努力準備英文的「托福」考試。
1970年春天,帶著全教會的祝福及陳牧師的介紹信,我飛到了紐約州的雪城(Syracuse,因常下雪,台灣的留學生都叫它雪城)。原只是為了拜訪正在雪城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母舅以及他的家人,沒想到舅舅的一句話,「留下來吧!這兒的查經班需要你呢!」這一留,竟是上帝為我打開了學習教會音樂的第一扇門。
我不但參加了查經班,還帶領弟兄姐妹唱聖詩,唱台灣民謠,還上過電視呢!後來,雪城的一間衛理公會聘我當他們的「音樂傳道」,查經班的許多弟兄姐妹,舅舅的一家人都投入了服事,除了主日崇拜的詩班獻詩,更參與了每主日夜間的廣播崇拜節目,詩班竟超過了三十人。
而我除了接觸更多的聖樂,更學會了一種較特殊的電子琴(Hammond Electronic Organ),它是需用雙手及雙腳彈奏的,只是這電子琴卻更讓我想念管風琴的美妙莊嚴樂音,常會找機會去該城有管風琴的大教堂以及雪城大學音樂系聆聽管風琴。
神恩奧妙
我出國時,身邊帶著陳牧師為我讀教會音樂,主修管風琴的介紹信。雖然,身不由己地在雪城大學土木研究所攻讀「空氣污染學」,但卻已著手申請可以研習教會音樂又有管風琴課的學校了!
教會的牧師很清楚我的心意,對我鼓勵有加,極力推薦我申請與衛理公會有關的Asbury神學院,那是在距離紐約750哩的肯塔基州呢!另外,還推薦了在芝加哥的慕迪聖經學院。他認為這兩所學校應是最適合我這種「晚年」決志獻身於教會音樂的人(我當時已是29歲了,許多音樂院不太願意收錄這種「老人」,因為骨頭已經太硬,手指不靈光也)。
1971年5月15日,我同時收到了慕迪聖經學院及Asbury神學院的入學許可,慕迪提供了我免學費獎學金,但是Asbury神學院院長室專函卻把我嚇壞了,不但說是誠心歡迎我入學,還提供了兩年的全額獎學金!這是上帝豐盛的恩典以及祂奧妙的帶領,才有可能讓我這又土又木的工學院生,有機會進入神學院的教會音樂碩士班,攻讀教會音樂,主修管風琴。
(註1:1964年由美國宣教士施麥哲牧師策劃,將這架美國Wilson管風琴公司製造(1880年),裝置於維州彼得斯堡的第二長老教會。該會於1963年擴建,該會的Richard S. Reynolds夫人就協助一切費用,捐贈給台南神學院,成為台灣史上第一架管風琴之一(另一架也是由施牧師策劃,同時間運到了台中東海大學)該琴現已暫移至台南東門教會,將來會移至奇美博物館。
註2:當時雙連基督長老教會的風琴,算是台灣教會中最好的風琴,它是用簧片排列,由雙腳踏板「灌氣」,振動簧片而發聲。有許多不同音色及音高的音栓設計,彈奏聖詩是享受呢!我為了司琴,拜了當時雙連教會的專任司琴郭順良為師,經過了三年的訓練呢!郭老師後來竟成為我的姐夫,多少也是「風琴之緣」吧! (未完待續)
◎陳茂生教授/美國中華基督教音樂崇拜學院特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